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线索 贯通文脉 |《温暖,悄然而至》王纪莹

温暖,悄然而至

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一(1)班 王纪莹

薄荷携着它的清香,带着它的清凉,清凉里渗透着温暖,悄然而至。

【开篇描述薄荷“悄然而至”,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老师送给我两株薄荷,插在一只饮料瓶里。碧绿锯齿样的叶,自内向外舒展,青白色的纹理清晰可见,茎向斜上方弯曲,扬着脑袋拥抱阳光,锦线样的阳光钻过窗角,打在薄荷叶上,和谐、安宁而又美好。惊喜之余,我仿佛感受到生命的温暖悄然而至。

【回应题目和首段,描绘薄荷形象——拟人手法,写颜色、形态】

我有时把薄荷与教室后面的绿萝们摆放在一起。绿萝们的叶片宽大而又苍翠,十几盆连在一起就成了绿色的海洋。【移用、夸张、比喻巧妙运用,反衬薄荷的清淡、肃静】我的薄荷只会安安静静地站立在角落里,两株茎一同生长,向着有阳光的地方,绽开最灿烂的笑靥。我将鼻子凑近它们,虽然只有两株,但清香却格外浓郁,我有如正在品读丁立梅充满烟火气息的文章,故事里的老中医“坐在簇簇的花中间”,给人把脉,他在药方子上,写瘦长瘦长的字……薄荷素心清如露水,一点也不喧哗,一点也不张扬,永远的清淡,永远的素净,是删繁就简,也是清净铅华。(运用想象,表现薄荷的情调和自己的感受)在薄荷的清香里,我看到了一个生命努力昂扬而又清新寡淡,一丝一缕有如触碰到了内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带给我了感动,褪去我的急躁,也使温暖悄然而至。

【在对比和想象中,突出薄荷的品性,感受薄荷带来的的清凉与温暖】

这薄荷既是老师送的,她便尤其关注它的生长,常常给这小小的生命换水,再将它放在我的桌上。面临中考,许多同学躁动不安而又不知所措。老师便常常举薄荷的例子,“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说罢便无意看向我,她的瞳仁是温柔的黄褐色,有如清晨的阳光,满带着温暖,悄然而至。我在那一刻仿佛突然体会到了老师的用意,她一定是希望我可以安抚浮躁的心,学着薄荷那样,清新寡淡而又努力昂扬,乐观清醒地追逐阳光。

【借薄荷表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嗅着薄荷淡淡的香,有如清凉的水汽,氤氲在空气中,我闻到了生命的力量和温暖,【通感手法,增添趣味】以及老师殷殷的关爱。原来温暖,无处不在。

我始终记得那一天,老师拿着薄荷,薄荷携着它的清香,带着它的清凉,清凉里渗透着温暖,就那样措不及防而又悄无声息地,点绿了我十五岁的盛夏。

【反复手法,照应开头,强化题意——意味隽永,令人回味】

(指导教师:姚重远)

赛作文点评

这是一篇借物抒情的美文。小作者从不起眼的两株薄荷中,感受到了老师的一片真情。于是通过描写薄荷的形象,挖掘薄荷的品性,表达自己的深切感受,深情地颂扬老师的爱生之心。题目“温暖,悄然而至”,一语双关,既有“我”感受到的阳光之暖,也有老师送“我”薄荷而产生的心灵之暖。文章构思精巧,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语言优美,情味浓郁。

写法借鉴:巧设线索,贯通文脉。为颂扬师恩,小作者设计了两条线索:一条是看得见的实线——两株“携着它的清香,带着它的清凉”的薄荷,另一条是虚线——“我”感受温暖。两条线索相互交织,串起了这个平凡而又动人的故事。

开头“薄荷携着它的清香,带着它的清凉,清凉里渗透着温暖,悄然而至”,两条线索同时推出,引起故事。接下来具体描绘两株薄荷的外在形象,“我仿佛感受到生命的温暖悄然而至”,然后进一步挖掘表现薄荷的品性,“它带给我了感动,褪去我的急躁,也使温暖悄然而至”,在中考之际,老师用薄荷安抚同学们,我看到老师的眼睛“有如清晨的阳光,满带着温暖,悄然而至”,将老师、薄荷、阳光、温暖融合在一起。最后,“老师拿着薄荷,薄荷携着它的清香,带着它的清凉,清凉里渗透着温暖,就那样措不及防而又悄无声息地,点绿了我十五岁的盛夏”,照应开头,升华感情,强化题意,令人回味无穷。

线索的巧妙设置,使得文脉贯通、内容紧凑,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也巧妙地抒发了感情,强化了文章中心。

诗歌、小说、散文、议论文

文体不限

常规体、书信体、日记体、微信体

形式不拘

原文+点评

点评者是教师、作家

欢迎各学校、培训机构以及个人

不吝赐稿,踊跃点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