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汤哲学:自然生成论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 … ”——《道德经》

“世间万物自然生发消亡,繁衍生息,迭代演进。遵循着物竞天择的天道自然规律 … …”这是人类给世界作出的概括性总结,精确凝练!

不过还有后半句:“……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具有改造世界的能力!”,一句话便把人类从大自然中单独拎了出来,而且被拎得很高,—— 虽然怎么看都像是在揪自己的后脖领子。

的确,人类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着极强的主观能动性:

他们可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这统统不在话下。拦河筑坝,围海造田,改造生态,也都屡见不鲜。

这些可统统被称之为“人类奇迹”,于是我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但容我们喝杯茶冷静一下 … …

试问,当人类有幸遇到野生的谷物并开始通过耕种收获增加食物产量,并进而扩大了种群规模,当人类开始饲养那些容易驯化的动物,或图其皮肉,或使其劳力,从而逐渐放弃了狩猎生活,你能简单的说是人类驯化了谷物与动物么?还是谷物与动物用一种特别的方式驯化了人?

早期的人类逐水而居,才得以建立文明。在我们歌颂人类文明之伟大的同时,如果水有意识,或许也会认为这文明也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而已。

其实人类从未曾真正主动的改变过这个世界,就连你现在头脑中随时升起的思想也都可以通过严谨的论证溯源到它得以产生的动物本能,—— 换句话说,你的思想本身也未必就真正属于你。

那还何谈“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呢?—— 或许,这个命题就不存在 … …

冥冥中我们做着那些注定要做的努力,并认为那就是我们自己的意愿。

你或许会愤然击案说:“你这是典型的'宿命论’!”,… … 或许吧,但这注定将是一种高级的“宿命论”,一种能够探究其“随机的因”及其所导致的那个“影响深远的果”的“宿命论”。

随 机 性

对,随机的因。

其实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具有着某种随机性:

如果我们的祖先当年并没有从树上下来,或许现在的你我会多出一双会飞的翅膀,以及一副坚硬的喙;

如果当年“凡尔赛公约”不仅规定了德国的赔款事项,还同时剥夺了其治军权的话,那么二十年后或许不会再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

如果当年向日本投下原子弹的不是美国,而是苏联 … …

如果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邓小平由于身体原因而没有复出 … …

如果 … …

好吧,历史没有如果,—— 但却充满了随机性 … …

这才是事物发展的底层规律 … …

一路走来,我们就是经历着一个个的不确定而来到了当下的确定,甚至连当下都变得不那么确定了……,但我们必须要拥有一种敢于面对不确定的勇气!

天    道

相对于西方,似乎东方人更早的认识到并确立了这种思想,佛家所谓的无常、空、因果等观念都是在诠释它,而以“道”为名的道家,则更是将这种思想推崇备至,“儒家”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天道思想”亦然。

既然不存在绝对的“主观能动”,却又拥有着绝对的“随机性”,那我们又该如何去认知并应用它呢?

这其实涉及到了东西方关于世界观方法论的习惯倾向:西方自17世纪的“启蒙运动”开始,便揭开了人类“理性崇拜”的历史新篇章,崇尚科学、崇尚数据分析、崇尚实验。相对而言,东方则一直在推崇一种所谓“天道”的抽象思想,而且这一下就是上千年。

一种是崇尚形而下的具象,一种则追求形而上的抽象,显然云泥之别。

但我们发现这种规律很少以某种具体的形式来呈现,或者说所有的事物发展都在遵循着这个规律,但却需要你去从大量的类比中去发现它

所以我们认为这个规律更适合用抽象的形而上的方式去描述,—— 甚至于它还具有一定的“不可描述性”。

若一定要给出个定义的话,我愿意称之为:

自 然 生 成 论

所有的生物,生存与繁衍是其要务,无论遭遇各种的变故,作为一个物种,这个目的不变。所以你会看到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虽然其形态各异,但都是其适应各自生存环境的演化结果,是对那些随机性的一种适应,或者说一种“自然生成”的结果。

所有的非生命体,无论是一颗砂砾或是一粒钻石,也都在用自己的性状讲述着一段段随机造就的沧海桑田。

除了这些有形之物,不知你是否意识到,那些无形者也往往是自然产生,并且是在有机的变化。

就比如“历史”。在人们眼中历史是确定的,但谁又完整经历过那段历史,就算经历过那段历史,但碍于个人的局限,谁也无法全面感知那段历史的全部信息。所以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历史将注定是残缺的、片段的,再加之呈现给你的人的目的不同,又会对其进行不同的粉饰与删改,—— 历史上今朝篡改前史早已成为一种惯例,甚至一段特定历史被篡改多次,早已面目全非了。呈现给你的只是一段那个谁想讲给你的被称作“历史”的故事。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所看到的历史,只不过是一个“随机生成”,并且仍在“有机变化”着的“故事模板”。

同样的还有我们所谓的传统哲学思想,这其中孔子的儒家最为典型:自孔孟伊始,后接董仲舒、朱熹,再到王阳明,虽都在高举着儒学的招牌,但各自都有着各自的思想,甚至于各自之间的观点还是相互矛盾的。

这太正常不过来了!所谓的哲学思想终究也是要拿来为我所用的工具,—— 工具不好用,改到好用么!

