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李白最崇拜的人,两次身陷宫廷斗争,一次搞死岳父一次弄死自己
文|午梦堂主(读史专栏作者)
记得上中学时,因为《新鸳鸯蝴蝶梦》,才知道李白的那一首名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又因为这首诗,才知道李白竟然是谢眺的粉丝。
一直以来,从小受到的教育,都让我固执的认定,李白是需要我们芸芸众生仰望和崇拜的人,他理所当然没有偶像,因为他自己就是偶像啊,谁知道我等从未听说过的小谢,竟然是他最崇拜和仰慕的人。
现存李白的诗作中有12首诗,直接写到谢朓,李白同学一再表达对偶像的仰慕和怀念之情: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三山怀谢朓,水澹望长安。
《新林浦阻风寄友人》:明发新林浦,空吟谢朓诗。
《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朓》:玄晖(谢朓字玄晖)难再得,洒酒气填膺。
这简直是大有君生我未生,恨不生同时之慨啊。
最近读《南齐书》至谢眺篇,他显赫的家世,出众的文采,都让人羡慕不已,而他两次被迫卷入宫廷斗争,却又因胆小怕事,遇事则乱,一次竟实名举报岳父王敬则,亲手将岳父满门送上断头台;另一次是因坚决不与他人合作,又被人实名举报,身陷囹圄,终至含冤而死。
是才子,人生就必有遗憾,谢眺也不例外,他36岁就英年早逝的人生遭遇,实在让人扼腕叹惜不已。
谢眺出身名门,他的高祖谢据,是谢安之兄,父谢纬,官至散骑侍郎。他的母亲更不得了,是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所以他家其实是皇亲国戚,他父亲在刘宋王朝,是如假包换的正宗驸马爷。
因为出身贵胄,所以永明元年,才19岁的谢眺就开始步入仕途,“解褐入仕”。
一开始是豫章王萧嶷的行参军,这个职位比参军要低一个档次,相当于副参谋。
永明五年,他又跟着竟陵王萧子良混,担任过他的功曹、文学侍从等职,是“竟陵八友”之一。
虽然都是小打小闹担任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官,但是上司老板,那可都是皇子皇孙,他们一个是齐高帝萧道成次子(萧嶷),一个是齐武帝萧赜次子(萧子良)。
永明九年春,谢朓遇到了齐武帝萧赜第八子,作为随王萧子隆的文学侍从,跟随萧子隆同赴荆州。
01、三年荆州一梦杳
那一年,随王萧子隆17岁,谢朓27岁。
《南齐书》对萧子隆的评价甚高:
高宗辅政,谋害诸王,世祖诸子中,子隆最以才貌见惮,故与鄱阳王锵同夜先见杀。有文集,今存《山居序》。
这个才貌俱佳又生平最爱辞赋之学的17岁的文学少年,对文采甚高的谢大哥,尤为赏识。在荆州的三年,二人简直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南齐书》载:
子隆在荆州,好辞赋,数集僚友,朓以文才,尤被赏爱,流连晤对,不舍日夕。
这上司下属两人,成天腻歪在一起,过分亲密,手下人不干了,嫉妒红眼说难听话、造谣诽谤的,便开始日日兴风作浪起来。
为首的便是萧子隆的长史王秀之,这长史之职,位在文学之上,又是中层领导,王秀之还是经学家,随王偏偏喜爱文学,他的专业不受重视,他早就憋了一肚子火在那里。
于是向齐武帝打小报告,说谢眺成天拉着一帮年轻人结党营私,明显是要搞事情啊,希望皇上下诏将两人趁早分开,免得到时把随王也带坏了。
长史王秀之以眺年少相动,密以启闻。
这个小报告打得很有效果,作为镇西将军的随王,坐镇一方,才貌俱佳,手下一干青年才俊,又结成党羽,不管是真是假,齐武帝都不能不担心。
为了防患未然,齐武帝很快下诏把谢眺召回京都:
世祖(齐武帝)敕曰:侍读虞云自宜恒应侍接。眺可还都。
永明十一年秋,谢朓回到京都建康。在乘船离开荆州之前,谢眺无限伤感。万千离别之思,三年荆州之游,犹如一梦,他无限感慨,挥泪写下被明王世贞誉为“绝妙好辞”的《拜中军记室辞随王笺》。
