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识字教学如何渗透文化意蕴

一、巧设汉字情境,丰富感性认知

情境化的汉字教学不仅关注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感受汉字的魅力。情境化汉字教学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注重对汉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学生喜爱、熟悉的情境如图画、视频、音乐、闯关游戏等,展现丰沛的文化。使学生徜徉在快乐的文化氛围中体味汉字的魅力。在教授汉字文化课《神奇的“手”》中,笔者创设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径汉字王国的情境,运用闯关游戏来引导学生扮演随同唐僧师徒的使者,在帮助唐僧师徒闯过国王设下的重重关卡的情境中,快乐习得汉字文化。

师:唐僧师徒正一路往西,走在取经的路上,他们来到了汉字王国。从遥远的地方传来了一阵歌谣,你们听——播放歌曲《龙文》。

师:看看歌词,你有什么发现?

生:横、竖、撇、勾、点,歌词中蕴藏着汉字的笔画。

师:没错,他们来到了汉字王国。这时候,从远处飞来了一个字娃,她说:几位长老好,我是汉字王国的守护神字娃。要想通过我们汉字王国,拿到通关文牒必须先闯过几关。第一关:猜字。

唐僧:徒弟们,你们谁认识这个汉字?

孙悟空:俺老孙认得,不过这个字该八戒来猜。

八戒:为何要叫我来猜啊?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这个字的下半部分有点像“猪”。

师:不错,这个字叫做豕,就是野猪的意思。

唐僧:百姓们常常在自己的家中养猪,这个字就是“家”字。

沙僧:这汉字真有意思啊,一个字就像是一幅画!

在这一段教学中,笔者通过让学生猜测为何要猪八戒来猜“家”字,将猪八戒的真身是猪与“豕”字的字义结合,使得导入充满了趣味性。最后又借沙僧之口道出本环节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感悟到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

二、巧借文字图画,激发探究乐趣

汉字是古代先民表达和记录事物的表象特征的图画体式。象形字是造字之初的基础字,大都为简单的独体字,具有字形简单,结构清晰的特点,适合中年段的学生进行认知。

因此,教师可以基于这些特点,在这一学段可采用将汉字还原成具体可感的图画,在教授“手”字和“采”字时,笔者便将图与文相结合,引导学生直观、生动地认识汉字。

师:(出示“手”的甲骨文)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你们猜这个字是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我觉得这个字是“手”字。它有五根手指和一个长长的手腕。

师:(出示手的图画)你真善于观察,这个字就是“手”字。它与我们的手多么的相似呀!

师:你看,小手发生变化了,现在手指朝下啦,老师给你展示汉字的演变图,你来猜猜,这是什么字呢?(出示“采”字演变图)

生:这个字像是一只手手指向下,在采摘树木的果实。

师:你的想法和古人不谋而合,这个字就是“采”字。远古时候人们采摘果实和叶子做为食物。我们的汉字真神奇,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看到这个字我们就能猜测出它的含义。

在教授“手”和“采”字时,笔者抓住了汉字的表意性和直观性,让学生观察文字与图画间的联系,用图文对照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造字意义,使学生具体、生动地认识汉字。

三、巧说汉字故事,阐释文化内涵

每一个汉字都用它生动的构形,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动听而有趣的故事。由于汉字超越时空的广泛使用和不断发展,其中文化意义和信息蕴涵也在不断地积淀着。中年段学生思维较为活跃,更乐于接受故事这种有趣活泼的形式来习得汉字,因此教师也可以巧用汉字故事来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

教授汉字“兴”时,笔者注重用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字意:

师:(出示“兴”的甲骨文)请同学们数一数这个字中有几只手。

生:有上下左右四只手。

师:没错,这个四只手的字是兴。它是一个多音字。

师:当它读第一声时,可以组词兴盛、兴旺、兴国、兴邦。请小组内讨论,探究这个字中的四只手和这些词语之间有什么关系。(师观察小组讨论,相机解释古代人们劳动都要靠自己的双手,有些事一个人做不了,就需要很多人一起完成。)

生:“兴”字中的四只手,代表了四个人。在古代,人们没有现代的机器可以帮助大家干活,许多事情都需要人们自己去做。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有些时候需要大家团结在一起,齐心协力。因此这个字中的四只手就代表团结,人多力量大,就把一件事情做好了。

师:他们小组的观点特别有价值。一个团体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振兴、兴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团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才能兴国、兴邦。

在教授“取”和“兴”字时,笔者与学生都关注到汉字背后蕴藏的故事,汉字除了是一幅画以外,也是一个故事,展现了什么样的生活情景。通过揣摩汉字故事,学生了解到了中华文明丰富的文化内涵。感受到古人造字时朴素的哲学信仰:齐心协力就能兴国、兴邦。

四、巧用联想想象,体悟造字意义

中年段学生善于想象,他们的奇思妙想有时能恰如其分地理解汉字字义。因此,可以发挥汉字的象形、指事、会意的特点,可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想象与联想的方法去学习汉字,接触汉字文化。

师:刚刚我们已经学习过了,这是表示什么?(出示“右手”的甲骨文)

生:右手。

师:那请你再细细观察,这又表示什么呢?(出示“左手”的甲骨文)

生:左手。

师:后来,右手渐渐演变成了“又”字,左手变成了一横加一撇。发现了吗?左手和右手拼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新的汉字!

