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列国志】亚历山大帝国(十一):征服波斯帝国7
亚历山大帝国(十一):征服波斯帝国7
①高加米拉战役
高加米拉战役(Battle ofGaugamela),在前331年10月1日发生,是马其顿与波斯之间的一场战役。高加米拉的确实位置未有定论,有人认为在今伊拉克摩苏尔以东。
前331年,波斯的大流士三世领20万军队(号称百万)、战象15头、刀轮战车200辆,驻扎在底格里斯河左岸的高加米拉村,企图阻止亚历山大继续东侵;亚历山大则率步兵4万、骑兵7000赶来迎战。
10月1日拂晓决战开始。亚历山大令其右翼斜向楔入,波斯左翼骑兵迂回迎击远征军右翼,先胜后败,刀轮战车亦未奏效。亚历山大重采伊苏斯战役的战法,率骑兵直接插入敌军左翼的缺口,直扑大流士三世的指挥营。大流士三世以为败局已定,再度逃跑,波斯军顿时群龙无首,全线溃败。据阿利安记载,波斯军损失超过10万人,远征军则仅以数百人的代价赢得了这场重要战役。大流士三世不久后被部将杀害。
高加米拉战役中,亚历山大彻底摧毁了波斯的军事力量,注定了波斯帝国的灭亡。
a.序言
在伊苏斯战役之后两年间,亚历山大占据了东地中海沿岸和埃及,解除了波斯海军对希腊本土的威胁,开始从叙利亚往波斯帝国中心地带进军。亚历山大在没有什么抵抗下渡过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此时,大流士三世从帝国各地招来部队和士兵,组成了一支庞大的军队,意图利用人数优势粉碎亚历山大。根据阿利安记载,大流士军队有100万步兵、4万骑兵,但现代估计总数约在25万上下(约20万步兵以及4万5千骑兵)。大流士还挑选一个宽敞的、且整理过后的平原作为战场,除了使亚历山大没有任何地形优势,更使他可以有效利用骑兵优势。
在战役前夕,亚历山大的将军帕曼纽提议,应该发动夜袭来对付拥有压倒性数量优势的波斯军。而亚历山大回答说,偷来的胜利是不光彩的,他要正大光明夺得胜利,事实证明亚历山大判断是正确的,因为大流士担心遭受马其顿军夜袭,命令他的军队整晚站立保持清醒和警觉,而马其顿军则是充分休息。
虽然大流士三世拥有数量优势,但他大部分部队素质远低于马其顿军,和缺乏训练和装备的波斯步兵相比,亚历山大除了配备萨里沙长枪的马其顿方阵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希腊重装步兵。而大流士值得相提的仅有10,000名波斯不死军和10,000名希腊雇佣军,而雇佣军配备重型盾牌和不到3米长的长枪,组成阿哥斯式密集方阵作战,而其他可能的重装部队有仿照希腊式的亚美尼亚重装步兵,其余其他的部队就是像阿契美尼德帝国传统上配带弓和箭的轻装步兵。
战前,大流士从东方各省和西徐亚人部落招募优秀的骑兵,也为了布署刀轮战车而整地,清除战场的障碍物和灌木丛,更从印度那得到15头战象,但是战象似乎没有用在战斗中。
b.配置
大流士三世依照波斯惯例坐镇全军中央,身旁是金苹果卫队以及波斯不死军,希腊雇佣军在中央两侧展开,在中央最前方是战象和50辆刀轮战车。而巴克特里亚总督贝苏斯统率在波斯左翼中亚的骑兵,亚美尼亚骑兵在波斯右翼,两翼前方有十多辆战车和铁甲骑兵组成的突击方阵。在左、右、中所构成的第一阵列后方,大量的轻装步兵组成第二阵列。
亚历山大远征军中央为马其顿方阵,两翼为骑兵,右翼前方有弓箭兵、标枪兵,两翼后方配有二线骑兵作机动。老将帕曼纽率领左翼,亚历山大大帝与伙友骑兵在右翼,在第一道阵列后面由雇佣军组成第二道阵列,以因应各种突发状况,整个马其顿军形成一个空心方阵,并使左翼步兵正面外朝45度以因应波斯的侧面攻击。
c.战役
战役开始亚历山大命令步兵方阵以斜型阵列朝波斯军中央的前进,自己率领骑兵开始慢慢朝右方移动,骑兵后方隐藏一队轻装部队一同向右行动,同时大流士为了阻止亚历山大继续向外移动,令波斯左翼骑兵向外延伸,意图包抄马其顿右翼,双方就此在外围展开交战。在经过新一批增援下,马其顿右翼外围部队抵挡住波斯包抄部队。此时大流士开始命令刀轮战车朝马其顿方阵突击,以图切开缺口,但一些被方阵阵前的标枪兵解决,剩下的战车冲向方阵时,马其顿军队自行打开一个缺口,使战车冲进缺口内而被后方部队解决,大流士的意图落空了,双方中央步兵开始交战。
