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太软的人成不了大事,牢记鬼谷子这句教诲,人生早晚混出头

鬼谷道创始人|鬼谷子智囊团|民间手艺人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但凡能做大事的人,都有自己的智囊,不管是刘邦的张良、刘备的诸葛亮,还是朱元璋的刘伯温都是如此。

赵匡胤也有智囊,赵普。

赵匡胤问:自唐以来,帝王换了一家又一家,天下纷争,民不聊生,有啥方法能长治久安?

赵普说了八个字: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所以应该怎么办呢?

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简单的说就是,夺权、夺钱、夺兵。

这里我要多说一句,多年前我想“再进一步”,于是请教一个朋友:总经理主要应该做什么呢?

朋友答:总经理的主要工作就两个,一个人事权,一个财务权,掌握这两个权力,位置才坐得稳。现在想想,颇有道理,很多管理者之所以被架空,往往就是因为丧失了这两个权力,要权没有,要人没有,要钱也没有,那还混个啥?

对此,鬼谷子深以为然,比如他说“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

职场讲究的是主动权游戏,做事最重要的是在于控制敌人而不被人所控制。能控制别人,就掌握了必胜之权;被别人控制了,命运也将被对方控制。

但凡一个管理者在企业要想做一番事业,首先就要“中央集权”,这是一种提升工作效率的通用手段,而且东西方都是如此。

很显然,赵匡胤的悟性比我辈要高太多,他明白“中央集权”的重要性,于是他动起了小心思。

公元959年,已经“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回到了京师,他刚登上了明德门,侍卫就带着后周宰相,老干部范质和王溥来见。

彼时的赵匡胤并没有“横眉冷对”,只见他声泪俱下,痛哭流涕道:两位老哥啊,我都是被逼的啊!

侍卫们见状也乖巧的念出了早已排练好的台词:没错,赵总是被逼的,我们就是要让赵总当老板。

确实佩服赵匡胤的政治头脑,他这么做的好处有二,其一,让侍卫们演坏人,把锅甩给武官们。其二,给自己塑造一个弱者的形象,讲一个弱者的故事捋顺篡位的逻辑,如此一来,就名正言顺了:赵匡胤是好人、是弱者,都是被手下武将逼迫的,自己对柴家是忠心耿耿,但形势逼人,实在是迫不得已,自己也是受害者。

这一招有用吗?当然有,以至于现在还有专家坚信赵匡胤是被胁迫的。

彼时的赵匡胤哭丧着脸,述说着自己的“不幸”,这么做如果非要说还有第三个目的的话,就是为了拉拢人心。

赵匡胤虽然“黄袍加身”,但是柴家母子两还在那呢,柴家的遗老遗少们,不识趣的“李筠和李终进”岂能善罢甘休?所以要拉拢核心成员,让老干部王溥、范质一起配合演戏。

果不其然,搞行政的脑子就是灵活,范、王二人知道已经无力回天了,于是纷纷跪下拱手称臣,他们本以为自己要被开除了。

赵匡胤却和蔼可亲的说:放心,以前你们是什么待遇,以后还是什么待遇。

这是爱吗?

首先是相权。

电影导演往往会用镜头语言表达立场,比如电影构图中,站着的演员和坐着的演员,两人的关系其实是不对等的。

现实中也是如此。在赵匡胤以前,君臣上朝时都是坐着的,二者关系是“平起平坐的”。但是赵匡胤为了树立权威,玩起了“镜头语言”的把戏。

有一天,宰相范质上朝,照老规矩他应该坐在椅子上跟领导提建议。但是这一次范质刚呈上奏章,赵匡胤忽然向他招手:老范,我眼有点花,这个字念啥?范质连忙站起来,凑过去指点。等他扭身回到原处,顿时晕菜——椅子没了!

范质疑惑地瞅瞅皇帝,皇帝却一脸无辜地瞅着他,二郎腿得意地抖动着。现在,大殿上唯一的一把椅子,这个极具象征意义的物件正在皇帝厚实的屁股底下向他传递着不屑和嘲弄。

从此,朝堂之上只有一把椅子——龙椅!

