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LG、三星SDI、特斯拉的发展,有何借鉴之处?

三元材料作为目前性价比最高的动力电池材料,正加速替代磷酸铁锂电池。从今年国内7月份电池厂商装机量来看,三元电池占比已达到74.63%。

三元动力电池仍是大势所趋

一方面,消费者对电池续航里程的要求不断提高,国内磷酸铁锂容量技术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磷酸铁锂在国际市场并不是主流,欧美日韩等电池生产企业如松下、LG、三星SDI、特斯拉等都只做三元而不做磷酸铁锂。

在全球化市场背景下,与国际接轨是中国必然的选择。在国内,也有只专注于三元电池的企业,如天臣新能源。

四大利好集中推动三元电池的发展:

①政策利好三元动力电池。到2020年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要达到350Wh/kg,2025年提升至400Wh/Kg。按照这个数值,磷酸铁锂理论能量密度为170Wh/Kg,在技术上根本无法达到。而三元电池最大优势就是能量密度高,可以做到300Wh/Kg以上。

②推广目录利好三元电池。新能源汽车要想最大限度达到补贴,直接与续航里程,也就是电池能量密度挂钩。今年前7批次的推广目录中,纯电动乘用车和客车的能量密度比基本出现主批次提升的趋势,乘用车和物流车使用三元电池的比例大幅提升。

2017年1-7批新能源车汽车推荐目录电池占比分析:

③市场利好三元电池。目前磷酸铁锂主流市场趋于饱和,据起点研究(SPIR)数据显示,2016年,在客车市场电动大巴已占到近90%的市场份额,反观三元电池的应用车型,2017年第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车占到整体销量的91.6%。

④性能利好三元电池。首先一般三元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已达180Wh/kg,今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一点是磷酸铁锂电池难以企及的;其次三元动力电池的低温性能优异,在-30℃条件下可保持正常电池容量。

也就是说,目前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企业的产能都已转向三元系,未来三元技术成为我国动力电池主流技术路线基本确定,国内已与国际主流企业如松下、LG、三星SDI、特斯拉等接轨。

做精做专产业链

接轨之后的发展更值得期待。国际市场上,全方位布局的松下、LG、三星SDI、特斯拉等企业代表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方向,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神经。

从国际市场来看,三元锂电池或将不断加温占据市场,但其发展需在确定并走对技术路线之后,PACK、BMS、系统集成、回收、装备等各方面都需要着手布局,才能进一步的发展壮大。从国内布局来看,宁德时代、比亚迪、天臣新能源、国轩高科等企业,在产业链的布局上都具备前瞻意识。

前段时间,天臣新能源出资6亿元设立系统总成公司——天臣新能源有限公司,其背后实际上是天臣新能源对新能源产业的宏大布局,首先建设日产达70W支电芯的智能自动化产线,设立研究院,其后又设立系统总成公司,完成了从技术研发、智能自动化生产、PACK、BMS、装备等一系列的产业链布局。

梯次利用 布局储能

最近,特斯拉与风电机组生产商维斯塔斯进行合作,研究如何将他们的蓄电池与维斯塔斯的风电机组相结合,存储多余的风电,从而在风力不足的时候将其释放。

事实上,全球各大发电企业都在探索或改进各自的储能技术。在电池技术改造中,特斯拉取得了不小的进步,美国能源部下属的一个机构称他们已经找到了储能的“圣杯”。

在这一个方向上,国内企业也在发力储能领域。起点研究(SPIR)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应用于储能领域的锂电池达3.79GWh,预计2017年全年储能市场规模将达到6.19GWh,增速超过60%;至2020年,储能市场规模将达到16.4GWh。

天臣新能源已布局储能领域,为大型智能储能电站及后备电源提供ESS(Energy Storage System)解决方案,具有48V、300V、380V等各种型号后备电源产品。

总的来说,目前国内市场在紧跟国际市场新能源产业链发展方面,已经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企业。不止于此,更具前瞻性的企业,已经引领潮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