在这篇“绝妙好辞”里,他深情回顾与随王萧子隆朝夕相处的三年美好时光:
东乱三江,西浮七泽。契阔戎旃,从容宴语。长裾日曳,后乘载脂。荣立府庭,恩加颜色。沐发晞阳,未测涯涘;抚臆论报,早誓肌骨。
三年来,他们遍游三江七湖吴楚大地,又是到处行军,彻夜长谈。
闲下来的时候,便一起洗发一起晒太阳。
驾长车,在春日的大道上自在驰骋,风中到处飘散着新洗过的头发的清香,满眼是对方洁白的衣袂飘飘。
满心以为这样的日子,如水无边,如天无际,却怎知,不过才三年,他们就要长别离。
从此后,你是天边的云,我是坠地的雨。
从此后,你是高山大树,我是雨后秋叶随风舞。
邈若坠雨,飘似秋蒂。
船似离弦箭,荆州的山水离我越远,我对你的思念越深。
再望不见荆州的山山水水,更望不见你,但是我知道,在那朵离你最近的白云之下,是你送别的身影,和望穿秋水的眼。我的眼里只有泪水,我的心里只有悲伤。
白云在天,龙门不见。去德滋永,思德滋深。
揽涕告辞,悲来横集。
回到京都的谢眺,又给随王府的同事们写了一首五言长诗,在诗里,他再次表达自己内心如大江大河般日夜奔流不息的万古悲伤之情,末了又鲜明表达对王秀之之流诬陷中伤的忧惧、愤慨和不屑。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中央。
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
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
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
驰晖不可接,何况隔两乡?
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
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
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
就因为这么委委屈屈离开自己的上司兼好友,谢眺把内心的忧伤一写再写,我们当然可以说他矫情,只是,如果我们知道他这次的离开荆州,离开随王,这一别,便是永别,从此后他们阴阳两隔,死生再不会相见,我们就不会这样想了。
02、他是一只大鹏鸟
谢眺回到京都的永明十一年,注定是个多事之年。
这一年正月二十五日,太子萧长懋去世。四月十四日,齐武帝立萧长懋的长子南郡王萧昭业为皇太孙。七月,齐武帝患病。七月三十日,齐武帝病危,本欲传位给次子竟陵王萧子良,却最终还是下诏让皇太孙萧昭业继承皇位,遗命堂弟萧鸾辅佐其登基。当天,萧赜去世,时年五十四岁,庙号世祖,谥号武皇帝。
萧昭业即位之后,生活奢靡无度,又与庶母霍氏通奸,在武帝丧期,就恢复奏乐。
隆昌元年七月,萧昭业被萧鸾杀死,终年21岁。
七月二十一日,萧鸾以皇太后名义下诏,立新安王萧昭文为帝。七月二十五日,萧昭文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元延兴。
十月初十,萧鸾以皇太后名义下诏,以萧昭文年幼多病为由,废黜其皇帝之位。
十月二十二日,萧鸾即皇帝位,是为齐明帝。
为铲除异己,巩固皇位,十月二十六日,才貌出众的随王萧子隆,和鄱阳王萧锵同日被杀,时年二十岁。
即位后的萧鸾,从此开启了对萧氏宗族疯狂的屠杀模式。德才兼备的江夏王萧锋、胆小怕死的建安王萧子真、英勇果敢、年仅十六的巴陵王萧子伦,无一幸免。
还有那个和萧昭业争皇位的竟陵王萧子良,则在这一年的五月,就很识趣的早早挂了。
十一月,萧鸾以派遣御医前去看视为由,最终将十五岁的萧昭文杀害。
同室操戈、大开杀戒后的萧鸾,确实坐稳了江山,只是这些皇子皇孙的先后被杀,失去了萧氏家族有力的左膀右臂,南齐王朝也走到了尽头,八年后南齐灭亡。
这个且不去说它,只说在这场血雨腥风、刀剑封喉的王权更迭斗争中,已回到朝廷的谢眺充当了一个怎样的角色呢?
