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从未走远
1.
音乐响起时,画面出现了。
他看的很认真。
老师让跟着一起唱,有人开始唱了,他的嘴微微动了动。
之后每次有画面出现时,他都看的很仔细。
陪读老师抓住了这一点,呈现大量的视觉提示,文字,图片,交替着使用。当她和我们说这是利用了他的视觉优势时,我突然觉得,有人这样用心,真好!
但我们对他的要求太高了。他不能不盯着黑板,他不能把手伸出来, 他必须做好。我看了一下其他孩子,有歪着做的,有拿着笔玩的。反而是他,不能出现一点问题,这个要求有点高了。
2.
两次看到同一个孩子,胖胖的,像极了某个宝儿。记得我每次看到那个宝儿,都会拦着他,让他叫我,让他向我问好。我记得他总是低着头,逃避我的目光,总是先重复我的话,说出自己名字问好,再说“嗯嗯,马老师好!”
当我看到这个宝儿的时候多看了一眼。他也向我问好了,突然想抱抱他,摸摸头也行,但我忍住了,回了一句你好。
3.
他站在那里,等着我和他说话。
面对着他,我不知道说什么,问了他的名字,问了他的年龄,问了他的班级,让他看了我的眼镜。他的眼睛始终没有落在我身上,总往远处看,我就顺着看过去,看不到什么。我们身后是一面墙,贴着画。我顺势问他有没有他的画。他抬起自己的手和我的手碰到一起,拉起了我的手,走到那些画面前。我不敢用力拉他,害怕他突然撤回去他的手。我也不敢不用力,害怕突然松开,他会不会觉得我不愿意拉他。小孩子对他人的信任就是这么脆弱,只是几句话,几个笑容,他便拉起我的手。
在他看,或许是很自然的拉手,但对于我,有种暖暖的感觉。
我问哪幅画是他的?他指了指其中的一幅,我看到了上面是他的名字。
我问小朋友是谁画的?他说爸爸把着他的手画的。
我问字是谁写的?他说爸爸写的。
“那都是别人的,你弄了什么呀?”他笑着指着小朋友。“这个是,这个是。”
他回班了。
一会儿又跑出来,走到我面前,看着我笑,并不打断我和老师说话。
又没敢给他一个拥抱。
4.
听到孩子们的表现,忍不住想要尝试。
我们一路走,一路交流。
和他们说我怎么理解自闭症孩子的行为,怎么理解他们的思维特点,怎么教育。从三楼到一楼,我快速地说,他们能听到多少也没在意。但他们在问,他们愿意了解,我觉得特别好。
他们问怎么练理解,他们说一个孩子不停敲打桌子的行为,都是讨论的点。
想把这些讨论的都写下来。
我不知道未来他们是否还有这样的精力探寻特殊孩子的行为与学习,但他们至少给了我们希望——很多人愿意以己之力帮助这些有特殊需要的孩子。
5.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孩子们的行为是欠缺语言表达能力,是他们的表达,是他们努力与这个世界发生的交集。
走在地铁里,晕头转向,顺着标志找到了要去的地方。我在想,如果是一个自闭症孩子,是不是就会发脾气了,因为看不懂那些标志,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做。但如果他们看懂了标志,知道怎么做,他们还会发脾气吗?
走在天桥上分不清楚东南西北,来来往往的人,心里更焦急了,看着约定的时间就要到了,但是自己怎么走怎么办却不知道,紧张。像极了自闭症孩子,其实我可以问路人怎么走,我也可以跟着人群往前走,说不定走着走着就找到路了。
我行,孩子们也行。
听说有个小朋友不经意叫了我,说是想我了。听了之后暖暖的。
冬日暖阳,从未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