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记录《学会分享家人的爱》《问题推动探究》
第八届“当代杯"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观察记录参赛作品名称学会分享家人的爱参赛作者郭盼单位名称湖口县第二幼儿园观察时间2016.3.10观察对象幼儿年龄段/班大班观察目标在日常生活中总发现现在的独生子女比较自私,喜欢独霸家人的爱或物品,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我们的孩子们学会分享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是学会分享家人的爱等等。观察分析观察背景:近几年我们国家“生二胎的政策”开始变宽,凡是家里有一方父母是独生子女的均可以享受“生二胎”的权利,然而由于大多数家庭目前都是独生子,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从而造成了孩子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所以才导致我们常常在新闻里头总是看到:某某家的小孩儿由于妈妈怀孕生二胎自杀要挟,或者是某某家的小孩儿由于爸爸妈妈生二胎后,觉得自己失宠了,把二胎掐死了等等的一系列悲痛的新闻,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会这么的自私?可见对孩子实施“分享行为”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要,这样我们的孩子以后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才能为其将来能否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打下夯实的基础。观察分析:我们班有一位叫茜茜小朋友,长得非常可爱,也很聪明。每次学东西她的记性特别好,都是第一个记住的,所以总是请她做小班长。并且每次在家长接送的时候都会当面表扬她。可是,有一天,我发现了茜茜在家长面前和在学校完全不一样。那天下午放学的时候,她的奶奶稍微晚了一点来接她,并且旁边还带了一位和她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当茜茜看到奶奶的时候,她很不开心,总到奶奶面前翘着嘴巴并且还用手打了奶奶,说了一句:你怎么来这么晚啊?怎么还先接完妹妹再接我啊,下次要先接我勒!她的奶奶笑着说:妹妹在楼上,先接妹妹再接你呢!她还哭了起来。妹妹还说:姐姐不哭,下次让奶奶先接你哈!这才好了。根据茜茜的这种情况,我进行了一次家纺,了解到那位妹妹不是她的亲妹妹,是小姨家的孩子,为了方便所以才一起接送。并且家长还说:本来他们是想还生一个孩子,觉得一个孩子太孤单,想着以后两个孩子有个伴。但是由于茜茜一直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家里人很惯她,她只要听到妈妈说:给你生个小弟弟或者小妹妹的事情就很不开心,说不要,如果你生了我就天天打他。”所以就一直没有没敢生,怕孩子们接受不了。根据调查发现,大多数孩子表示不希望父母生二胎,其中“害怕玩具被抢走”、“不愿分享家人的爱”和“担心自己被抛弃”成为三个最主要的原因,“不愿分享家人的爱”占据了所有回答的一多半。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晓丽说,孩子抗拒二胎是一种自私心理的表现,孩子的自私源于父母在教育中过分以孩子为中心,致使孩子不顾及别人感受,对物质具有强烈占有欲,这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因此,父母应从小培养孩子站在别人角度考虑问题的意识,增强孩子的爱心,让他们懂得主动关爱别人。所以我们应从幼儿期开始培养他们的分享行为。采取措施采取措施:针对茜茜以及目前的这种情况,我们从以下五方面对他们进行帮助:1.为幼儿减轻压力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需要生动、活泼。为了帮助她们,我们为幼儿营造了轻松的活动环境,使茜茜心情放松、无压力。在一次谈话活动中,我拿出茜茜妈妈带来的照片,上面是茜茜和妹妹游玩时分给妹妹玩具的景象,我遮住照片上孩子的脸,对全体小朋友说:“这是咱们班一个小朋友分给妹妹玩具的照片,大家猜猜她是谁?”小朋友开始猜,我看了看茜茜,她也正在努力的猜,当我把照片亮出时,小朋友都愣住了,茜茜也愣住了,我大声的说道:“茜茜把玩具分给妹妹来玩,小朋友说她做的好不好?”小朋友们大声地说道:“好”,你们觉得如果天天有个妹妹或者弟弟在家陪你一起玩开不开心?“开心”,小朋友大声的说道,我回过头看着茜茜,只见茜茜眼中噙着泪花,“做的好,茜茜,以后也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和你喜欢的东西,好吗?”茜茜使劲的点了点头,我知道,茜茜的心开始融化了。2.正面引导、鼓励幼儿学会分享《纲要》中指出,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点滴进步,并给予正面的引导和鼓励,培养幼儿的爱心、同情心等,使他们感受并体验到分享的快乐。从那以后,我时时关注茜茜的表现。