还记得前面赵匡胤给王溥,范质的承诺吗?其实领导的承诺往往是有期限的,而赵匡胤的这一份期限是三年。

花了三年时间,赵匡胤在龙椅上坐稳了,就意味着王溥、范质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所以他们会怎么样呢?

答:下岗!

接着是兵权。

公元964年,赵匡胤的智囊心腹赵普上位,当上了宰相,开始了文官主政的时代,那么出生入死的武将呢?

这里需要交代两个细节,第一个:虽然赵普是心腹,但赵匡胤依然安排了“副相”协助赵普,所谓协助,你猜是不是牵制呢?

第二个:我们熟知的“杯酒释兵权”事件,赵匡胤和“石守信”们除了是同事,是拜把兄弟之外,其实赵匡胤还是做了一笔交易,其一给予众将敛财权,用金钱收买。其二与众将联姻,结成儿女亲家。

比如赵匡胤嫡长女下嫁给王审琦的儿子左卫将军王承衍。王承衍本来已有一个乐氏妻子,宋太祖让他与妻子离婚,迎娶公主。再比如赵匡胤的次女延庆公主,下嫁左卫将军石保吉,这个石保吉的亲爹叫石守信。

亲上加亲,那些拜把兄弟一转身就成了皇亲国戚了,这笔生意怎么算都划算。这也证明了我的一个猜想,“杯酒释兵权”绝非历史书上写的那么简单,赵匡胤一定是开出了让众将领无法拒绝的条件,笼络了人心。众人无法拒绝,因为拒绝的话,恐怕兄弟是做不成了。

曾经一起大江山的兄弟们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所以赵匡胤早早的给他们找了一条出路:

退休!

最后是安全。

众所周知,赵匡胤是借“都点检”的实权“黄袍加身”的,有读者朋友问:既然“都点检”的那么危险,为什么不撤销这个职位呢?

事实上,大家想到的,赵匡胤也想到了,他第一时间废除了“都点检”这个职务,并将保护皇帝安全的部门,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与殿前司相互独立,也称“三司”。有趣的是,“三司”只有“带兵权”,而没有“调兵权”。也就是说,即便一不小心再出一个“赵匡胤”也最多能“带兵”,却不能“调兵”。“调兵权”掌握在文人掌控的“枢密院”手里。

武将需要听从文官支配,由不懂行的支配懂行的,这是最大的矛盾,所以文武双方自然会相互竞争且牵制。更高明的是,

“三司”和枢密院的管理权掌握在皇帝手里。

生怕这样还不够保险,于是乎赵匡胤还加了一份保险,负责带兵的“三司”,只任命平庸的将领担任“三司”统帅,从根本上弱化了武将的实际地位。

你能明白吗?有时候,在职场上,并不意味着能力强的人能够得到提拔。当领导认为你的存在会威胁其地位时,往往会选择提拔一个“二傻子”,因为手下低能,领导才能睡得香。所以笨人怎么了?有时候,精明的管理者就喜欢用笨人,有时候,笨人也有大用。经过赵匡胤的部署,虽然能力不错,忠心耿耿的慕容延钊也必须,

下放!

不管是同事、兄弟还是心腹,有利用价值就启用,没有利用价值就放弃,赵匡胤就是这么现实,丝毫不心软。

这种用人观,司马光描述为“用人如器”,用人才如同使用器物一样。所谓人才,不过是解决问题的工具而已。所以人才最终沦为棋子也是迟早的事情,这是主动权游戏的必然结果,

毕竟谁会对“棋子”有感情呢?

只可惜,在创业中,大多数人的资源和天赋本来就平庸,但是他们对兄弟、对朋友、对同事,总想着如何与人为善,处处为别人着想,生怕得罪人,如此一来,怎么可能获得成功。但作为一个创业者,如果心慈反倒成了事业的牵绊,我们必须要明白,

人,只是利用的工具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