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8日,Nature正式发布了一则撤稿信息。以上这篇文章,发表于2018年4月,在2020年起就启动了撤稿程序。发表三年,直到最近正式宣布撤稿。事情经过是怎样的呢?且听慢慢道来……2018年3月28日,来自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Hao Zhang & Leo P. Kouwenhoven等研究者,报道了在覆盖铝超导壳层的锑化铟半导体纳米线的零偏置电导测量中,在2e2/h时,出现了量子化电导平台。然而,以前的实验,大多显示零偏峰比2e2/h小得多,或其峰值高度接近2e2/h。尽管磁场和隧道耦合等参数发生变化,但研究者认为他们测定的零偏置峰值的高度,仍然是恒定的,从而表明它是一个量子化的电导平台。研究者通过研究其对电场和磁场的鲁棒性,以及其对温度的依赖性,将这个量子化的马约拉纳峰,与可能的非马约拉纳峰区分开来。量子化电导平台的观测,意味着系统中马约拉纳零模的存在,从而为未来的编织实验铺平了道路,为拓扑量子计算提供了可能性,这是一个重要发现!然而,谢尔盖·弗罗洛夫(Sergey Frolov)和文森特·穆里克(Vincent Mourik)指出,他们获得的原始测量数据与论文中发表的数据之间,存在一些不一致之处。为此,研究者重新分析了,所有现有的原始数据、原始测量并重建了原始的实验设置,以重新校准电导值。研究者随后确定,其中两幅图(原文中的图2a和扩展数据图4b)中的数据,由于电荷跳变而进行了不必要的校正(即过校正,且原文中未提及该校正),并且其中一个图轴标记错误(图4b)。领人惊讶的是,研究者获得新的电导校准使平台值移动了8%,早已经超过了2e2/h,从而改变了所有数据。此外,当数据在整个参数范围内重新绘制时,包括之前没有提供的范围,所有的点在2σ误差条之外。因此,研究者明确申明,不能再声称观测到了量子化的马约拉纳电导,并希望撤回这篇稿件。于是,研究者在告知《自然》杂志这一决定后,《自然》杂志发表了编辑声明表示关注,并启动了撤销程序。编辑部于2020年04月29日,发布了这一决定,并提请所有研究者注意。值得注意的是,截止研究者宣布撤稿决定时,这篇文章已经有12次引用,十万八千次的关注。不知道这12次的引用,会不会对相应的文章数据,造成根本性的改变?会不会有哪些博士,因为选错方向,而误入歧途,荒度几年光阴?事情到这里,似乎应该也就结束了……但在研究者的眼里,这远远没有结束。研究者在2021年01月27日,提供一个新稿件与修正和扩展的数据集,在具有非齐次势和无序的系统的零能量状态、新见解的背景下讨论,如下:除此之外,他们在以下网页上,提供了所有的原始数据,包括公布的和未公布的数据集。以上的数据库中,还包含了分析方法,以及原始数字和修正数字之间的并排比较。事情到这,总算是告一段落了。最后,研究者也为他们的原始稿件中,不充分的科学严谨性向学界道歉。撇开研究者初始不严谨的数据,研究者后期的态度,值得每一位科学研究者学习和致敬。他们在撤稿的同时,并没有马上销声匿迹,而是勇于承认错误,并且给出了所有关于原始数据和装置的文件,并进行了比较,指出了数据错误的原因。此外,研究者还专门为此进行了重新研究和分析,并给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是当代很多人所缺失的。我们应向他们的科学性和探索性致敬学习。(文: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