如:在她分给小朋友水果时,我适时的表扬她真有爱心;当她和小朋友修补图书时,我及时的赞扬她真有同情心,并且还开展一些大手牵小手的活动,让她感受到其实有个小弟弟或小妹妹陪自己玩游戏是很好的一件事等等等等,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看得出茜茜小朋友非常的开心,脸上总带着幸福的微笑。现在,我们时时都能看到她和小朋友分享东西快乐的一幕。获取成效从茜茜后来的行为就可以看得出,幼儿的分享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这对巩固、强化分享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分享行为是极为重要的。通过比较成功的分享使孩子体会到分享的快乐是非常必要的。于是我在活动过程中,用赞许的目光和对茜茜的抚摩、简单肯定的手势等来肯定茜茜的行为,进而使她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从而茜茜有了进一步强化分享的动机,所以现在茜茜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事都会和大家一起分享,养成了分享的好习惯,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的自私,还希望妈妈再生一个小弟弟,家长朋友也感到高兴。第八届“当代杯"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观察记录参赛作品名称问题推动探究参赛作者王芳单位名称福建省福安市第二实验幼儿园观察时间2016.3.10观察对象林焱辉 陈家琦林俊熹年龄段/班大班观察目标1.探究不物体在不同高度、不同坡面(光滑度)的斜坡上运动的不各种现象。2.学会用提问的方式将操作游戏中发现的问题表达出来。观察分析观察:家琦找来了几块做操用的垫板,再把自己的椅子当支撑,噢,斜坡不够长,从篮子里翻出一块长木板,看看斜坡的倾斜度不够,将重叠在上面的一块垫板背靠椅子斜着放,再架上木板,一切妥当转身看了看焱辉,笑眯眯地取来木头调试起来(如图1)。再看焱辉,在家琦很投入地翻腾材料时,他已经就搭好斜坡了,他的斜坡是用椅子和三块厚垫板组成的。(造型如图2)
但当看到家琦的斜坡不断更新时,他取走其中的一块垫板(图3),并从篮子里拿出方块的木头和滚木来重新组合他的斜坡,好了,完成 了!(可这斜坡适合滚木吗?)他得意地看着家琦。“你这滚不下去的,木头在这就会掉下去的”家琦指着中间的连接木头质疑。他一愣,然后抱着手想了一会儿,双眼四处搜寻,目光停在大篮子皮球上,“可以用皮球吗?” 焱辉问。“好呀好呀!”家琦拍着手附和。俊熹跑过来对焱辉说:“我搭城堡让你们两个打怎么样?看看谁的斜坡滚下来的球有力!”“可以可以!”家琦拍着小手欢呼,俊熹三两下搭好城堡了,站在一旁观察。“没中,你的两次都没中!为什么你的总是打不中呢?”“可能因为我的城堡歪了。”(城堡和家琦的斜坡不在一条直线上,有些偏离了。)“你的斜坡简单可以挪一下。” 焱辉帮助家琦把斜坡稍做调整后说:“到我了。”他将球放在斜坡顶一放手滚了落的球冲出很远,但擦着城堡的边过去了。第二次他将球放在斜坡顶上后,双手把控了一下方向,稍用力让球对着目标冲击,“哗”地一声,积木散落满地。“为什么我可以打中目标呢?”“为什么用球可以调整方向呢?” 焱辉一下子问出了两个问题。“因为球更大更重! ”“因为你刚才用力了球当然就可以变方向了……”俊熹说。“那你也用力推一下,看你的积木是不是也可以调整方向?”焱辉。家琦把滚木调整了一下方向用力往下推,滚木偏离斜坡未及木板接地处就直接掉下来了。“不行,因为积木和球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改变方向它就会歪了,老师我也用球吧,这样才公平。”分析:这次游戏推进不仅表现在搭建斜坡材料的丰富、造型的多样上,关键在于孩子已不再满足于以谁的物体滚得更远来较“高下”。他们在发现物体从斜坡滚下时会因斜坡的高度、物体的质量、形状和人为操作时的推力而产生大小不一的速度,及由此带来的惯性力。他们不明白这些材料之间的关系和物理定律,但很显然他们对这一现象非常地兴趣,并自然地利用这一现象玩游戏,在游戏中他们发现滚木虽然很“重”但相对于球来说它滚动时更容易偏离方向,而且与“城堡”的接触面小,对其产生的冲击力不够大,很难成功,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影响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就是物体的“摩擦力”。但对于这些孩子幼儿来说,一是因为他们的兴趣点不在其上,教师的强行介入会干扰幼儿的游戏;再则对于“摩擦力”的理解需要更多材料的操作与说明,所以在活动中不对孩子们说明。在这一阶段的游戏中,幼儿不仅“动手”且能“动口”,提出的问题指向性很明确,说明他们已经能较自如地运用提问这一方式,表达自己在探索过程中的困惑或中心问题。采取措施在幼儿本次游戏的基础上,提出增加难度:1.为斜坡滚落的物体设计'轨道’2.增加不同的玩法。获取成效轨道的出现,让滚木重新有了用武之地,但也使得城堡的位置必须和斜坡、轨道在同一直线上。因为有了开发“新玩法”这一目标,所以孩子们各有各的思路,这也是最难能可贵的。他们在游戏中能注意到每一种玩法的适宜性,并做出调整,也能关注每一步操作中所能挖掘出的问题,孩子的问题有两种:一种是他们的疑惑,一种是设问性质的。只有爱思索爱提问且能提问,才能推进幼儿对玩法的开发,发展自身求异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