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寺口子,感受西汉名臣的坚贞气节
寺口子,感受西汉名臣的坚贞气节
图文/华希良
阳春三月,花开时节,第二场突如其来的扬尘天气使得整个宁夏地区弥漫着呛人的黄色浮尘,让人不免顿生烦躁,可短暂的春季美好,又使人在期待、愿望中禁不住产生着外出的冲动。就这样,在这个多风而扬尘的春天里,还是来到了“苏武牧羊”的人文胜地——寺口子。
自古以来,由于宁夏属于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的交汇过渡地带,所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宁夏这个边塞要地先后发生过因“领地争端”的多次战争,留下了匈奴、突厥、吐蕃、鲜卑、党项、蒙古等游牧民族的悲壮故事,也产生了如岩画、碑刻、石窟、边墙、城堡等诸多文化遗存和遗产,也使今天的宁夏具有着不同于中原内陆的鲜明特征和人文景观。
国家4A级景区——寺口子位于宁夏中卫市宣和镇南20公里处,南依香山峻岭,北临卫宁平原,东望古都银川,西接旅游胜地——沙坡头。寺口子景区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有两种地质风貌组成,并分为两个景区。东景区属于典型喀斯特地貌,以峡谷怪石著称,西景区以陡峭的丹霞地貌和“苏武牧羊”人文传说而著称。
寺口子独特的山势地貌,在加之凛冽的自然气候,使它具有着和西北人一样粗犷豪爽和朴实刚直的性格特征,而西汉名臣苏武持节牧羊十九载的传说和遗迹,又使得寺口子具有更为丰富的人文内涵。
寺口子古称北海。相传西汉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遣苏武以中郎将身份护送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回匈奴,还给匈奴单于赠送了丰厚礼物。苏武在完成与匈奴修好、互不侵扰、罢战休兵、和平友好的出使任务,准备返回时,匈奴单于借内乱将其扣留,期间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威逼不成后,随将其流放至北海牧羊。十九年过去了,苏武历尽艰辛,终于回到了汉昭帝继位的古都——长安。出使时苏武40岁,归国时头发胡须已全白。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以彰显其忠贞不阿的品行与节操。
现如今2000多年过去了,攀爬、行走在红褐色的沟堑之间、崖壁之上,浏览着留存的“苏武圈羊石窟”、“苏武栖身石窟”、“苏武庙”、“苏武断桥”等遗迹,心中的敬仰油然而生。
至于古称的“北海”,究竟是今天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贝加尔湖,还是宁夏中卫寺口子?已经不很重要,地方世代流传的故事、留存的遗迹,自有其非凡的历史渊源,正如清代地方知县黄恩赐的辩妄诗——“破庙含山野草风,牧羊犹解祀苏公;汉庭自返羁臣节,笑把荒唐问野翁”。古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将借助寺口子这座名胜而被颂扬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