同时,越来越多的波斯左翼部队往马其顿右翼外围的战斗增援,使波斯中央和左翼露出了一个缺口,亚历山大等待的战机出现了,立即率领伙友骑兵组成楔形队形朝这个缺口突击,在亚历山大后方隐藏的轻装部队随即现身,来阻止波斯左翼骑兵回头援救。
亚历山大奋不顾身亲率骑兵与波斯部队厮杀,并往波斯军中央阵线夹击,波斯不死军和希腊雇佣军纷纷被突破,马其顿骑兵直扑大流士。大流士发觉他陷入危险当中,心惊胆跳的他随即跳上一匹快马疯狂逃命,波斯军中央阵线开始溃散(普遍公认的说法)。
但就在亚历山大往波斯军中央突击时,统率马其顿军左翼的帕曼纽陷入困境,大批大批的波斯军骑兵冲向左翼的正面和侧翼,使在此的色萨利骑兵拼死抵挡,加上亚历山大的向右行动,使左右两翼间出现缺口,大批的波斯部队涌入,一支波斯骑兵更突破马其顿军后方的第二道阵列,直扑马其顿军大营意图解救大流士的母亲,而关押在大营内的波斯战俘立即鼓动起来,一起攻击大营的辎重部队,而马其顿军第二阵列指挥官随即派人回军,才击退波斯部队。
尚不知道大流士遁逃的波斯右翼指挥官马扎亚斯,几乎获得对马其顿军左翼的胜利;而就当亚历山大正要追击大流士时,接到了帕曼纽处境危急的求援,只得回头往波斯右翼急驰。在路上他解决掉先前涌入马其顿缺口的残兵后,亚历山大从波斯侧翼与色萨利骑兵击退波斯右翼,马扎亚斯意图像波斯左翼贝苏斯一样撤退,却无法吓阻右翼全线溃散,战役到此告一段落,亚历山大获得高加米拉战役的胜利。
d.战后
因解救亚历山大左翼部队,错失追击大流士的最佳时机,但却夺取大流士的营地和财宝以及半个波斯帝国。此战,据阿利安记载,马其顿军则仅以阵亡数百人,但实际上可能更高。大流士战后判断亚历山大会往巴比伦进军,自己与残存的金苹果卫队大部和贝苏斯的巴克特里亚骑兵往埃克巴坦那撤退,途中与幸存的希腊佣兵会合,决定再纠集东方各省的部队,联盟北方的西徐亚人部落,再与亚历山大决战,然而大流士三世却被巴克特里亚首长贝苏斯所杀。
e.另一种记载
主要希腊史料都描述大流士舍弃军队,率先逃跑。然而,与当时美索不达米亚的《巴比伦编年史》中的记载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从这份古代楔形文字泥板得知,当时是波斯军队先舍弃大流士溃逃。记载到:
“ |
....敌对两方互相交战,....遭受严重打击,他的军队遗弃了国王,也遗弃了他们的城市,他们逃到古提(约在札格罗斯山脉中部)去了。 |
” |
—— 巴比伦编年史 |
而根据希腊史家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记载,当亚历山大逐渐靠近大流士时,他向大流士丢了一支标枪,但没有射中大流士,反而射中大流士身后的战车驾驶,而驾驶中枪落地。这使得波斯军中离大流士有一段距离的士兵误以为国王阵亡了,起初一部分人开始溃逃,之后从一个接着一个溃退,到一小群接着一小群溃逃,终使得大流士的卫队全面败退,当大流士发觉身旁的士兵们都溃散了,开始撤退。最后才演变成波斯军全线溃散。
按此记载,战况应为: 亚历山大带着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近战骑兵-伙伴骑兵对上了波斯最精锐的禁卫军-长生军。伙伴骑兵的马匹冲撞、长枪戳刺、弯刀挥砍,长生军的步兵矛头上挺、矛尾挥砸、短弓齐发。亚历山大艰难地在血路中前进,抛出了决定命运的投枪,它没有带走大流士三世的性命,却带来了亚历山大的胜利—长生军们误以为主帅已死,开始动摇溃退,长生军的溃退使中军步兵连锁动摇,导致主力部队的大逃亡,大流士三世未死,却如同已死,无奈之下只能带着还能听令的部队自战场中撤离。
同时狄奥多罗斯也赞扬大流士的撤退战术,并说大流士利用骑兵仰起大量尘土,使追击的亚历山大不知大流士准确的撤退方向。而且在尘土的掩护之下大流士不是往后方撤退,而是反向把败兵撤往马其顿军后方的村庄,安然躲过亚历山大的追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