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承濂洛风雅,下创国别体例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朱雯玉 吴章燕
作为我国理学开山鼻祖、道学统绪枢纽的周敦颐,其思想不仅是宋明儒学的源头活水,其诗文更开澄静清幽的濂溪范式,其光风雾月的人格气象和的诗文意境,成为理学诗演进中的重要一环。理学诗集的编纂,宋末金履祥堪称笃初诚美,清代张伯行更胜一筹,以此为进路,王晚霞博士编纂的《濂溪风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可谓于史有据,且又有新时代的拓展。
一、上承《濂洛风雅》,集成濂溪诗集
宋末元初理学家金履祥所编《濂洛风雅》专选理学家诗歌,收录周敦颐、邵雍、程颢等48位理学家诗作453首,其中选录周敦颐诗歌9首,在卷首《濂洛风雅图》及《濂洛风雅姓氏目录》中以周敦颐为祖,可见宋元之际学者对周敦颐理学鼻祖地位的肯定。此后清代张伯行在此基础上对理学诗人和诗作进行筛选,编纂了第二部《濂洛风雅》。作为濂洛理学诗的首要人物,周敦颐的理学诗歌可谓是濂洛风雅之初澜,不言而喻,围绕周敦颐收集相关理学诗,对于确立理学诗在文学史上地位显得极有价值。
遗憾的是,已有理学诗集仅收录理学家本人作品,对于他们在历代流播中产生的相关题咏,则尚未涉及。为此,王晚霞博士在已有濂溪学文献的基础上,着力网罗东亚散佚文献,并继承金履祥和张伯行以人系诗的做法,将周敦颐本人及与其相关诗作及记、颂、说、赋、祭文等进行整理,编纂出一部以周敦颐个人为中心的《濂溪风雅》。
《濂溪风雅》独具特点的内容体现在更有针对性、包容性以及创新性。无论是金履祥抑或张伯行的《濂洛风雅》都是对众多理学家诗作的收录,每位理学家诗歌均为选录,诗作并不详尽。《濂溪风雅》的学术视野则仅聚焦于周敦颐一人,对已有濂溪学文献中所收录的周敦颐本人诗文进行了考辨,认为是伪作者皆删去,并辑佚了部分不见于已有濂溪学文献的周子诗文,更大量的是收录、辑佚了历代诸儒相关的记、颂、说、赋、祠记、祭文等,有周敦颐为中心,显得针对性很强。金履祥在选诗原则上更重视风雅垂教的风雅文学观,志在明义理,切世用,这样一来,不符合此原则是诗歌皆不得入选。《濂溪风雅》则能完全客观地收集各类诗作,在史料选择方面更加全面,不规风格,不避倾向,不躲褒贬,很有包容性。《濂溪风雅》更为创新的地方在于,在以人系诗的基础上以国系人,全书包括中国、韩国、日本、越南四国,在当今全球化的新时代下,以国际性学术视野发轫东亚濂溪学诗歌研究。
二、广罗国外众本,学术视野宽广
《濂溪风雅》选录的底本文献大致有300多种,其中中国地方志和别集110多种,韩国的别集190多种,日本别集15种,越南文献6种。其余各类书稿更是远多于统计,不仅将原先各类《濂溪志》《濂溪集》中诗文重新整理,更是辑佚了大量散佚在地方志中被已有文献遗漏的诗文。仅从底本的数量上就可见其覆盖范围之广,而其辑佚史料来源于湖南、江西、广东、四川等十个省市的一百多种历代地方志,则可知其编纂工作之繁琐艰难。
就国外相关文献来看,韩国文献主要来源的两大丛书即《韩国历代文集》《韩国文集丛刊》,日本文献则是来源于《续群书类丛》《续续群书类丛》《日本儒林丛书》等,越南的文献则是来自于《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等,这些文献在国内往往很难获得,这也是海外周敦颐研究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幸运的是,王晚霞博士有机会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借阅海外文献,在中国台湾台北大学图书馆遍览群书,在之后的多年里多次赴美搜寻检讨,方完成文献上的准备,通过旁搜远绍与勤加整理,不仅拿到了弥足珍贵的资料,展开周敦颐文献的国际视野,也打通了国内外周敦颐史料沟通的桥梁。
三、收纳域外史料,开拓国别体例
中国国内大部分古籍史料,已有周敦颐文献多有收录,但古代域外如韩国、日本、越南等周敦颐史料,已有文献尚未得顾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吸纳域外史料才成为可想可做之事,毫无疑问域外史料的发现与运用,可给中国学界注入新鲜活力。在周敦颐著作较少的境况下,其域外文献更显得弥足珍贵。对其域外文献的收集,可以观察周敦颐在东亚的影响,更为推进宋学在东亚的传播与发展打好文献基础。
《濂溪风雅》在体例上首开以国别系诗人的体例。具体是以诸儒群体为单元,以中国诸先生、韩国诸先生、日本诸先生、越南诸先生为各卷标题,内容以类相从,门类清晰可辨。内容上更进行了大量悉心的辑佚辨伪、考证校勘的工作,其中种种辛苦非醉心于此者难为之。
《濂溪风雅》的内容与已有濂溪学文献全然不同,确保了文献的单一和独有,既极大降低了信息冗余度,提高了文献使用效能,也极大降低了学者研究中的数据检索成本,节省了人类必要劳动时间。将韩国、日本、越南诸先生诗文亦收录其中,很好地充善了濂溪学文献,更悄悄开启了东亚濂溪学研究之滥觞,搭建起国际之间濂溪学研究的桥梁。王晚霞博士多年来持续勤勉奋进,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她将会有更多更好的学术成果嘉惠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