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主张中小学校安排周末补课是理性选择
近日,上海市举行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该市教委主任表示,根据目前从部分学校和师生了解的情况看,大多数意见是师生返校后尽可能用好周一到周五时间实施教学计划,“目前,我们不主张学校安排周末补课。后续,我们将对教学情况持续跟踪,若确有需要,再另行研究。”
这个“不主张”是征求部分学校和师生的意见之后作出的,是一种理性选择。
一方面,这个“不主张”是切实做好学校防疫工作的客观需要。这能使学生有张有弛有规律地恢复正常的作息制度,特别是正常所需的休息时间能得到保证,有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如此,显然符合防疫工作要保护易感人群的要义。这使教职员工能从比平常更为紧张更为繁重的工作之后,及时消除疲劳,身心得到必要的调适。这也使学校能腾出更充裕的时间对教育教学场所进行深度清洁消毒,对防疫设备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对防疫工作中采集的数据进行深层分析,对下阶段防疫工作妥善作出谋划。这客观上减少了师生在物理空间上聚集的时间,也使交叉感染风险得到降低。显然,贸然主张中小学校利用周末补课,对防疫工作是极为不利的。
另一方面,这个“不主张”是遵循教育规律的科学决策。其一,教育工作不是工业生产,不能将复工复产的经验套用到基础教育工作上来,不能靠加班加点把所谓的教学“损失”夺回来。教育工作极像传统的农业生产,譬如久违充足光照的农作物,从某一日开始突然接受日光暴晒,对这茬农作物的生长肯定是不利的,同样,教育中,“报复性”复学复课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提倡“恢复性”复学复课才是正道。其二,教育要以人为本,其实学生在“停课不停学”期间,其线上学习效果要关注,其身心状态也要关注。中小学生两个月左右“宅”家学习,学习上可能有没学透彻的地方,体能上也可能会有所下降,心理上可能会不知不觉地滋长慵懒怠惰,这就要求在校教育教学不能“暴风骤雨”般地加码增负,而应给学生一个调适期、过渡期。即使在学习效果上,学生在居家学习时,有没理解、没掌握、不会应用的地方,返校后如再遇到学校教学加班加点,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少了,感悟的机会少了,反而容易产生学习上更多的“难点”和“堵点”。其三,不利用周末补课,有利于家校合作,并让家长持续地发挥学校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见,如果从主观愿望出发,想达到“5+1=6”的效果,可能得到“5+1<5”甚至“5+1=0”的结果。可换个思路,通过提高效率,努力争取“1+1+1+1+1>5”的结果。
如果有“主张不主张中小学校安排周末补课”的辩论赛,又邀请您参加,您愿意选择“主张”一方还是“不主张”一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