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德国市场经济模式
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是德国成功的具体保障。社会市场经济体制重点在于确保市场的自由竞争及有序发展,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框架之内发展经济。社会市场经济的成功奠定了德国今天的成就,“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已作为基本国策写入宪法。
德国民富国强的奥秘
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来自“经济奇迹之父”艾茵哈特的设想。所谓“社会市场经济”是指将市场竞争和社会利益均衡相结合,协调个人进取心与社会进步,以贯彻国民福利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因推动社会进步和执行福利制是政府的任务,所以政府有权对经济生活进行宏观调控。概括来说,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主要有三点:市场经济、国民福利制和宏观调控。
19世纪西方主要国家自由放任主义时,德国却强调发挥国家的功能和作用,如李斯特主张国家提高关税保护幼稚工业。为什么?因德国是一后发国家,需依靠国家力量来发展。20世纪20年代后,大家觉得市场之手失灵,需政府来发挥作用时,德国弗莱堡经济学家却提出了不同看法。他们也承认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是不合理的,但也不认为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是合适的,更不认同苏联的中央计划经济模式。他们认为问题症结是市场缺乏秩序,市场的失灵是缺乏秩序造成的……这套理论学说就是弗莱堡学派。
弗莱堡学派亦称“联邦德国新自由主义学派”,以联邦德国弗莱堡大学为中心所形成的一个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别
弗莱堡学派的理论实质是:第一,强调充分市场机制;第二,国家来维护秩序。因此,战后德国主流经济思想跟其他西方国家不一样。除德国外,凯恩斯主义在西方主要国家得到广泛认可。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德国的确是一具自身特色的国家。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也被称为莱茵资本主义模式,因莱茵河被看做是德国的象征。
社会市场经济实际上是以自由竞争为基础、国家进行适当调节,并以社会安全为保障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用通俗公式表示就是“市场经济+总体调节+社会保障”。在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政策应实现的国民经济总目标:货币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适度经济增长。四大目标由于其实现难度而被某些经济学家称为“魔鬼四角”。莱茵资本主义模式包括二战后联邦德国、奥地利、瑞士等莱茵河谷两岸国家。广义莱茵资本主义模式还包括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及今日欧元区的大陆欧洲所有国家。联邦德国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创建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是莱茵资本主义的基础。
社会市场经济第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市场机制,市场应享有最大自由,首先是在物价和工资方面。竞争是社会市场经济的核心,只有自由的市场定价、自由的市场竞争才能活跃市场,防止经济僵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使物价下降,雇员实际收入增加,消费者受益。另一方面会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能力,从而使生产者受益。总之,竞争是经济发展的保证,是通往繁荣的必由之路。只有竞争才能保证经济顺利运行,凡没有竞争的地方就没有进步,因垄断是自由竞争的对立物。为鼓励国内市场竞争,艾哈德努力反对垄断。他认为,垄断组织通常有三种形式:一是独立公司联合起来消除彼此间矛盾和摩擦;二是大公司通过控股公司掌握广大中小企业;三是独家经营的大公司在市场上占据垄断地位。针对三种方式垄断,艾哈德提出以下反对垄断组织办法:一是政府应尽可能保持各企业间竞争,防止垄断产生;二是在垄断已出现、市场竞争已不完全时,防止垄断势力滥用权力;三是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对市场进行监督,如建立负责反对垄断的卡特尔局,国家全面有效总体调节是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一大特色。
