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浙赣自驾游手机游记(之一)
【2018年4月上半月,由京出发,经河南范县、安徽滁州、江苏南京抵浙东雁荡山、永嘉、温州,后奔向浙西,经龙游千岛湖至三清山。回程走黄山、淮安、合肥、阜阳、菏泽、南乐、威县、衡水、白沟一线返京。】
(流经范县的黄河 )
之一 范县是个“怪县
2018.4.6
如今的华北大平原,高速公路如蜘蛛网一般,捎不留意,就会跑到岔路上去。昨天下午,原打算在山东蒙阴县歇脚,谁知跑到了河南范县。
早听说范县是个“怪县”,人豪爽,讲义气,请客时倾家中所有,所谓客人不醉主人不实在。范县与“怪”挂钩的还有两条吃硬的理由:一是范县是扬州八怪拔尖人物郑板桥头一次当官的地方,二是范县治所设在山东地界。
范县有新旧两城,老城在东,新城在西,隔了好几十里地。不知为何,也可能是因水患所致,范县老城设在山东境内。所谓山东有个河南县,河南县有个山东村,山东村里住着河南人。这里说的不是人们的籍贯,而是户籍。
今晨,由范县新城出发去远在60里外的毛楼村,那里新建了一座郑板桥纪念馆。参观之后,驱车折向山东方向。
此地三省(鲁豫皖)地界交错。省道、县道、乡道转了几个圈,一会儿是河南,一会儿是山东,一会儿是安徽。过了黄河浮桥,原以为去了山东,结果没走多远,又说是到了河南。问路于当地人,都还算是明白,再多问一句,则笑而不答。
春日里的黄河,温顺而平静。河面宽阔时,水面如乾隆为北海画舫斋题的一句楹联:“风度水生纹”;当黄河岸边大柳树摆动身姿的时候,河面即刻变脸,成了“风激波翻浪”。
码头很冷清,我们成了第一拨乘船者。机帆船的马达声盖过了万里黄河的絮语,即便到了河床狭窄处,也只见连绵不断的翻滚浪头,而难闻黄河的呐喊之声。有时候,凡人所制造的叫嚣似乎真的可以压得住大自然的生命合唱。虽然人们知道这种叫嚣多么廉价,多么不具生命力,但在叫嚣的短暂时间里,它确实可以凌霸一切意识。
第一次当官的郑板桥知县来范县上任已整五十岁。不解老年间官员任职为啥没有年龄限制。如果清朝提拔知县的年龄是在三十五岁,估计郑板桥一辈子也就是一介布衣。
一时志得意满的郑板桥带着三个仆人兼朋友踏入山东省的河南县~范县县城。这一干就是五年。历代来范县任知县的不知有多少,但人们记住了郑板桥。郑离任时,百姓哭声盈街。
如今,范县人说起郑板桥的故事,仍是津津有味,现在被画成连环画置于纪念馆大厅中。郑板桥治范县不仅以“勤廉”为宗,还以“怪”法取胜。如一大盐贩想垄断市场,便告一小民偷卖私盐。郑知县便将该小民在原告家门口带“枷”示众。枷是芦苇编的,郑板桥在上面贴纸,画了梅兰竹菊。一时观者如堵,大盐贩无法经营,恃强凌弱者的气焰被浇了凉水。
郑板桥有一幅对联可与其治理范县理念相观照。上联是“删繁就简三秋树”,下联是“领异标新二月花”。
五年后,郑改任潍县。当从潍县退休回老家兴化时,他曾给友朋写过一封信,信中不提潍县,满纸是对范县的眷恋之情,“刻刻难忘者惟在范县而已”。
从范县新城到毛楼村郑板桥纪念馆,要沿着黄河古堤上的小油路行五六公里,堤外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和簇新的村落,堤内是大片的树林和湿地。
离开毛楼村上高速是沿着黄河内堤和外堤之间的县道行驶,黑油亮的冬小麦已长了一尺多高,田埂外侧小片的油菜花开的正旺,蓝天有白云行走,水渠流水在欢快前行。
不管是山东的河南范县,还是河南范县的山东,都是一片令人欣喜的沃土。
(郑板桥书札)
作者:顾德欣,中国老教授协会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国防大学教授。作者乃饱学之士,涉猎甚广。本号将连续刊载作者多年写就的读书笔记、游记随笔,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