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最美小楷:《灵飞经》及笔法
唐代是楷书发展的巅峰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的楷书大家,可谓是群星璀璨、各领风骚。除了“初唐四家”和“颜柳”几位“重量级大咖之外,还有这么一位特殊的人,以小楷独步于世。他笔下的小楷作品,被誉为“最美小楷”。这个人就是钟绍京。
很多人都认识钟绍京,他不仅是史书上有平定“韦后之乱”之功的“江南第一宰相”,还是楷书开山祖师爷钟繇的第17代世孙。钟繇是楷书的创立者,而钟绍京继承了家学渊源,也在唐代为楷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书法发展中把这两个姓钟的书法家分别称作“大钟”(钟繇),“小钟”(钟绍京)。
钟绍京(公元659年-公元746年)
“小钟”同志虽然官居高位,但是一直保持着对书法的热爱之情。钟绍京对各种书体都很精通,尤其是小楷。他初学二王,又师从薛稷,习得虞、褚等人笔法精髓,所作小楷书字画妍媚,遒劲有法,深得各路书坛英雄赞赏。著名的“楷书四家”中赵孟頫的“赵体”,就是师法钟绍京小楷而来的。
让钟绍京小楷一举冠上“最美小楷”之名的,就是《灵飞经》了。
《灵飞经》又名《六甲灵飞经》,是一卷道家经文。
有唐一代,原本“十分低调”的道教忽然一跃而上,居于佛教、儒教之上,成为一国之大教。这还要归功于大唐一代的李姓皇室。我们知道,唐高祖李渊是个“胡人混血”,从隋王朝那里夺得了江山以后,担心得不到当时的贵族和百姓的支持,左思右想之后,想到一条妙计——决定认道家的始祖老子(李耳)为祖先。反正大家都姓李。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接着跟大唐人民喊话:“老子(李耳)是我祖宗!” 将其尊称为太上老君,并明确表示太上老君的地位在佛教的释迦摩尼之上。自此,道教在唐代确立了至高无上的国教地位。
唐代近三百年的的统治中,道教基本上一直都得到大唐王朝的扶植与崇奉。各地道观林立,道徒众多,求仙学道之风遍及帝王贵族、平民百姓。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誊写道经这种事也就自然成风了。而这时候,道家的重要经文《灵飞经》就火了。
《灵飞经》又分《上清琼公灵飞六甲左右上符》、《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主要阐述的是道家的存思之法。《汉武内传》中就有关于这件经文的记载,说到道教以《灵飞经》请命延算、长生久视、驱策众灵、役使鬼神等事。这本经书在中国历史中的出场率还是很高的,元之前,此书可谓是“宫廷贵客”,许多皇帝都曾把它收藏于内廷。除了是唐皇室把它当珍宝供奉之外,宋徽宗和宋高宗也都曾是它的主人。这部经文长时间在宫廷之中,散发着其独特的光彩。
“甲戌日平旦,黄书黄素宫玉女左灵飞一旬上符,沐浴入室,向太岁六拜,叩齿十二通,顿服一旬十符,祝如上法。毕,平坐闭目,思黄素玉女十真,同服黄锦帔、紫罗飞羽裙,头并颓云三角髻,馀发散之至腰,手执神虎之符,乘九色之凤、白鸾之车,飞行上清,晏景常阳,回真下降,入兆身中,兆便心念甲戌一旬玉女,讳字如上,十真玉女悉降兆形,乃叩齿六通,咽液六十过。毕,祝如前太玄之文。” ——《灵飞经》片段
流传于世的钟书《灵飞经》,卷末有“大洞三景弟子玉真长公主奉勅检校写”的落款,可见此卷不是随便的经书抄写,而是奉玉真公主之命所作。这位玉真公主又是何方神圣呢?