德国虽信奉市场机制,但原则上只要国家能比市场提供更好服务的地方,都应让国家积极活动。国家还提供公共产品和劳务,建立和发展教育培训事业。国家应关注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维护,包括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通讯事业及各种各样的能源生产,这是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通过国家中央银行及国家货币政策与信贷政策建立金融秩序,维护国家货币稳定也是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还负担维护秩序的责任,负责确定市场参加者遵守的法律和社会总体条件,且负责监督这些规则的遵守。德国把国家在这方面的任务比作足球赛中的裁判员角色,“一场好的足球赛主要标志之一是:足球赛是根据一定规则进行的,而这些规则是事先制定的。推行市场经济政策所要追求的——仍以足球赛为例——无外乎制定比赛规则、维护比赛秩序”。此外,国家还要通过货币信贷政策、财政政策、外贸政策、劳动市场政策维持经济繁荣,阻止或者延缓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波动,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货币稳定和对外经济平衡,这也叫做反经济周期的景气政策,德国反对把一切都交给市场。现在保险制度是德国创造的,虽最早的《济贫法》是16世纪英国颁布的,但只有困难的人才适用,而真正具有普遍性、让全体人适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德国人发明的。1871年德国统一后,德国首相俾斯麦颁布了三大法律,疾病、工伤、老年和残废保险制度构成现代保险的基石。
▲铁血首相俾斯麦
走中间路线
1945年联邦德国成立后,执政的联盟党有一个关键人物是弗莱堡学派信徒,把弗莱堡学派思想转化成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以自由市场竞争为主轴,以秩序为保证。德国经济从1951年开始腾飞到1966年才减缓,国民生产总值从当初百废待兴到1966年人均GDP超一万马克大关用15年实现。德国基民盟政府奉行的经济政策经济路线是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与前苏联计划经济两者间找到平衡点,自称中间路线。1966年出现了一个伟大人物叫卡尔·席勒,此人将凯恩斯主义引进到德国,但只当成手里一个工具用。席勒引进凯恩斯主义的初衷是为纠正弗莱堡学派的偏差。1966年德国经济衰退,通过凯恩斯主义总体调节政策,1967年下半年到1968年初经济快速回升,走出经济衰退低谷,可惜1972年席勒因政治原因辞职。联邦德国之所以民富国强,是因有清醒的人指引着国家,同时国民也非常理智。
▲德国著名经济学家卡尔·席勒
德国分配制度:蛋糕怎么合理切分?
社会福利从1949年建立起来后,1957年德国开始颁布《反对限制竞争法》和随后的《联邦银行法》,两大法律颁布标志着社会市场经济基本建立,到1967年还颁布了《稳定与增长法》,把国家调控经济作为一个重要政府职能,明确规定政府四大职能:第一,保持物价稳定,第二,充分就业,第三,内外贸平衡,第四,在上述基础之上经济适度增长。四大目标中,历来基民盟政府把物价稳定放在第一位,社民党上台后把充分就业放在第一位。在社民党执政期间做了很多事,强化各种社会保险,工人参与到企业里,在德国办企业不要发愁,政府不会管你但有两个东西会管:第一是税收管理,第二是工人管理,到德国做公司能不雇佣德国人就不要雇佣德国人,为什么?一是对工资要求太高,二是工人参与企业管理愿望太强烈。大型企业都有企业委员会,由劳资双方组成。其中必须有一人由劳方出任高级人事经理,专门负责人事,裁员需通过他同意才可。
德国中小企业很多,小有小的自由和好处。德国法律规定,超过12个人以上企业须组成企业委员会,12人以下不用。德国小企业多到你随便转一个街道、上一栋楼都是小企业,一栋楼里有几十家公司。德国实行累进税率制,即多收入就多缴税。德国个人收入所得税最高税率达58%,意味着亿万富豪缴的税相当高,如是亿万富翁就很吃亏,所以大家都愿做中产阶级。在西方世界中,德国所得税率几乎最高,包括社会保险金在内的税率超过50%,而美国不到30%。这样的高税率不仅没阻碍经济增长,反而保障了社会福利和公平,特别是教育机会的公平,而这些都是经济良好发展的基础。
德国模式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免费教育造就了高水平劳动力。面对全球化竞争,德国制造业仍蒸蒸日上,且以中国为主要出口市场。正是德国公共教育体制的成功,在众多工程师之外培养出大量高素质技术工人,这一点与美国反差强烈。在今天全球化竞争中美国媒体也纷纷承认,西方世界如要维持原有领先地位和社会稳定发展,就必须效法德国模式,特别是高质量的公共教育、保障社会公平和限制两极分化,这都是德国经济一枝独秀的秘密。
文/高连奎
本文刊载于《中外企业文化》2020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