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千年不断的风水情结
中国人崇信风水,每逢婚丧喜庆,盖房子、打灶、挖井、选坟地乃至于修桥筑路等,都要请风水先生看风水,厘理清地利,择良辰吉日,风俗自古至今,长盛不衰,以致积淀为“中国风水文化”。
风水术的形成是在春秋—秦汉时期。大规模的宫殿营建为风水术的形成打下了物质前提。董仲舒的阴阳五行说和京房、孟喜等人的易学理论,为风水提供了理论与方法;东汉神学思潮使得建筑中各种禁忌与迷信越发盛行,如“起宅盖房必择日”,“太岁头上不能动土”,这些成为阳宅建筑遵循的重要规则。
秦汉出现了一批风水专著,阴宅风水理论渐成,如《堪舆金匮》、《宫宅地形》、《周公卜宅经》、《图宅术》、《葬历》,为读者讲了很多半人半神的传说。例如,韩信年轻时,母亲死,家里穷,不能在村墓中葬母,择高敞地葬母。后来他功成名就,封为楚王。秦末另有李仲翔,祖葬于城纪,他三次梦见有人告之,葬地形如川字,法当战死。仲翔不信,汉初果然战于狄道而死。这些堪舆书籍的出现,表明秦汉风水术已经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
如天坛西北有一座坐西朝东的斋宫,朝向特别。因为当时的人认为,皇帝到天坛祭天,苍天是父,皇帝是天子,儿子在父亲面前不能坐北朝南居尊,否则违背礼制,甚至斋宫上的瓦都不是专属黄色,以绿琉璃瓦以示区别。
清王朝对阳宅建筑很讲究。比如,风水师很推崇颐和园的排云殿风水。排云殿的位置处于从佛香阁至“云辉玉宇”牌楼中轴线的中间,有神物保枯,稳居其中,殿名是根据风水祖师爷郭璞的诗,“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中的“排云”二字命名。排云殿傍山依水,背靠苍翠的万寿山,面朝碧绿的昆明湖。慈禧太后的六十、七十两次庆寿都在此地举行。
新加坡的朋友对我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太幸运,无论做什么行业都有一个巨大的市场。每年新加波坡人到中国旅游的人数为五六十万人次,按照这个数量只需十年,新加波坡到中国旅游的人次便可以轮一遍,而中国每年到新加坡旅游的人数是一百三十万,按照这个数量,中国人到新加坡旅游要轮一遍需要一千年,即使旅游人数增加到二百六十万,中国人到新加坡旅游轮流一遍仍需五百年,由此可见,保持中国和平和统一就是中国最强大的象征。
韩国申东虎哲学院申院长说,中国人的另一个幸运点,就是拥有得天独厚的风水文化资源,我们即使学懂了汉语,也很难学会中国的易经与风水,而世界上这么宝贵的文化资源是自己的本土文化。所以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很幸运,作为一个中国风水师就更幸运了。
风水文化在中国流传几千年胜而不衰,自有它存在的道理,现在华盛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1946年在长沙出土的绘有十二太岁属相的帛书,上面的文字我们还不能理解,中国古人似乎早已知道了我们现在还不知道的东西。
现今,风水学依然有市场,比如,店铺开张、新居入伙、小孩子取名字,都有不少人去请教风水师。由此可见,中国人的风水情节千年不断。
更多风水内容关注公众号:王伟玄空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