之前我们也说了,唐代道教的地位非常之高,是许多大唐人民的精神信仰。这一时期出现的女道士也很多,比较著名的像什么鱼玄机、薛涛、李季兰等,就连杨贵妃,还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女道士呢。
这些女道士里,身份最尊贵的,大概就是玉真公主了。
说到玉真公主,我们可能会想起来她跟李白、王维的一些花边绯闻,这些故事早被各路英雄演绎得天花乱坠,剪不清、理还乱,我们就不在此多述。单是说说玉真公主与道教之间的缘分。
玉真公主
根据《新唐书诸帝公主》记载,玉真公主本名为李持盈,是唐睿宗李旦的第十个女儿,也就是唐玄宗的妹妹。睿宗李旦就对道教十分崇信,到了玄宗就更甚。玄宗这个人,政绩和文艺本来都搞得不错,就是对道教信仰得太深,据说还为此闹出过一桩准备把自己闺女嫁给一个老道士的笑话来。玉真公主受身边这些人的影响,也信奉道教,二十岁就为女冠,号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师,后来干脆直接出家做了道士。
当然,玉真公主入道,除了对道家文化感兴趣之外,也和她的成长环境不无关系。玉真公主的童年,嗯,过得有点惨。她出生不久,她的亲妈窦氏就被她的奶奶武则天整死了。当时的唐王朝正是宫廷斗争最错综复杂、最血腥的时候,这样一个政治环境下,玉真公主的每一天都过得如履薄冰。她只想赶快逃离宫廷的纷扰,这也是玉真公主从年少就对入道格外上心的原因。
这一点说起来有点像《红楼梦》里惜春的感觉,“堪破三春景不长”,她说:“请入数百家之产,延十年之命”。入道,不仅是为了信仰,也是为了活着,安稳地活着。
如愿以偿入道之后,玉真公主果然过得更好。公元712年前后,睿宗为两个入道的女儿(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在长安、终南山、洛阳等地建立道观。仅是玉真公主自个儿的就至少有三座道观和一座别馆,还占用了当年显赫一时的太平公主的旧宅。宫殿的华丽程度,比皇宫那是丝毫的不差。除了生活品质有保障外,玉真公主也如愿得到善终,享年70岁。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
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李白《玉真仙人词》
《杨贵妃秘史》中的玉真公主
道教给予了玉真公主安稳与自由,玉真公主也在为道教的兴盛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钟绍京受玉真公主之命,对道家经典《灵飞经》进行誊写。此作无论从经书价值还是书法价值来看,都是非常贵重的。尤其是书法,作为唐小楷中罕见的精品,此作以其柔媚中见劲健、绮丽中含风骨惊艳了大唐,也影响了后世。
《灵飞经》的发现和流传也是扑朔迷离。现存钟绍京所书《灵飞经》有几种不同的刻本,流传最广的即渤海本、滋蕙堂本和四十三行墨迹本三个版本。除了四十三行为原帖墨迹外,因为刻工不同,所呈现出的书法面貌也不尽相同。渤海古朴、滋蕙堂丰润、四十三行淡雅,各臻其妙。
启功先生曾表示,任何精工制作的翻刻,也不能带来原墨迹那种鲜活的惊艳感。那么让世人所惊艳的四十三行原墨迹,到底去了哪里?其它刻本又是如何流传下来的呢?
曾令无数人惊艳的四十三行墨迹之所以会变为残本,是因为在明代发生了一些波折。
我们前面说过,《灵飞经》在唐宋时期一直是“宫廷里的贵客”,常被收藏在内廷。到了明代晚期的时候,社会动荡之下,此帖在各种机缘巧合之下流入当时的大书法家董其昌之手。墨迹真品落入董其昌之手后,他曾经因为生活拮据将其抵押在海宁陈(陈瓛)家,并学着杨过小龙女与他心爱的《灵飞经》定下盟约:“十六年后再见了。”
