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历史】为什么唯有浠水的叫墨沼,而其他三处都叫洗墨池呢?
浠水羲之墨沼的来历
阎生权
书圣王羲之一生在全国留下了四个洗墨之处 ,分别是庐山归宗寺洗墨池、浙江永嘉金谷山洗墨池、浙江绍兴兰亭洗墨池和浠水的羲之墨沼。为什么其他三处都叫洗墨池、唯有浠水的叫墨沼呢?
这要从王羲之来浠水的故事说起。
王羲之从小就与晋明帝时的国舅庾亮要好,一是因为两家是世交,二是因为两人年龄相仿。
庾亮行事专横 ,比较霸道。明帝死后他与王羲之的堂伯王导共同执政,但他总是一个人说了算。庾亮的个性使他在苏峻叛乱后成为众矢之的。叛乱结束两年后,他接陶侃做了征西将军,兼领荆、豫、江三州刺史并都督七州军事。这时,他一直将王羲之带在身边当参谋。庾亮死时,向朝廷推荐王羲之当了江州刺史。
江州即是于今的九江 ,此地离浠水不远。王家世代信奉天师道,故几代人都以之字入名,根本不讲避讳。
天师道创教人张道陵曾到过浠水,并留下诸多圣迹,这自然对王羲之有很大吸引力。
一天,王羲之独自打马来到浠水。他先去玉台山拜谒了丹井和炼丹洞,最后来到了凤栖山,在一处道观住了下来。
王羲之发现道观旁有一小溪,小溪下方有一天然水池,池里还有一群白鹅在嬉戏。
因为王羲之惯于用白鹅临帖写点笔 ,故向道长提出了买鹅的要求;道长自然知道王羲之的大名,于是借机起价,要王羲之为他写一篇道教经文——《黄庭经》。
王羲之因为舍不得放弃买卖,只好答应道长的要求。
写完《黄庭经》后,因为没有现成的洗墨池,只好在鹅池里洗了他的兔毫笔。
顾名思义,墨池都是人工修葺的,而墨沼则时天然的。沼,小池塘的意思。
王羲之走后,浠水人民将他洗墨的小水塘用石头将小水塘围成石甃,取名羲之墨沼。
白鹅换经的故事发生在浠水,在《蕲水县志》中有许多有关墨沼的诗歌可以印证。到了明朝,王羲之的老乡吴彦修来浠水当教谕,还承认此事发生在浠水。
吴彦修在诗中说:“挥翰南游寓此山,池头滌砚写经蘭”。“我家住近羲之宅,客里题诗几日还”。
阎生权,笔名石泉,1961年生,浠水阎河人。1978年赴西藏工作。曾历任行署秘书科科长,行署副秘书长兼受援办主任、地委常务副秘书长兼地直工委书记、专员助理兼经贸委主任、兼交通局党委书记等职。2009年从日喀则行署退休。
比较关注经济理论和文化事业,曾主持一些经济课题研究,参与过《中国旅游大辞典》、《商业文化学》和《林芝区域文化丛书》等书籍的编写,兼任过日喀则文联筹委会主席,主持编辑《珠穆朗玛》和《绿雪》文学期刊(现改名《后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