昔日上司好友随王萧子隆被杀;同为“竟陵八友”之一的王融,因参与萧子良夺嫡行动,事败后也被杀。
为求全身避害,又能保住荣华富贵,被萧鸾杀人杀红眼吓怕了的谢眺,在血的教训面前,深刻认识到站对队伍的重要性,这一次,他直接选择了和手握重权的人,坚决站到了一起。
回到京都后的谢眺,先后任新安王中军记室,兼尚书殿中郎,又为骠骑谘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
萧鸾即位后,谢脁转任中书郎,掌中书诏诰。
谢脁以杰出的文才,效命于萧鸾,《为齐明帝让封宣城公表》、《为宣城公拜章》、《为明帝拜录尚书表》、《为录公拜扬州恩教》、《为百官劝进齐明帝表》等一系列御用政治文章,皆出自他的手笔。
也因此,谢眺的官位不断得到升迁,一直受到萧鸾的信任和重用。
在宫廷斗争中,不但保住了性命,还有大官做,并且一升再升,谢眺对萧鸾的知遇之恩,是感激涕零的。
当年离开荆州,他写诗说“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如今的他,俨然是一只大鹏鸟,展翅已高翔。
只是,福祸相依,这南朝的乱世,此时的谢眺,再不会想到,今日的加官进爵,正给他日的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03、三年宣城一生情
为了给谢眺一个到基层锻炼的机会,建武二年,谢眺由京官出任宣城太守。
这一次去宣城赴任,谢眺无疑是兴奋的,因为其利有三,一是远离险恶的宫廷斗争;二是身为一城之主,大有可为;三是宣城佳山秀水,美景如画。他欣然作诗道: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鹜。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
嚣尘自茲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在宣城宝贵的近三年时光里,志得意满的谢眺,陶醉于敬亭山的美景,写下了大量精美的山水诗。他流传至今的诗歌,大多都是在宣城任内创作的。宣城成就了谢朓诗歌在南齐的最高造诣,还从此开启了唐诗之风,因此他又被后人称为“谢宣城”。
与此同时,在宣城任内,他整顿吏治、关注民生、重视农业生产、为官清廉,深受宣城百姓爱戴。
建武四年,治理宣城有功的谢朓,受到齐明帝萧鸾的更大信任,被任命为皇长子萧宝义的镇北谘议,兼任南东海郡太守。
因为谢眺,宣城从此成为山水诗的故乡,因为谢眺,宣城从此名扬天下。
李白傲游天下,纵览祖国大好河山,却独钟情于宣城,一生先后七次来到宣城,次次难舍。
追随谢眺、李白的足迹,韩愈、白居易、杜牧、刘禹锡、孟浩然、王维、李商隐、颜真卿、苏东坡、梅尧臣、欧阳修、范仲淹、晏殊、黄庭坚、文天祥等历代诗人,都曾先后到访宣城,留下大量优美诗篇。
只是,此地一为别,宣城从此再也等不来让它名扬天下的诗人。
04、举报岳父获升迁
曾为齐高帝萧道成登基立下汗马功劳的王敬则,是谢眺的岳父。晚年的萧鸾猜忌心甚重,虽然表面上对南齐开国将领王敬则礼遇有加,还擢升他为大司马,暗中却对他甚是提防。
永泰元年,萧鸾任命张环为平东将军、吴郡太守,并设置兵佐,秘密监防时任会稽太守的王敬则。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王敬则,准备先下手为强,起兵反叛。
这时候,他走错了一步棋,因为女婿谢眺出身名门,又位高权重,毕竟是一家人,王敬则想争取他的支持,好里应外合,于是,王敬则五子王幼隆派正员将军徐岳秘密前往徐州,向当时的徐州行事谢朓挑明事态,并争取得到他的支持。
谁成想,女婿终究是外人,一贯坚决站队在萧鸾这边的谢朓,直接把徐岳抓了起来,快马递送京师,并实名举报岳父王敬则“怀有异志”。