董其昌挥挥手,不忍地走了。此后十六年,《灵飞经》一直在陈家,而著名的“渤海藏真本”也是这一时期在陈家刻成的。渤海本是诸版中备受好评的一个版本。虽说墨迹鲜活有墨迹鲜活的好,但是刻本却能抹去其中一些牵丝映带的习气,因此相较原墨迹,渤海本更显得清秀古朴。
《灵飞经》渤海本局部
然而,神奇的是,刻本竟然意外脱落了十二行。
更为戏剧化的是,十六年后,董其昌派儿子去陈家赎回自己心爱的《灵飞经》时,陈家却暗中扣留了四十三行真迹。
当然,这个看起来不怎么体面的举动,另一方面还是拯救了《灵飞经》——因为老董同志拿回《灵飞经》后,却不知道怎么把它搞丢了。
真是让人脑瓜疼。
到了清代,乾隆年间,曾恒祥又由渤海本翻刻了滋蕙堂本,与渤海藏真版相比,滋蕙堂本的字略显丰肥,典雅优美,在清代中后期受到世人的热烈追捧。
《灵飞经》滋蕙堂本局部
而四十三行原墨迹则在道光年间,辗转流传到翁同龢父亲翁心存手中,之后就一直在翁家内部流传,后传入翁万戈之手。后翁万戈先生赴美国留学,为避战火,将《灵飞经》与其家传一同打包,远渡重洋。先从天津运到上海,再从上海运到纽约,在1949年初到了美国。此后至今,《灵飞经》四十三行一直存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灵飞经》四十三行墨迹本局部
《灵飞经》笔法细致精妙,笔笔到位。结合笔阵图中:“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 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撇”如陆断犀象。 “折”如百钧弩发。 “竖”如万岁枯藤。 “捺”如崩浪雷奔。“横折钩”如劲弩筋节。我们那逐一简述灵飞经笔画的笔法。
1.横
1.1长横
长横笔法:
如图:
1)顺势逆锋入笔、切锋,略驻锋调锋行笔;
2)中锋行笔,先渐行渐提,然后渐行渐按,长横之中有“重一轻一重”的变化,略有弧度,有弹性,有内力,所以不可平滑;
3)轻提、轻按、略顿挫,回锋平收。
参考字样:
1.2仰横
仰横笔法:
如图:
1)逆锋切入、驻锋、轻提;
2)行笔同时稍向上提;
3)提起收笔。
参考字样:
1.3短横
短横笔法:
如图:
1)逆锋入笔、切锋,略驻锋调锋行笔;
2)中锋行笔,行笔间稍略提;
3)轻驻锋,平收。
参考字样:
1.4小横
小横笔法:
如图:
1)顺势入笔;
2)行笔稍快,渐行渐按;
3)略驻锋,平回。
参考字样:
2.点
2.1侧点
侧点又称切点。
侧点笔法:
如图:
1)自左上向右下侧,笔锋入纸后向右下渐加力下按,根据所写点的方向、大小用力,并铺毫;
2)笔毫铺至适中位置时即转,并略顿、挫用笔;
3)在顿挫用笔的同时,提笔折锋回收锋。向左上角收锋时,需要平收、曲收还是圆收则要根据所写点的要求变化,回笔藏锋即可。
侧点是写好其他点的基础,容易出现落笔不尖、形态过长、收笔臃肿的毛病。
参考字样:
2.2垂点
因形如悬挂之露珠,如露垂下,故名垂点。略向左下斜。多用于部首的左边。
垂点笔法:
如图:
1)顺势入笔,先右下后左;
2)由轻到重向左下顿笔,略带弯度;
3)最后回锋收笔。回锋的程度根据点的形态大小适度把握。
运笔力量:“轻——重——回锋”。
参考字样:
2.3左点
类似垂点,但弧势正好相反,在不同的字中,可以向左偏、右偏或垂直。
提点笔法:
如图:
1)顺势入笔;
2)自左向右下下按铺毫,下按的角度、大小幅度要按照写此字的笔势要求而定;
3)略折笔、顿挫,驻锋,随即折锋向右上提笔;
4)上提之同时收锋。
参考字样:
2.4挑点
挑点笔法:
如图:
1)]顺势入笔;
2)自左向右下切落;
3)略折笔、顿挫,驻锋,随即折锋向加速右上挑出;
4)挑出部分长于起笔部分,上挑之同时收锋。
挑点一般处在左下角位置,出锋后与右旁首笔相呼应。
参考字样:
2.5撇点
撇点笔法:
如图:
1)顺势空逆入笔;
2)笔锋入纸,自左上向右下,下按铺毫,注意控制下按的角度、力度和大小;
3)顿笔、折锋后向左下撇出;
4)在撇出之同时顺势提笔收锋到笔尖,或接接下一笔。
