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条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精解

原文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加附子汤方:

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三两,生姜(切)三两,大枣(劈)十二枚,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津,温服一升。

注解

这是一个描述太阳病用发汗的方法导致误治的条文。太阳病现代俗称感冒,但症状繁多,反映出复杂的人体体质。使用发汗的方法如果不对症或者药方不按医嘱使用,都有可能产生误治。

1、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意思是得了太阳病,吃发汗的药,结果汗流不止。这里描述误治后的症状,而且是很重要的症状。并明确表示是发汗造成的。那么到底是因为医生判断有误,药不对症呢,还是病人不按医嘱呢,比如喝桂枝汤喝过量了,不得而知。总之现在是汗漏不止。

2、其人恶风。伤寒论讲恶风,必定是桂枝汤证的表现。显然,这里也不例外。因为桂枝汤证的人多胖有体虚的问题,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都会怕风。特别是夏天别是怕吹空调的凉风。如果单单是表虚的人,喝了桂枝汤也就好了,事实上没这么简单,现实中很多表虚的人往往还有里虚。至于虚的人为什么容易出汗,也就是对汗的控制不好,就是中医所说的“阳不固表”,也就是说体表的阳气不足,导致肌表的控制力不行了,无法控制汗的排泄。所以喝了桂枝汤一般会解决表虚了,但如果还会恶风的话,那么肯定还有里虚的问题。所以胡希恕说,这是由于“半由于外证未罢,半由于虚极陷于少阴”所造成的恶风。

3、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于屈伸。前面讲的汗都控制不了了,津液都流失了,水不下泽,小便自然难,四肢也得不到津液的滋润,这是均脱汗津液虚竭的结果。

从条文看出,无论是桂枝汤与麻黄汤,虽均属太阳病的发汗剂,但用得其反,不但无益而且有害,这就是方证之辨所以重要性。

【方解】

这里为什么要加附子,而且用炮附子。首先附子为温肾回阳之物,是扶阳的首选,其次炮附子是走膀胱经的走表的,有很强的固表作用(这个在馆藏神农本草经的文章里介绍过)。既然条文中讲到,喝桂枝汤来发汗,结果好不了,自汗现象严重,还导致了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于屈伸。这种情况跟误治造成的干姜甘草汤证(热厥证)不一样,这里出现的小便难不是由于发汗过头导致的热厥,而是由于表虚,遂漏不止导致的屈伸难。显然这是严重的阳虚造成的。桂枝虽然是作用于心脏,是辛温之品,但它侧重于解肌发表,是对于阳气不足打开肌表的情况可以用,但打开以后如何收回来,达到收放自如,桂枝并不是它的特长。虽然芍药有收敛作用,但主要是牵制桂枝不要发汗过多,对于补充阳气来固表并不会有多大贡献。所以这里的表虚并不单是桂枝发汗发过头这么简单,还有病人本来就有内虚的问题。所以这里即在桂枝汤中加重收敛作用的芍药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胡希恕讲这里是治桂枝汤证陷于阴证者实质上是讲桂枝汤证的病邪入侵到了少阴(手少阴和足少阴,具体指特指心肾)的层次。其病在表,其症在少阴。这也是心肾不交的一种体现。心阳虚而汗不止,肾阳虚而津液不得蒸化。虚在其表,寒气在其里。所以这里的四肢难屈伸与热厥不一样,实际上这种情况比热厥体质的情况要糟糕。

由于少阴与太阳病位皆在表,故胡老在这里不称传,而称陷。桂枝汤证虽有汗出,但不是汗漏不止;桂枝汤证虽恶风,但必伴发热,今汗漏不止,只见其恶风,不见发热,且见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更属虚极呈现阴证(即病在阴)之象,虽然没有描述到脉象,但从其细微之处,亦可判断阳气很虚,已转化为少阴证,这种情况下,唯有附子能建其功了。因此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后面讲到的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其实也是存在病在少阴的问题。只不过因为有胸满的症状,所以把芍药去掉。

这里特别有意思的是,桂枝与附子有着很科学的配合,炮附子温阳走表,但有了桂枝解肌的一臂之力,使用其能迅速到达体表,起到固表的作用。

这一条讲的桂枝汤加味方证,看似与桂枝加葛根汤雷同的加法相似,都是治表,但有明显不同,这就是桂枝加葛根汤是治太阳之表,而桂枝加附子汤是治少阴之表,是六经病证不同的辩证体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