被爱婿出卖的王敬则,被迫仓促起兵,很快兵败被杀。王敬则的儿子们也全被诛杀,王氏一族家破人亡,而谢朓却因举报有功,被擢升为尚书吏部郎。
然后,夫妻反目成仇,王敬则的女儿经常身怀利刃,伺机谋刺谢朓,谢朓吓得从此连家也不敢回。
05、被人举报下狱死
王家家破人亡的这一年,萧鸾也因病去世。
永泰元年七月,太子萧宝卷继位,成为南齐第六位皇帝。
骄奢淫逸、宠信潘妃、任用奸佞、滥杀无辜、荒淫残暴的萧宝卷,才登基不久,就引起朝中大臣的纷纷不满,辅政大臣江祀、江祏兄弟甚至密议废黜皇帝,另立其堂兄始安王萧遥光为帝。
这一次,江氏兄弟和始安王再次找到谢眺,希望谢眺能加入他们的战队。
为什么大家一到犯上作乱时,都第一时间想到谢眺?谁让他出身名门位高权重,文采又好,更重要的是,干这事,他有经验啊,当年的萧鸾成功上位,谢眺功不可没。
当然,他也是一个连岳父都敢举报的六亲不认的主,但是萧宝卷不是萧鸾,他是昏君一个,不要说信任重任谢眺,谢眺连见他一面都难。
始安王的计划是,先把谢眺拉入他的战队,然后向皇帝举荐他兼知卫尉事。
这个卫尉,是统率卫士守卫宫禁之官,一旦皇帝同意,到时候有所行动,里应外合,易如反掌。
谢脁再次面临比上一次举报岳父更加艰难的抉择。
一边是昏庸的萧宝卷,一边是要篡位的萧遥光,无论把赌注押在哪一边,他都有可能命丧黄泉。他不知道谁的胜算更大一点,最终感情用事的说服自己,要报答萧鸾当年的知遇之恩,于是他把萧遥光等人的密谋透露给了当时的辅国将军左兴盛,让他告知皇帝。结果左兴盛比他还怂,也不敢说,就这么在心里憋着。
俗话说,夜长梦多,不久,这事就辗转传到了萧遥光那里,恼羞成怒、急于杀人灭口的萧遥光,很快纠集一干大臣,联名上书朝廷,公开举报谢眺妄议朝廷:
比遂扇动内外,处处奸说,妄贬乘舆,窃论宫禁,间谤亲贤,轻议朝宰,丑言异计,非可具闻。
萧宝卷本就是个只知宠爱潘妃、花天酒地、不理朝政的昏庸之主,一看这么多人联名上书,肯定情况属实,于是立即下诏书说,谢眺这个人既然这么坏,直接打入大牢吧:
便可收付廷尉,肃明国典。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被押入大牢的谢眺,萧遥光当然不会让他活着,很快,谢眺死于狱中,年仅36岁。
谢眺死后,萧遥光仍然坚持起兵反叛,却因优柔寡断,坐失良机,最终兵败被杀,时年三十三岁。
永元三年,雍州刺史萧衍起兵于襄阳,大破建康城,萧宝卷众叛亲离,被宦官所杀,时年十九岁。
萧宝卷被杀后,萧衍立萧宝卷之弟萧宝融为帝,追废帝萧宝卷为东昏侯。
又过了两年,萧衍逼迫傀儡皇帝萧宝融让出皇位,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梁,是为梁武帝。
南齐灭亡。
只是,这一切,谢眺永远也不会知道了。
假使当初他逃过始安王的这一劫,相信他更会义无反顾站到昏君萧宝卷的队伍里,等萧衍起兵反叛时,他能否再度顺利逃过这一劫,真的很难说。
在谢眺所处的南朝乱世,走马灯似的换皇帝,不停的改朝换代,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在拿生命做赌注,谁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押对了人,站对了队。好像怎么选择都是错,最终谁都难逃一死,都不得善终,只争来早与来迟。
我们当然可以指责谢眺的贪恋荣华富贵,谢眺的六亲不认,谢眺的胆小怕事、当断不断,只是,若我们身处其中,谁又能保证自己就一定比谢眺做得更好?
多希望,他生逢盛世。
多希望,来世,他只做一个纯粹的诗人。
春秋多佳日,还能和那个十七岁的少年,日日相见,自在优游,在荆州,在宣城,看山,看水,看云,看月。
然后写诗。
只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