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争鸣102期 | 邹中海:好诗由正气、真诚甚至是生命铸成
小编按:诗歌有价值吗?其价值究竟是什么?我相信,大多数诗歌写作者都持肯定的观点。邹中海先生用极其质朴的语言,表达了他的观点:好的作品,都是由正气、真诚、甚至是生命铸成的。
邹中海,男,70后,湖南人,教师,系中山市新诗研究所研究员,《山东散文》编辑,三湘诗韵创始人。在《诗殿堂》《海华都市报》《世界日报》等刊及文学网络平台发表诗文。著有诗集四部。诗观:诗是生活的艺术变形和升华,也是情感的真实表达。
浅谈诗歌的价值
邹中海
在文化馆学习,著名学者朱老师为我们讲述了一堂课程,题目叫“新立意,巧表达”,里面有提到,诗歌的价值。恰好我正在构思,准备写一篇这样的文章,因为我常常听身边的诗友说起:“诗不值钱,诗人不值钱,诗已经被边缘化,诗人还不如捡垃圾的”等等这样的话语。有的诗友甚至举例,说某某地方诗友的草稿论斤卖;某某大诗人的诗集免费送都没有人要……虽然他们说的是事实,也有一点道理,但我听后还是不以为然,因为他们把所有写分行的、出了印刷物的人和文字,都划归到了诗人和诗歌的行列。这是不公平的,也是对真诗歌和真诗人的一种亵渎和践踏!诗歌是最高的艺术形式,是文学中的精华,是融绘画、舞蹈、音乐、哲学于一体的高级文体。所以真正的诗人也是最受人尊重的艺术家、思想家,他们从诗里和身上所呈现出来的浩然正气,一直都是天地间的精魂、人间楷模。屈原、陆秀夫、岳飞、李杜苏辛、闻一多……这些人物,和天上的太阳一样耀眼。说诗不值钱、诗人不如捡垃圾的,我想,说这话的,肯定不是真诗人,说的也不是真诗歌!现实是客观的,也是公正的,你怎样对待它,它就会怎样对待你,它绝不会随几个没有底线的刊物、平台或所谓权威的言行而改变!
毫无疑问,诗是有价值的,这个价值,有时候会超过法律!比如历史上一首非常有名的《六巷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初秦始皇。”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使一个可能引发诉讼的民间纠纷,就这样消失于无形,并由此引出一段诗坛佳话。并且它有教育意义,使世人懂得了谦让,谦让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美德;它有警世价值,能引起人警示性的思考。“退一步海阔天空”。当我们在遇到有激发矛盾的可能性时,克制自己、懂得谦让,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给自己一个完美的交代!……这些价值,何止千金!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意思是,登山溯流而上时,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登山者索性坐了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是水上天了,变成了云,有云就会有雨。这首诗给人的启迪是,人在遇到了暂时的困难或者在绝境时,不必惊慌,不必失望,困难前面,就是希望。
据《随园诗话》卷一记载,江西某太守将伐古榕树,有人写了一首诗题在树上:“遥知此去栋梁材,无复清明覆绿苔。只恐月明秋夜冷,误它千年鹤归来。”大守深受启迪,于是停斧不前,救下了一株古榕树。诗是有经济价值的,古代有一首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瞬间使这个村子成了有名的旅游城市,以杏花命名的物品,多得不可胜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让大家知道了“江山也需文人捧,堤柳至今尚姓苏。”
诗有欣赏价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在这首诗中,有竹,有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我们能够看到一幅美丽的图画。而且,在画家的笔下,也画不出的“暖”,“知”,“河豚欲上”等这些抽象的东西。这位诗人从画中的景物入手,驰骋想象和联想,创造了“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和“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佳句。诗作借助触觉、知觉、味觉扩大和深化了画面效果,显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诗有情感价值:情感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最显著的是爱情、亲情和友谊。“金风玉霸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爱情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去阳关无故人”的友情诗;“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亲情诗。美轮美奂,感人至深!有一年,李白夜入长安,拜见贺知章,才有了李白在长安十年的生活。因诗结缘,情义无价,诗无价!
