颔厌穴

颔厌穴(hàn yàn xue)出自《針灸甲乙經》。屬足少陽膽經。頷即下頷,厭指順從,此穴在顳颥部,隨咀嚼順從下頜運動,故名頷厭。頷,《方言》:“頷、頤、頜也,南楚謂之頷,秦晉謂之頜,頤其通語也。”《釋名·釋形體》:“頷,含也,口含物之車也。”《說文》:“頷,面黃也。”故一股通指下頷部。白居易《東南行》:“相逢應不識,滿頷白髭須。”按《黃帝內經靈樞·經筋》載:“手少陽之筋……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屬目外呲,上乘頷,結于角。”厭,有垂帖之義,《禮記·曲禮》:“厭冠不入公門。”止與極也。《國語·晉語》:“民志不厭。”無厭,即無止境之意。饜又與厭通,飽食也。《孟子·公孫丑》:“我學不饜。”人在吞咽食物時,穴正當筋脈收引牽動所止之處,亦與頷厭之義有關。此穴在顳頜部,當頭維穴與懸顱穴之間,適在厭冠帖于顳頷之處,故穴名頷厭。

【取穴位置】

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四分之一与下四分之三交点处。

【解剖位置】

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功能主治】

头痛,眩晕,目外眦痛,齿痛,耳鸣,惊痫。

【穴位配伍】

配悬颅治偏头痛;透悬颅、悬厘,配外关、风池治眩晕。

配太陽、風池、列缺、外關,治偏頭痛。

配腰奇、水溝、百會、大椎、后溪,治癲癇。

配絲竹空、光明、支溝、曲池、太沖,治目眩。

配太陽、列缺、風池,有清熱散風止痛的作用,主治偏頭痛。

配絲竹空、支溝、光明,有清頭目泄火的作用,主治目眩。

配百會、大椎、腰奇,有鎮靜安神抗癇的作用,主治癲癇。

【穴位治法】

直刺0.3~0.4寸;可灸。

【附注】

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針灸甲乙經》:善嚏,頭痛身熱,頷厭主之。目眩無所見,偏頭痛,引外眥而急,頷厭主之。

《針灸甲乙經》:手少陽、足陽明之會。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治頭風眩,目無所見,偏頭痛引目外眥急,耳鳴多嚏,頸項痛。

《針灸聚英》:偏頭痛,頭風目眩,驚癇。

《針灸大成》:主偏頭痛,頭風目眩,驚癇,手卷手腕痛,耳鳴,目無見,目外眥急,好嚏,頸痛,歷節風,汗出。

《類經圖翼》:齒痛,瘛疭,口噤不能嚼物,頭風,偏頭頸項俱痛。

你身边的健康顾问。公众号联系人:赵先生,手机号:18568446039,微信号:HNayzds,抖音号:ay6392,地址:河南省安阳市吉祥春天12号楼5单元1楼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