撇点形态不宜过长,略呈弧势。
参考字样:
2.6竖点
竖点笔法:
如图:
1)写竖点如写竖画,顺势入笔;
2)横向笔锋入纸,自左向右下渐铺毫,下按的角度、大小幅度要按照书写文字的字势要求而定;
3)或折笔或顿挫或捻管同时下行,并在行下之同时提笔收锋到笔尖;
4)折锋上回。
参考字样:
2.7长点
写法同侧点相似,将中间的行笔过程延长,呈一定的弧势。在收笔的过程有所不同。
长点笔法:
如图:
1)顺势入笔,自左向右下按铺毫,渐行渐按,背圆腹平,下按的角度、大小幅度要按照写此字的笔势要求而定;
2)略驻锋并略作向下停顿;
3)回锋收笔。
参考字样:
3.撇
3.1斜撇
斜撇笔法:
如图:
1)欲下先上,或承上笔势,顺势入笔,自左向右横逆锋下入笔;
2)略驻锋,顺势轻提调锋拉动笔锋向左下行笔;
3)行笔时渐行渐加速,并适度提笔并略有弧度;
4)行至适当长度,渐提渐行,力送至笔锋端,轻提出锋。
参考字样:
3.2竖撇
竖撇笔法:
如图:
1)欲下先上,或承上笔势,顺势入笔,自左向右横逆锋下入笔;
2)略驻锋,顺势轻提调锋拉动笔锋向正下方行笔;
3)行笔至适当位置,向左方行笔,同时渐行渐加速,并适度提笔并有弧度;
4)行至适当长度,渐提渐行,力送至笔锋端,轻提出锋。
参考字样:
3.3兰叶撇
兰叶撇笔法:
如图:
1)顺势入笔,自上而下,轻按运笔;
2)行笔时渐行渐加速,略带弧形向左下顺势运笔;
3)行至适当长度,力送至笔锋;
4)轻提出锋,顺势写下一笔。
参考字样:
3.4回锋撇
回锋撇笔法:
如图:
1)顺势入笔,自上而下,轻按运笔;
2)行笔时渐行渐加速,略带弧形向左下顺势运笔;
3)行至适当长度,力送至笔锋;
4)驻笔、轻顿,折笔轻提,收笔。
参考字样:
4.折
4.1横折
横折笔法:
如图:
1)承上笔顺势入笔、略驻锋、轻提行笔,行笔中适度提按至适当位置;
2)直接切锋下按、折笔下行;
3)调至中锋行笔;
4)边行边收笔回锋。
参考字样:
4.2竖折
竖折笔法:
如图:
1)承上笔势顺入锋,竖画横切入,驻锋,捻管下拉调锋至中锋;
2)中锋下行至适当位置;
3)提笔将竖向调整为横向行笔方向;
4)自左向右方向中锋行笔;
5)行笔至适当位置,轻提,接下一笔。
参考字样:
4.3撇折
撇折笔法:
如图:
1)承上笔,顺势入笔,下按切入,略驻锋,调至中锋;
2)向左下渐行渐提,缓缓将撇画送至笔端;
3)将笔管稍向右倾,顿笔下切,驻锋,调至中锋;
4)上提出锋。
撇折的整个笔法过程是“按一提一按一提”的内在节奏变化过程,显示的笔法形态是“重一轻一重一轻”的外形节奏变化。
参考字样:
4.4横折撇
横折撇笔法:
如图:
1)顺势入笔;略按,略驻锋;调至中锋,行笔至适当位置;
2)驻笔、轻按后调整为中锋;
3)行笔,注意行笔中的提按,力送到笔尖,渐行渐提,出锋果断流畅;
4)顺势出锋,写下一笔。
参考字样:
4.5横折折钩
横折折钩笔法:
如图:
1)写横画竖入笔,逆时针捻管向右拉,调至中锋;
2)行笔,略上提;然后下按顿笔;
3)驻锋,然后调为中锋;
4)顺势行笔,渐行渐提;略提锋,顺势完成第二个折转;
5)调转笔锋顺势而下,渐提渐行顿挫调锋后,向左上提笔出钩。
1)顺势入笔,略驻锋,调至中锋,行笔;
2)折按、驻锋、调为中锋;
3)行笔,渐行渐提;
4)按笔渐驻锋,按,略行笔;
5)折按,调锋行笔,渐行渐提,调锋向左上提笔出钩。
参考字样:
5.竖
5.1垂露竖
垂露竖笔法:
如图:
1)笔锋顺势入纸,笔速不能过慢;
2)略驻笔,侧锋稍向下行,调至中锋顺势下行;
3)行笔注意提按变化,至中下部,适当加力;
4)略顿、挫、驻锋;
5)折锋向上回锋。
垂露竖要求垂直挺拔,中间略细,切记勿使线条粗细一致失去动感。
参考字样:
5.2悬针竖
悬针竖笔法:
如图:
1)欲下先上,承上笔笔势,空逆;
2)竖画横落笔入纸,注意入纸下按切入的角度及笔画大小;