在现在的生活中,诗的价值更是不可以估量的,陶冶情操的套话咱就不说了。它能让写诗的人心怀开阔,思辩性强。我每次写诗,都是一次心灵净化,就像是到深山老林里去搞了一次心灵之旅。还能为后代做一个喜欢读书的榜样,让后代的发展,飞上枝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的言行,直接或间接对后代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个儿子打地洞。”这话虽然有点绝对,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儿女大抵也差不多。比如说,假如你喜欢打麻将,你的儿女也可能会有相同的爱好;你喜欢玩手机呢,你的儿女也应该喜欢玩;如果你喜欢读书,你的儿女也会喜欢。古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事实上也是如此。我身边喜欢读书的诗友,后代大都考上了好学校,成绩也相当好;这样的例子,略微一留心,便有所发现。
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现代诗人海子,他已经成了德令哈的一部份。其实海子并不是德令哈的人,也没有在德令哈呆过,只是坐火车路过这里时,写下了一首《日记》,使这座边陲小镇,为世间所熟知。像这种现象,在这个古老的诗歌国度里,比比皆是。比如我们一到四川,就想到了“杜甫草堂”,“李白故居”(五岁时,李白随父迁居绵州彰明,今四川江油,祖籍陇西,今甘肃秦安),“苏东坡故居”;到了陕西渭南,就想到了白居易的家乡,这些文化内涵,已深深地印进了土地,成了当地的一张张响亮的名片,为经济腾飞,加入了有力的推动剂。
诗有战斗价值:“此处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元帅的这首诗,表明了元帅那种视死如归、“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坚定信仰和必胜信心。此外,诗还有清新明志的价值:“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关键是看你写的是不是诗,诗是以分行的形式出现,但不是每一首分行都是诗。诗有其特别的表现形式,概括起来,无非两种: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笔者昨天的一首诗,引发了一位诗友的联想,说诗有:“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有相同的豪气。”其实,我的诗也确有这样的意思,因此,我把我的这首拙作和回复一并收录到我的这篇拙文中,以下文字,就是我的诗和我的答复,没做修改。题目是《路》:
“'诗人的裤蹆,拖住了道路的目光/霓虹灯下的花草,掩口偷笑/溅出几粒流火,风一样地轻飘//站直了的树,抓牢土地/没有转身,飞越雪山的心/有当年草地的影子’。诗是正义的化身,也是抒情言志的艺术。对诗人来说,就要从平常的生活中,寻找亮点,在荒芜中寻找春色,要能给人以正能量的启迪。纵观古今中外的大家,无一不是洋溢着正能量。不论是雪莱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还是泰戈尔的'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或者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中国古典诗词,无不给人奋发的力量。苏轼在逆境中写出了豪气干云的'大江东去’!体现了诗人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我想,这才是诗骨,是诗的精髓之所在,那些专门无底线地散发灰色情绪的不是诗歌,诗歌应该是生活的歌者!”
反之看现在网络上那些炒得沸沸扬扬的所谓诗歌和诗人,诸如“我穿过大半个中国来睡你”、“我摸摸乳房就走了”、“尿过黄河”、“一把好乳”等等这些所谓的诗,大都以屎尿和性为美,低级、低俗、不堪入目,又怎么可能产生价值呢?读者不打你就是烧高香了!试想一下,人喜欢和美好的事物打交道呢,还是喜欢和脏的、臭的、甚至是有毒的东西打交道?虽然从某种方面来说,性也是一种美学,但用流氓的文字表达出来,就不是美学了,其根本就是在借诗歌之口耍流氓。也有一些人,文字关都没过,见人家写诗眼红,也装模作样,假装斯文,东施效颦,令人作呕!虽然我也并不反对这些人写诗,因为学习和上进毕竟是好事,人应该有所爱好和追求,但要想学写诗,就必须静下心来,加强学习,从基础开始,而不是天天写几句狗屁不通、云山雾罩的东西到处求点赞;有的则开口闭口就是“高大上”,不切实际,一看就是假大空!有的则是“私小窄”,一己小情绪,翻来覆去翻过来写过去,老在折腾。现在大家都很忙的,谁又有大把的时间看你的日记类家书呢?所以,这些所谓的诗不能产生价值也就不奇怪了。
好的作品,都是由正气、真诚、甚至是生命铸成的。屈原在楚国风雨飘摇之际,进谏不成,以生命抗争;岳飞在外敌入侵之时,怒发冲冠,英勇抗敌,写下了剑气如虹的《满江红》;闻一多在祖国危难之际拍案而起,《七子之歌》荡气回肠;杜甫在面对现实的残酷无情、政治腐败时,写下了“国破山河在,城门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绝唱;陆游在临终前都牵挂着家国大事,在《示儿书》中交待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些诗词所产生出来的价值和魅力,是用千万座金山也换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