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曾经的那只品杯
于是我从里面翻出了这个……
这是我当年外带自用品杯时用的袋子。
熟悉的朋友都知道那个曾经龟毛的我,——所有的外带品杯都要配一个合适大小的盒子跟袋子,这只是其中最常用的一套。
逐层打开,就是这样了……
里面的结构……
够龟毛吧!!
而里面装的则是那只当年“宝瓷林”出品的霁蓝釉玉兰杯……
看着它,回想起当年红姐把各色品杯摆满了一桌子,挨个喝一口,然后说:“这只杯子喝水柔,这只甜,这只喝着滋味棱角分明 … …”
于是我便拿起来这只玉兰杯,“就这只吧……”
“为啥选个这款?”
“因为它最小啊……” 我早已没了贪恋大品的心气儿反而是更看重小巧秀气了。一只经常外带的杯子,又不是用来吃面,要那么大干嘛,况且就算是喝好茶人家也不会因为你杯大就会给你多倒,反而是碰到难以下咽的却会给你倒个流边流沿的,所以我还是个小巧便携为尚吧,当然精致是少不了的。
一上手,釉面紧结密实、器形周正、正常厚度,声音悦耳清脆、高温釉无疑。外挂单色霁蓝釉,内施无色清釉,不影响汤感,这就已经满足了我作为品鉴的基本要求。
这只杯子我一直用了两年,没有顽固茶渍,依旧干干净净,——这是高温釉才能拥有的品质。
想我那时跑业务,进店入座,打开皮包,拿出一个精致的粗布袋,又从中掏出一个小金属盒,再打开,—— 这样一只晶莹的小杯子便跃然桌面上了。
这是一个彰显B格的过程,所以一定要慢,一定要沉得住气,—— 就算是之前把结系成了死扣也要沉得住气一点一点解 … …
虽不是名家手作,但这样一只小杯也足以让人领教了你的讲究,——“别给拿白底杯的人泡次茶,他们大都喝得懂……”这是茶圈儿里的一条“潜规则”,——想来我也受惠于此吧,自打用来这只杯子,喝到难以下咽的时候果真是少了……
所以当红姐表示希望将宝瓷林第三代盖碗的试用结果公开发布并做推介时,我并没有什么顾虑,——这样的品质值得推荐,也值得分享。
这就算那上一篇试用报告的外一篇吧,以供诸位参考。
好了,就聊到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