从《唐宋词格律》学倚声填词(六)丨《眉妩》
社会哈哈0前言本文为【从《唐宋词格律》学倚声填词】系列第六期:词牌《眉妩》之作法分析与填词技巧。《眉妩》》格律:(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中仄,平仄平仄。中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拙作示例:眉妩 丨译歌《forever at your feet》对颓天暝势,剗墨惊雷,明灭惧心思。未稳踡孤影,轻舟又、风摧沧海如纸。我应恰似,觅故园、江北飘桂。被狂雨、薄倖凋飞久,恨成冷香吹。将惯飘蓬滋味。怕归程定计,晴杪难恃。一萼残红过,颓难舞、羞窥云水烟翠。梦时月缀,尚换他,初柝花蕊。更何处江南,长使故人倦倚?一名《百宜娇》。《词律》以王沂孙《碧山词》为准,与《白石道人歌曲》过片处用短韵及结句用三、三句式,稍有出入。一百三字,前片五仄韵,后片六仄韵。前片第一句,后片第二句及结尾倒数第二句所有第一字并是领格,宜用去声。《唐宋词格律》《眉妩》一词姜夔、王沂孙都写过,但历以王词为准例。当然,我们看长调虽然字数多,韵位变化复杂,但只需要把握住“高下抑扬、参差相错”这一大略要旨,便自可以抽丝剥茧,分理清明。
万树《词律》万树在《词律》虽然把四声看的太死,但其中对于仄三声的实际应用,确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上声舒徐和软,其腔低;去声激厉劲远,其腔高;相配用之,方能抑扬有致......三声之中,上、入二者可以作平,去则独异。故余尝窃谓,论声虽以一平对三仄,论歌则当以去对平、上、入也。当用去者,非去则激不起,用入且不可,断断勿用平、上也。《词律·发凡》接下来,我们就结合《词律》对于上去入声的用法解释,来分析一下《眉妩》的填词技巧:
上片以领字句带四言偶对而起,兼五言拗句方成一韵,因此不像上篇《长亭怨慢》一般在领字句处用力准足,而是需要写出层次感,在五言拗句处才略作重笔,以整一韵作为全篇的提挈。初学者需要把握住领字的延续性,以配合四言对句、五言拗句的镜头式的推进感。
第二韵又三连仄,同时都是以“平仄”为结,从韵位处显得急促又层层渗进,但在句式上又呈现出缓-急-缓的结构,两方交错下,便能显出一种平静下暗动波澜的韵味。而这种“长镜头”的表现便是此词牌中的第一个难点。笔者建议最好以三字句为转承,勾连五-七字句在同层面中或对比、或递进。
三、四韵则是上片的筋节处,盖因为第二韵的长镜头到此处已写尽,需要以刷色手法荡开出去新开一层,同时也要为上结而张本,比较好的处理方法是第三韵为第二韵而转,第四韵为第五韵而承。
上结第五韵为三、五、五的句式结构,我们将“三字句”当成“领字”,用以收束结尾的两个五言句。盖此处为结尾,缓缓荡开即可,可作广镜头式描写。
而《眉妩》下片单以一六言韵为腰,发力越大则越振音节,随后的领字句并四言对偶句处,要注意不可被句式结构带得用力过猛,而要让领字的劲力高腔与四言对句形成“长吁短叹”的笔势态度来,方能稳住过片的发力,并为下韵蕴出新力。
下片三、四、五韵则与上片二、三、四韵结构一致,同为整片的两个长镜头+筋节处,自然都要“平缓下暗动波澜”态度。但略微不同的是,上片的“长镜头”(五-三-六句)紧接着第一韵的五言句,故而发力点不足,因此更偏重于平缓处;而下片的“长镜头”(五-三-六句)则直接为领字句带四字对句作提挈,故而发力点更稳,因此需要偏重于波澜处。
下片则以领字格带四言句,接六言句为结句。此处领字格尤其注意要在上一韵中更上一层,才能有余势为最后的六言结句腾出“一叹三回”的风韵。总而言之,《眉妩》一词共一百零三字,但几乎全为仄尾;而这十一个仄韵中又有十处仄韵以拗句为结;其句式又穿插长短句交替变化,故而在整体呈现迤逦中翻和挺峭音容形态。适合写欲怒而悲、欲言又止这些低徘深抑的情感题材。我们谈词或者谈文学作品中,通常会提到一个叫“笔力”,或是说“轻笔”或是说“重笔”。但很多朋友似乎不大明白何为轻,何为重。笔者在这里就结合实例谈谈轻重的感觉。当然,还有缓急、大小、高低、抑扬等轻重之笔,也有互相交错的轻重之笔------当然,这些东西我提出来,只是让朋友们慢慢去感觉,但真正要从分得清轻重到写得出轻重,却不是看看我这一两篇文章就能达到的。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写的关于词牌填法并非绝对,也不可以让人一步登天。笔者仅是想通过这么一个系列去引导一些真正喜好诗词的朋友们,引导他们去积累这么一种审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