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拳不分内家外家

现在各家内家拳术的资料,都是把式套路,也许是我天资鲁钝,自己试验过后觉得并没有什么特殊感觉。一次偶然看到吴图南在香港出版一本书,里面有他和人聊天时提到的自己少年时候的练拳经历。

吴图南本人很有争议,人品值的怀疑,连到底和谁学的拳都是疑问,但我看那次聊天他倒是讲的实话,听起来太真实了,不像假的。

现在人学太极拳,肯定是比划套路,据吴图南讲,他和杨家人学拳的时候,前两年练的都是基本功,整个过程非常痛苦,甚至苦的他有段时间想跳井自杀。

基本功的练法按照现在看来,简直就是外家拳的练法。

那段话对我启发很大,我看明清两代的拳谱,那时候人不是很分什么内家外家,基本功上也是相似的,抻筋拔骨是基本的第一步。

后来我不太在意那些套路把式,一直很注意各家拳术的基本功是什么,比如心意拳的六艺,但又觉得这似乎还不是基本功,偶然之间在网上看到卢氏心意拳的拳前十三式,觉得不错,确实是基本功的范畴,于是开始试着练。

这一练真是给我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练了大概两个月左右,这两个月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练之前健康多了。

拳前十三式都是看起来简单至极的动作,但真的一套完整的做下来,每天都累得我大汗淋漓。刚开始的时候,我根本做不下来,中途总是需要休息,尤其是虎观山和捧月练完之后,不但没法一次性做完,还得坐在地上休息。

按说我站桩能够一站一小时,也不是身体很差的人啊!

两个月以后,现在终于能够完整的练一遍了。

第一次完整的练到观树的时候,竟然眩晕耳鸣,几乎栽倒,我当时咬牙坚持,心里冒出了药不眩晕就治不了病那句话,心想练拳也是这个道理,它不把你的身体狠折腾就不会进步的。第二次就大为好转了,自此再也没有出现眩晕的状况。还有一次,莫名其妙的一股力量把上下牙紧紧的压在了一起。

过了一会才转过来。

这两个月的经验总结如下:

  1. 次数一定要做够,必须严格按照要求的次数做,否则无效;

  2. 练的时候不能张嘴,再累也得忍着,咬牙就有劲了,会练出一股气,一定要在自己体内循环往复,最后慢慢吸收,一张嘴就泻了,白练了;

  3. 动作必须标准,否则无效;

  4. 我练之前先练一遍八部金刚,然后再练十三式,这两个组合起来效果奇佳;

  5. 练完之后一定要休息,等内部慢慢收起来了再做其它事。

我的疑问,仅仅拳前十三式就这么累,以前人拿这个当热身,练完之后再开练正式的,难道那些人的身体是铁打的?

补充:

今天中午休息时间去公司附近的小公园遛弯,看到一个教陈氏太极的点。

那个老师除了收钱的时候认真,其它时候都不认真。学员们浑身僵硬、东倒西歪的练拳,老师一句都不指点纠正,太不负责了。但也从另一个角度提醒我,如果基本功没有,筋都是缩着的,还硬去盘架子,对身体恐怕是一种伤害!


张紫阳八脉经

冲脉在脑后,任脉在脐前,督脉在脐后,带脉在腹,阴跷在囊下,阳跷在尾闾(上三节),阴腧在顶前(一寸三分),阳腧在顶后(一寸三分)。

人有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氣冲开,故能得道。采阳氣惟在阴跷为先,阴跷一脉散在丹经,其名颇多,曰牝门、死户;曰归根窍、复命关;曰酆都野、死生根;有神主之,名曰桃康。上通泥丸,下透涌泉,真氣聚散,皆从此关窍。尻脉周流,一身贯通,和炁上朝,阳长阴消,水中火发,雪里花开,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得之者,身体康强,容颜返壮。在坤地尾闾之前,膀胱之后,小肠之下,灵龟之上,此乃天地逐日生炁之根,产铅之地也。医家不知有此。

潜虚翁又论调息法云:“凡调息以引息者,只要凝神入炁穴,神在炁穴中默住,阴跷不交而自交,不接而自接,所谓隔体神交理最详,古仙已言之确矣。”

张三丰真人云:“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调息也。”调息者,调度阴跷之息,与吾心中之氣,相会于神凝氣穴之中也。

潜虚翁三论调息法云:“今夫水与水合,火与火合,风与风合,云与云合,常理也。”调息者,以氣合氣,何待强为,只要凝神入氣穴,神光下照阴跷脉,不期而会者,一氣之感通,自然而然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