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究竟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怎样的人?又该如何去做?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在家庭教育领域深耕十多年的杨彭嵛老师,去思考探讨这个问题——我们终其一生,究竟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怎样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又该如何去做?
▼杨彭嵛老师是谁?
1、他是拥有15年实战经验的家庭教育讲师
2006年追随吉林大学董进宇教授深入学习、研究、实践家庭教育。
2、他是帮助上千家长与孩子走出困惑的心理咨询师
直接咨询和辅导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案例2000余例,帮助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帮助学生走出成长低谷期。
▲杨彭嵛老师讲课现场
3、他是深受家长朋友信赖的亲子讲师
杨彭嵛老师温文尔雅的讲课风格让家长如沐春风,每个教育孩子的知识点通过他的娓娓道来,更让家长记忆深刻、醍醐灌顶。
01
生命需要表达
教育者需要看见
课程的开始,杨彭嵛老师从一个案例切入。
有一次去扬州讲课,吃饭过程中有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给大家唱歌跳舞表演节目,结束之后小朋友竟然语出惊人地向大家宣布了一件事情——要嫁给杨彭嵛老师。回过头杨老师深思之后才发现,原来在这个小朋友表演的整个过程中,只有他一个人是认真倾听和欣赏,发自内心的喜欢和肯定,在孩子的眼里,这个人看到了她的优秀并及时地给予了肯定,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她需要这些美好的东西,而我们也会为生命的美好而感动。
其实在一个人漫长的生命里,不管是年龄大小,他都需要表达,他的表达,也需要被人看见,但是孩子在长大的路上就被划分成了两类,就拿案例当中孩子说要嫁给杨老师这句话来说,这就考验教育者的一个应对方式,有的人会说:不要说这种话,小孩子不能乱说,但是并没有告诉孩子为什么,孩子所接收到的信息就是家长说了不能这样,而他只能默默承受委屈;但有的人会用完全相反的方式,引导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所谓的想要嫁给这个人,只是单纯地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欢。前者选择了压抑孩子,而后者则是选择看见孩子的情绪,截然不同的两种方式会让孩子的生命走向两种极端。
通过上面的案例,杨彭嵛老师提到了“生命需要表达,教育者需要看见”,这两者是一种双向的奔赴。
所有的生命,都需要表达,就像花一样,要向外绽放,我们作为教育者,要看见这些美好,并且加以正确的引导,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对于孩子价值观的形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2
成长需要勇气
教育者需要陪伴
董进宇博士曾在课中说过:爱到最美是陪伴。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却需要用一生去践行,而家长足够的陪伴,也会是孩子生命中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杨彭嵛老师在教育他儿子的过程中,一直都是坚持这样做的。
课程中,杨彭嵛老师讲到儿子在三年级的时候肠梗阻需要做手术,一个小人儿,面对剧烈的疼痛和冰冷的手术室,竟然将痛苦都置之度外,所关心的仅仅是爸爸会不会去上班,能不能陪着他做手术等他出来……当得到爸爸坚定的回答之后,就像一位勇敢的战士奔赴疆场一般无所畏惧欣然接受手术。
在这件事情上,杨彭嵛老师说他无法代替孩子内心的恐惧和身体的疼痛,所能做的只有陪伴,但就是这简单的陪伴让儿子无比安心。甚至会安慰爸爸虽然受疼了,但是换来了爸妈几天的陪伴,感觉自己赚大了。想必每个家长听到这样的话都会觉得内心五味杂陈,曾经以为自己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爸爸,后来才发现连最简单的陪伴都是奢侈。
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要他自己去走,这个过程布满了荆棘,而家长只能给足安全感,让孩子有勇气长大,有勇气恐惧,有勇气失败,面对孩子的种种状况,当我们不再着急、不再要求,而是静下心来用最美好的状态陪伴着他,我们会发现,每一个孩子他都有能力、有勇气变得更好。
03
生长需要过程
教育者需要耐心
杨彭嵛老师在自己的咨询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类孩子,自身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在跟老师的沟通中,他只寻求一个答案——我怎么样才能赶快好起来?怎样才能返回学校,有一个好的成绩?在整个交谈过程中,孩子会忽略老师说的每一句话,焦急地追问一个结果并且想要立马抵达,但作为一个旁观者能给的仅仅是一个方向,并不能替对方去走这一程。为何有的孩子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或许源头就在于家长急功近利的思维。
孩子的成长就像洋葱一样,每一层都是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其需要面对的问题,需要学习的内容、需要经历的体验。任何一层出现了问题,都可能导致整颗洋葱生虫,乃至腐烂。
我们总是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怎样优秀的人,总是在向孩子要结果,却忽略了孩子的成长过程。董进宇博士曾说过:教育孩子,耐心是最大的智慧。每一个孩子的学习都是一个自我理解的过程,我们作为家长需要去耐心对待,给孩子成长的机会,不要妄图走捷径。任何值得去的地方,都没有捷径。教育,不要总追求速效。捷径,往往是世界上最远的路。可以帮孩子赢得一时,输的却往往是一生。
04
成功需要条件
教育者需要创造
另外一方面,杨彭嵛老师提出了很多孩子常见的一种现象——焦虑,为了完成父母老师的期望,使自己长期处于紧绷焦虑的状态,这种状态会将孩子击垮,而我们家长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并非是给孩子找好的学校,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就可以,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支持,我们需要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
为人父母的都爱孩子,爱是本能,而教育是超越本能以理性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为孩子规划未来。幼苗长成参天大树,首要是要有一个厚重肥沃的土壤,而家庭提供的良好氛围就是那个土壤。
今天,我们就带着思考跟随杨彭嵛老师一起探讨:我们究竟想培养一个怎样的孩子?而我们作为家长,又要如何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