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胜,不如守拙

最近每晚陪着家人慢悠悠的重看《人民的名义》,季昌明这个角色给我太深的印象,他和第一主角侯亮平,在方法论上正好是两派。

开局第一集,侯亮平在没有手续的情况下,要陈海帮他拘捕副市长,被季昌明硬拦下来了,拉着陈海去省委汇报,正是这次汇报走漏了风声,副市长跑了。如果不是季昌明搞这一出,副市长会被控制住并且由反贪总局直接审查,如果能供出同伙,《人民的名义》在第一集就可以完结了,没后面那么多破事。

所以基本上所有人对季昌明的评价就是'谨小慎微',到了'树叶掉下来,都怕砸到脑袋'的地步,陈海这个下级更是公然指责季昌明误了事。感情上讲,我的第一反应也是一样,季昌明迂腐,不懂得把握时机先斩后奏,所以才有了后面无穷无尽的麻烦。

可把心放平,再看,难道向省委汇报时被走漏风声这一结果,就可以推翻向省委汇报的正确和必要吗?侯亮平'不走程序'办成事,和季昌明'坚持走程序'出娄子,如何评判这两者的是非?

到这一步,我想到了三个人。

第一个人,孙子,他讲,先要立于不败之地,再寻求战胜敌人的机会,立于不败,这个是自己决定的,而胜敌,是取决于敌人有没有漏洞。

第二个人,李昌镐,他的棋风是'通盘无妙手',不追求一步妙棋出奇制胜,而是'下笨棋',每一步,只追求51%的胜率,不犯错,不侥幸,不小看对手,累积几百步到最后,能'胜半子'就好了。于是李昌镐被叫做'石佛',没有情绪,极端理性。

第三个人,曾国藩,带着湘军跟太平天国打仗,从来不求速战,每次都是先老老实实深挖壕沟,用挖出来的土构建土墙,这两样弄扎实了,再慢慢打消耗战,俗称'结硬寨,打呆仗'。

把这几个人窜起来想一遍,就明白了季昌明,走该走的程序,不就是先立于不败,走笨棋,结硬寨吗。侯亮平的先斩后奏,不就是求速胜,出妙手,留下漏洞吗。

于是就有了方法论上的自信,不会因为一时一地的偶然得失,而坏了定力。坚持守正,不弄巧,守正不弄巧,其实就是守拙。

后面的剧情,就在不断的印证这个思路。

刘新建被抓,祁同伟和赵瑞龙急了,请侯亮平去山水庄园吃饭,准备谈不拢就杀掉侯亮平,连替罪羊都选好了。

季昌明反对侯亮平去,说这是摊牌,可侯亮平偏要去,这就是'绝不侥幸'和'心存侥幸'的差别。季昌明要求侯亮平一定配枪,可侯亮平在厕所里找到那只枪之后又放回了原位,没带在身上,他不知道杀手已经在喵他了。又是侥幸。

侯亮平潇洒赴宴,季昌明马上去公安局找赵东来要求出警保护侯亮平,当卧底失联,下一秒季昌明就要赵东来立刻出警。正是因为赵东来及时包围了山水庄园,赵立春得知后才阻止了赵瑞龙开枪。所以,若不是季昌明,如果稍微晚了一点,'不惧涉险'的侯亮平就领盒饭了。

更精彩的还在后面。

沙瑞金和高育良接连打来电话,要季昌明停侯亮平的职,这个时候季昌明叫侯亮平停止审讯刘新建,可侯亮平又玩了一次'霸王硬上弓',把耳机摘了,手机关了,不管不顾,继续审讯。

陆亦可打电话给季昌明,要求多给侯亮平一个小时,季昌明也是没办法,但只给半个小时,并且叫林副检察长半小时后叫停侯亮平。林副检察长就说,你跟高育良多聊半小时,不就有一个小时了吗?林副检察长这样说,表示他也站在侯亮平这一边。

可季昌明把手一摆,说了一句非常精彩的话,'不能这么想'。到底不能怎么想?我觉得,就是不能侥幸,不能靠不守规矩来做事,就是沙瑞金电话里说的'该停就停,不能授人以柄'。这又是季昌明的标准思路,不要取巧,要守拙,首先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接下来就到反转时刻了,季昌明的形象突变。

季昌明去面见高育良,高育良当面怀疑季昌明没有让侯亮平中止审讯,而季昌明居然在高育良面前睁眼说瞎话,装疯卖傻,大飙演技,瞒过了高育良。

这一前一后,完全是两个人。怎么这个时候的季昌明又不讲规矩了呢?

该讲规矩的时候不讲规矩,这是取巧,涉险。不该讲规矩的时候讲规矩,就是傻了。

季昌明当时面临两个状况。第一,侯亮平单方面拒绝停止审讯,季昌明被迫多给了他半小时,所以季昌明首先是被绑架了,其次是跟侯亮平绑在一条船上了。第二,经过几个月的侦查,高育良是什么角色,侯亮平是什么角色,沙瑞金在下什么棋,季昌明现在心知肚明。如果这个关头季昌明作为直接上级不保护侯亮平这个先锋,那可能整个案件要满盘皆输。

所以季昌明现在必须要保护侯亮平,他没有选择。在不该守规矩的时候,就不能守死规矩了。

接下来,是高育良要查办侯亮平,这个时候季昌明又'突变'了一回,这个平时谨小慎微的老好人,居然跟高育良正面交锋,激烈硬扛,甚至是逼宫,死保侯亮平。

当晚高育良跟季昌明的两轮交锋,季昌明瞬间变脸,并且完胜。这个人守规矩,但绝不守死规矩,这个人谨小慎微,但也会咬人。完全取决于形势。

高育良之所以被季昌明骗过去了,硬顶回去了,是因为他错判了季昌明。之前高育良说过,季昌明不足为虑,这个人从来谨小慎微,又要退休了,一定是明哲保身,息事宁人。所以当季昌明忽然大变脸,杀了高育良一个措手不及。