3)稍驻笔,微提锋侧锋稍向下拖拉,同时调至中锋顺势下行;
4)注意下行过程中的提按变化,下行至该字所需要的长度;
5)边下行边轻运笔渐次提笔,笔锋送到笔尖处时收笔。
悬针竖往往落笔后就快速写尖状,易歪斜且如“鼠尾”,切记先慢后快。
参考字样:
5.3短竖
短竖笔法:
如图:
1)顺势入笔;
2)横势切锋入纸,驻锋;
3)调至中锋下行;
4)中锋顺势下行过程,渐行渐提笔;
5)短竖底部稍驻笔、稍顿挫,折锋,提起。
参考字样:
6.捺
6.1斜捺
斜捺笔法:
如图:
1)顺势入笔、轻按,略向上提;
2)折转用笔取下行笔势,完成“一波三折”的第一折;
3)渐行渐按渐铺毫,捺至适当长度,提笔、顿笔,同时折笔,调锋,完成“一波三折”的第二折;
4)平行,略向上提中行捺出,力送至笔尖,完成“一波三折”的第三折,捺出后,空中回锋。
参考字样:
6.2弧捺
弧捺笔法:
如图:
1)顺势入笔、按渐加力,向右行笔至适当位置,略带弧度;
2)折转用笔取下行笔势,完成“一波三折”的第一折;
3)渐行渐按渐铺毫,捺至适当长度,提笔、顿笔,同时折笔,调锋,完成“一波三折”的第二折;
4)平行,略向上提中行捺出,力送至笔尖,完成“一波三折”的第三折,捺出后,空中回锋。
参考字样:
6.3平捺
平捺笔法:
如图:
1)承上笔势逆锋入笔,略折笔,驻锋,要有定力;
2)略铺毫,自左向右,行笔,完成“一波三折”的第一折;
3)渐行渐按渐铺毫,行笔有力,同时注意笔画的粗细变化;行笔至适当长度提笔、顿笔,同时折笔即调锋,完成“一波三折”的第二折;
4)平行,略向上,提笔向右捺出,力送至笔尖,完成“一波三折”的第三折,捺出后,空中回锋。
参考字样:
7.钩
7.1横钩
横钩笔法:
如图:
1)顺势入笔,调峰行笔;
2)行笔中要有微微的弧度;
3)轻提然后下按、顿挫驻锋,注意角度变化;
4)略提、顺势出钩,注意钩的角度。
参考字样:
7.2竖勾
竖勾笔法:
如图:
1)顺势竖画横入笔,注意入纸切入的角度变化,略驻笔,微提笔调至中锋稍向下拉;
2)顺势下行,注意下行过程中控制笔画粗细变化及长度;
3)轻提,向左顿挫、略回锋上提,驻锋,笔管右倾,压住笔锋;
4)向左平方向略提锋出钩,注意出钩方向与整个笔画协调。
参考字样:
7.3 弯钩
弯钩笔法:
如图:
1)顺势逆锋入笔,竖画切记树直,要自上而下稍向左偏;
2)转处圆润自然,边行笔边转笔调锋;
3)调至中锋铺毫行笔,横的部分要平稳,注意轻度的粗细变化;
4)钩处顿挫后要回锋,钩的出锋沿线走向应成基本垂直线。
参考字样:
7.4卧钩
卧钩又称心钩。
心钩笔法:
如图:
1)承上笔顺势落笔;
2)向右下行笔,渐行渐按渐铺毫,随即顺势用转腕或略捻管起弧度到右角微微翘起;
3)轻提,顿挫,回锋,目的是调整笔锋为下一步起钩作好准备;
4)向左上角出钩,角度约45度。
参考字样:
7.5戈钩
戈钩笔法:
如图:
1)承上笔顺势落笔;
2)向右下行笔,渐行渐按渐铺毫,随即顺势用转腕或略捻管起弧度到右角微微翘起;
3)轻提,顿挫,回锋,目的是调整笔锋为下一步起钩作好准备;
4)向左上角出钩,角度约45度。
参考字样:
7.6横折钩
横折钩笔法:
如图:
1)顺势入笔,向右略提锋行笔,同时渐行渐铺毫;
2)顺势用转腕或捻管向下行笔,注意调锋;
3)调至中锋向左略成弧度,同时根据笔画控制弧度的大小;
4)调整笔锋,顿挫后向左上出钩。
参考字样:
7.7横折弯钩
横折弯钩笔法:
横折弯钩的笔法由横与戈钩,或者横与竖折钩组成。请参见横、戈钩、竖折钩的笔法。
参考字样:
7.8竖折钩
竖折钩笔法:
如图:
1)顺势逆锋入笔,竖画切记树直,要自上而下稍向左偏;
2)转处圆润自然,边行笔边转笔调锋;
3)调至中锋铺毫行笔,横的部分要平稳,注意轻度的粗细变化;
4)钩处顿挫后要回锋,钩的出锋沿线走向应成基本垂直线。
参考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