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红楼春趣》里的“趣”
今天早上,我和孩子们共同学习了《红楼春趣》。这篇课文,选自于《红楼梦》第七十回,题目为编者所加。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恰、屉”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喇”;2、默读课文,能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并能说出对宝玉的印象。
导课时,我引用了曹雪芹先生所写的自我评价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进行导入。
在预习检测环节,我简单讲述了红楼梦的大致内容,文学地位,人物关系,以及作者简介。字词部分我着重讲了喇的三个读音——(喇lǎ叭),(哈喇lá子),(豁喇lǎ喇lā),解释了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剪子股儿:一种放风筝时的工具;籰子:缠绕风筝线的工具;这会子抬人走了的——捡别人放走了的风筝。等等。
在正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快就可以捕捉到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宝玉和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之后,我先让学生观察题目,告诉我自己从题目中观察到的信息。有一个学生说:“我知道了这个故事发生的季节是春季。”又有一个孩子说:“趣的意思是一件有趣的事。春趣就是发生在春天里的一件趣事。文中指在春天,宝玉和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这件事,因为课文选自《红楼梦》,所以叫红楼春趣。”我对她的回答赞不绝口,夸她心思缜密,善于思考。
我继续让他们默读课文,然后告诉我文章哪里让你感觉很有趣?请把它找出来,细细品味。
几分钟后,有人举手了,她说:“文中第一自然段黛玉说让大家也放风筝,放放晦气。我觉得这个习俗很有趣,让放风筝这个活动更加有意义了。这也是整个故事的起因。”我夸她观察仔细,是个细心的姑娘。
很快,一个男生人举手了,他说:“第二段中丫头们急切得想放风筝的样子很有趣。从'巴不得’'七手八脚’'搬高墩’'捆剪子股儿’'拨起籰子来’这些词语中我好像看到丫头们忙忙张张,热热闹闹的样子。”对于他的回答,我给予高度赞扬。
又有人举手了,他说:“第三段中,宝玉一连两次被人横刀夺爱,拿走了自己想要放的风筝,但他都没有生气,可见他待人宽厚,心地善良,平易近人,没有贵公子的臭脾气。”很好,我夸奖他慧眼识人。
继续有人举手,他说:“第四段中作者运用神态(急得头上的汗都出来了)、动作(摔)、语言(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性情率真,可爱的宝玉。读到这段,我心里都替宝玉着急,恨不得穿越进去,给他帮忙放风筝。”我表扬他读书读得很投入。
接着又有人说:“第四段最后一句话是对黛玉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黛玉心思细腻,聪慧过人,且懂得给别人留面子。”能看出这点,真不错,我夸她是个细心聪明的姑娘。
马上,又有人举手,她说:“第五自然段中大家一起把风筝放飞的场景特别震撼人心。风筝飘飘荡荡越飞越远的动态美实在是让人过目难忘。我好像看到了整个天空都因为那些风筝变得五彩斑斓。所以这放风筝还真是春天里的一大趣事啊!这样的结尾也与课题遥相呼应。”禁不住,为他的回答鼓掌点赞。
课文学完后,我让学生讨论了一下,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他们有的说:“喜欢宝玉,因为他宽厚善良,与人为善。”有的说:“喜欢黛玉,因为她聪慧细心,且得维护别人面子。”还有的说:“喜欢丫头们,她们积极活跃,给人活力四射感觉。”我对他们的回答都进行了补充和夸赞。
课程中,我还把孩子们梳理出来的“趣”点,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全部呈现出来,事情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人物的性情跃然纸上。
最后我对整节课做了总结,让孩子们课后尝试把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在本子上写一写。并告诉他们,《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几百年间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者去潜心研究它,可见它魅力无穷。所以,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找来读一读!
齐帅: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白水小学教师,热爱生活,热爱文字。只言温暖,不语悲伤。有作品发表于《教师报》《渭南日报》《文化艺术报》《作文周刊》和“学习强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