佛教如是,从佛陀创立的原始佛教,到后来在华夏大地上开枝散叶,硕果累累:密宗、禅宗、天台、临济、净土,此外还有大乘、小乘之分,教义有别,但都归宗为佛教。这种局面的出现同样都是为了适应当时某种特定需要的结果。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随机性,而进行的有机变化,最终自然生成的结果。

自 然 生 成 的 “ 初 心 ”

更有甚者,我们所谓的“初心”,其实也是随着事物的发展“自然生成”的。

你还别不信,当我们的祖先冥冥中选择了使用象形文字时,他是没有那个“创造书法艺术”的初心的。

当我们的先人树立了即抽象又内向的“天道思想”时,也断然不会有“兼容各民族,延续数千年”的这个初心的。

明太祖朱元璋罢造龙团凤饼,只是因为不想在这上面再耗费国力,也决不会想到要“开启华夏茶叶纷繁品类与各种工艺的新纪元”。

所有的“初心”,本质上都是一种目的诉求。客观的讲,都是根据当下的具体情境,权衡得失,审时度势的结果,或者说,—— “自然生成”的。

与其说“初心”更好听,倒不如说“核心诉求”更清晰明确,它是指向结果的。而这种“核心诉求”是随着事物的发展有机变化的,—— 而那个“初心”也只不过是当下的“初心”罢了。

尽 物 之 性

又回到了上面的那个老问题,就算我们现在了解了这个根本规律、底层逻辑,那又如何为用呢?

昨天,于钟华老师又在他的书法课堂上提到“尽物之性”的道理:毛笔之所以能够成就书法艺术,就是因其笔端锋颖之灵动。学习笔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得以驾驭锋颖于灵动之间。尽其灵动之性,则书之美跃然纸上。

开汤亦然,知其茶性,识其水器之别,运化之,则茶之大美自然而然于杯中 … …

我是空山,这里是空山茶话

(0)

相关推荐

  • 哲学概述:宿命论与天命论区别

    宿命论的观念十分普遍.不论古今中外,人们都不断尝试解开人生的种种奥秘,或找出某些事情的寓意.历史家黑尔默·林格伦说:"似乎人把事情看成是由某种力量促成,顺理成章地发生,还是纯粹出于偶然,然后 ...

  •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老子是一名伟大的思想家”

    梁言相劝(LYXQ20200428)--语言的终极本质是能量,能量的功能是唤醒,唤醒的生命才具有温度和意义. 老子是世界公认的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 ...

  • 人们常说“天命使然”,这是宿命论吗?其实这是伟大的哲学智慧

    老子曰: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希言自然","希"老子自己说过"听 ...

  • 记住这四个字,中国哲学的智慧就能懂一半了

    这四个字就是"天人合一".它既是哲学的,又是浪漫的,它是诸子百家的思想渊源,它承载了人们对天人和谐的不朽追求.  一.既是哲学的,又是浪漫的 说"天人合一"是哲 ...

  • 开汤哲学:茶汤中的“自然生成论”

    之前聊过"自然生成论",那有些话说出来就不会显得唐突了,就比如 -- "每款茶的汤感呈现,是应该自然生成的 - - " 其实很多朋友觉得呈现为何种茶汤滋味是应该 ...

  • 开汤哲学:采茶为何要保持鲜叶状态?

    这是制茶阶段的问题,早有定论,而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进行阐释. 昨天给孩子削梨时手一滑掉在了地上.立刻捡起,发现着地的那块儿已经阴了.继续削好后把阴了的那块留给自己,剩下的喂给了孩子. 阴了的那块口感疏松 ...

  • 开汤哲学:吸烟对于品感的影响

    我泡的茶总被那些有抽烟喝酒习惯的茶友评价为"过淡",但他们的浓度我也确实消受不起,只剩下了苦涩. 我在思考与寻找着其中的原因,直到我读到了亚伦·卡尔所著的<STOP SMOK ...

  • 开汤哲学:呈现者与体验者

    前几天去拜访一位业界前辈,交流有关春暖花开之际环境因素对汤感表现的影响. 边喝便唠,我忽然神游别处提了一个问题: "您说,这茶的至高境界是取决于冲泡者呢还是品饮者?" 前辈略加思索 ...

  • 开汤哲学:论汤感中获得终极体验的可能性

    冥冥之中,总感觉有那么一个终极的问题需要解答,那就是: "如何在汤感中去收获终极体验 - - " 可    能    性 所谓"终极体验",在很多人看来似乎就是 ...

  • 开汤哲学:体验的完整性

    记得还是在学生时代,一进寒假,也不知道是谁从哪儿弄来了那一年的大片资源,-- 二.三十部!几百个G!! 看吧 - -,可是我还有很多别的安排,-- 有办法!! 快进 ~ ~ 哎,开打了!开打了!-- ...

  • 开汤哲学:体验的完整性(续)—— 奢侈的仪式

    <体验的完整性>那篇文章推出后,有朋友问我: "所有体验都去追求完整性,-- 我哪有那工夫啊!!" 他说的极是,连嚼块儿馒头都要嚼到舌下生津才罢休,那这顿饭也就甭吃别的 ...

  • 开汤哲学:卷舌吮吸,… … 或许是个错误

    专业评茶过程中我们时常会看到那些评茶老师们在吸溜吸溜地喝茶,或者叫"吸茶",场面时而山呼海啸一般.而你在学茶的过程中这也是一个必学的动作 -- "卷舌吮吸式"饮 ...

  • 开汤哲学:感知标准

    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在喝到那口"标准汤感"之前,大部分人对于"标准开汤理论"还是没有什么概念的,-- 任凭你用语言文字怎样去描述.而当下能喝到那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