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学习感悟4
今天全程观看了业卉老师的公开课,记录了以下几个要点:
1、咬字不可太用力,否则影响腔体的通透,影响歌曲线条的流畅。
2、歌唱的状态不能懒,比如:不张嘴,不兴奋。
3、许多人的通病是:两肋打开得不够,上口盖抬得不够。
4、在音乐的前奏结束之前,气息就要准备好,及时切入,否则会慢半拍。
5、喉音重,是因为声音没有上到面罩(比如我自己,上次小刘老师提到过的尾音后缩,就属于此类毛病)。
6、鼻子两侧的肌肉需要上提。
7、决定进步快慢的因素,除了天赋和悟性之外,主要在于勤奋。
今天听课所记录的内容在减少,有两种原因,一是已经记录过,二是已经做到了,希望后者越来越多。
下面是歌唱时,我个人在歌词的读音方面的体会:
1、把“雪花”唱成“雪花儿”,更口语化,更好听(《今夜北方飘着雪花》的几个版本都不是),记得在“我是歌手”节目里,韩红演唱歌曲“梨花又开放”时,特意给“花”加了儿化音,当时作为评委的,时任恒大音乐总裁宋柯,大加赞赏。
2、“谁”是多音字,【shéi】【shuí】,如何演唱,歌唱家戴玉强认为,可以自由选择。但第一个读音比较口语化(祖海和佟铁鑫的歌曲“为了谁”采用了第一个读音),我个人更喜欢用第二个读音。
3、关于“的”的唱法,有人唱【de】,有人唱【dī】,都不难听,但是作为句子里的介词,应该轻唱。
因为我和小刘老师一样,是追求完美的人,所以再说一个题外话,提示一下“的”“地”“得”的区别。
“的”代表隶属关系,比如“我的祖国”;
“地”表示动作的状态,比如“轻轻地唱”;
“得”表示结果,比如“唱得好听”。
不足或者错误之处,大家批评指正。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