正是因为季昌明一直守规矩,所以当他不守规矩的时候,别人才没有防范。正是因为季昌明一直谨小慎微,所以当他突然向高育良发难逼宫,这个直接上级才措手不及。正是因为季昌明'通盘无妙手',所以才能在情急之处出妙手,而无人防备。

这像极了诸葛亮,一生谨慎,所以才敢摆下空城计,抚琴一曲,吓得司马懿后撤狂奔三十里。如果诸葛亮惯于取巧,涉险,那司马懿还会上当吗?就算司马懿是故意放诸葛亮一马,养匪以自重,他也足够的理由向魏王交差:诸葛亮一生谨慎,从不冒险,我实在是被他骗了。

不过季昌明敢于逼宫高育良,其实并非全是取巧,也不是涉险,而是因为,他深知侯亮平的为人,也笃定沙瑞金会在后台支持他。所以走的还是一步稳棋。季昌明摆的其实也不是空城计,而是在前有侯亮平后有沙瑞金的局势下,他作为枢纽必须强硬,才能避免链条崩盘,而且只要他强硬,链条就不会崩盘。

等到跟高育良火线交手一过,季昌明又立刻回到了'走笨棋'的状态,几乎是无缝衔接,随脚出入。从高育良那里回来,季昌明就向侯亮平宣布停职反省,由吕梁来领头对他审查。侯亮平有意见,因为吕梁跟他有过节,让季昌明派林副检察长来。季昌明就说侯亮平'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其实这话说轻了,'取巧'可是侯亮平一贯的风格。

季昌明的理由是,第一,吕梁是纪检组的组长,派他是正常安排,如果派林副检察长就是'名不正则言不顺',就是沙瑞金说的'授人以柄'。第二,他对吕梁的人品有把握,否则当初也不会派他做纪检组组长。第三,吕梁需要向季昌明汇报,季昌明也提醒他警惕有人诬陷侯亮平,风筝的线头还在季昌明手里。

侯亮平当然不得不服气,到这里,季昌明这个角色就彻底活了。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老成谋国,当之无愧。

可惜的是,即使季昌明的魂魄得到了完美的展示,可全剧的至少表面上的中心,还是在侯亮平这个'取巧'者身上。这个特质,在末尾有一次高潮的展示。

案件收网,祁同伟潜逃,侯亮平要去劝返,主动暴露在祁同伟的狙击步枪之下,也就是把这条命交给祁同伟了。这算什么呢?

如果侯亮平吃定了祁同伟良心未泯,不会开枪,那就不得不服气,这个人绝顶聪明。不过,这个世界上哪有100%的事,面对祁同伟这样一个输得精光、已经杀了几个人、只有死路一条的罪犯,真能断定他不会鱼死网破?沙瑞金事前问有多少把握,侯亮平说30%,当时沙瑞金眼睛都瞪圆了,30%就敢拿命去赌,这不是赌徒又是什么。

如果这次赌博关系到正邪交争,千钧一发,输赢在此一举,那拿一条命去赌是值得的,就像陈岩石战争期间扛炸药包,拿自己作为人质去交换蔡成功的儿子,那是迫不得已、舍我其谁。可侯亮平面对的情况是,已经天下大白,刘新建、赵瑞龙和高小琴这些核心人物已经老实交代,祁同伟是不是归案不影响大局了。如此还要拿命去赌,图什么?可能只是一贯的取巧和冒险,成了习惯。

面对这种情况,沙瑞金冒了一句,'这小子是真不怕死啊',季昌明从牙缝里挤出来三个字,'二愣子'。

虽然编剧和导演还是想给侯亮平这个龙肝虎胆的主角戴上一顶高帽子,用季昌明的嘴来为他无谓的冒险开脱,说成是'养浩然之正气,法古今之完人',可这经不起推敲。想必孙子、李昌镐、曾国藩、诸葛亮这些人不会同意,孔老夫子也说过,'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说到底,侯亮平算得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将才,但不是'运筹帷幄,自领中军'的帅才。沙瑞金说要给侯亮平请功,确实,拿命去劝返逃犯,是该请功。可是,善战者无赫赫战功,记功让侯亮平加强路径依赖,即便没死在赵瑞龙、祁同伟的枪下,可后面还有很多张瑞龙、李同伟在等着他。

侯亮平和季昌明的分别,有点像孙正义和芒格。孙正义的哲学是,为了获得压倒性胜利,我必须做什么。芒格的哲学是,为了避免重大的失败,我不应该做什么。孙正义大开大合,他有过几次扶大厦于将倾的惊人战绩,而芒格稳如磐石,似乎从来没有过挽狂澜于既倒的传说。

孙正义的关键词是野心,芒格的关键词是敬畏心,孙正义挑战极限,芒格有自知之明。孙正义不仅自己做疯狂的事,也激励被投的企业疯狂起来,比如他会问,如果给你十倍的钱,你会做什么。但芒格一直劝人不要做危险的极限运动,'有些玩独木舟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征服了斯堪的纳维亚所有的激流,他们认为自己也能驾驶独木舟征服北美洲的大漩涡,结果他们全都死了,我一点都不奇怪。'

那些因为冒险而丧命的人,芒格说是'智商高达150,但自己觉得有170'的自大狂。芒格又说,'千万别低估自大狂,因为他们偶尔也能成大事,只不过是违背了常识。'可天网恢恢,没有人可以一直违背常识。

最后引一句弘一法师的话吧。'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