生:是朋友的“友”字。

师:小朋友们的眼睛可真亮呀!请你想象一下,这个字为什么是由左手和右手组成呢?

生:我来和同桌做个动作吧!他是我的好朋友,我和他手拉手,左手牵着右手,所以这是“友”字。

生:我也来做个动作!我和他关系很好,两只手握在一起,所以这是“友”字,有友好的意思。

师:大家做动作,通过想象和联想就解决了老师的难题,太了不起了!

在教授汉字字义时,我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大胆地推测字义。学生的奇思妙想有时与古人造字的本意不谋而合,通过这一教学环节,也将课堂的气氛推向活跃,激发了他们探究汉字的热情。

五、巧助偏旁部首,解读文化信息

汉字的偏旁部首是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汉字文化内容不可或缺的形体结构。许多文化意蕴便隐藏在偏旁部首中,只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掘,体悟汉字内涵,便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汉字的记忆与理解。

在教授“开”的偏旁——“廾”字旁时,我引导学生对相同偏旁部首的汉字进行总结和归类,分析出蕴涵的文化意义,进而形成一个系统化的认知:

师:(出示“开”的甲骨文)这个字中有几只手?学生上台数一数后回答:两只手。

师:这个两只手的偏旁被我们称作“廾”字旁,这个字中人们用两只手在做什么呢?

生:这个字的上方是一个门字,门的里面有一个门锁,人们伸出两只手想开门。

师:你真会观察!那这个字是——

生1:“推”字。

师:是吗?推开门只需要用两只手轻轻一推,为什么还要标注出门锁、门栓呢?

生 2:我觉得是“开”字。

师:你真会学习!这个字是“开”字。一横下面的部分是“廾”字旁,表示两只手。

师:你还认识哪些含有“廾”字旁的字?

生:弄、算。

师:那我们再看看“算”字,这时候人们的两只手在做什么呢?

生:人们在拨算盘,算算数。

师:你是怎么想的,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出示算盘的图片)。

生:“算”字上面的竹字头表示算盘是竹子做的,“目”字就像是算盘的样子,人们用两只手来拨算盘,算数字。

师:看来你们都掌握了,汉字中的“廾”字旁表示人们的双手。

师:在汉字中,含有“廾”字旁的字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后再去搜集一些,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探索。

在教授“廾”字旁时,笔者结合古代文字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让学生了解了汉字中的偏旁代表了汉字本身的意义。引导学生在识字中体会相同偏旁部首的汉字蕴藏的文化含义。

六、巧从生活取材,溯源汉字奥秘

在历史文化传承中,文字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字在一定程度或一定范围内是对社会文化生活的记录和展现。学习体悟汉字文化,从生活情境中攫取汉字养分,是对汉字文化的追本溯源。生活化的汉字教学就是在儿童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儿童的生活情境,将汉字文化与已知经验相联系。

师:我们一起玩个游戏,根据老师所给出的提示,猜出一个含有“手”字的词语。

师:舞台、词曲、演唱。

生:歌手。

师:光荣、周一、国旗。

生:升旗手。

师:恭喜这个小朋友抢答成功,获得了胜利!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词,歌手和升旗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两个词语,这两个词语当中都有“手”字,那它们表示的就是我们的手吗?

生:不是,表示的是一类人。

师:是呀,这是用手来表示人。(出示人类进化图)这是因为手对人类很重要。

师:古猿人是用四只脚行走的,而直立人用双脚走路,解放了双手,手可以用来从事劳动,创造价值,用双手来劳动,是人和其他动物的显著区别。正是因为“手”的出现 , 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得以出现。

师:你还了解哪些用手来表示一类人的词语呢?

生:拳手,杀手,乐手,水手。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些:车手,鼓手,猎手,射手。

师:“手”的含义还有很多呢,同学们可以从生活中继续探索“手”字的含义!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笔者关注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含有“手”的词语,引导学生了解到“手”字丰富的内涵。在历史文化传承中,文字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字在一定程度或一定范围上是对社会文化生活的记录和展现。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汉字词语,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作者单位:南京东山小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