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声‖药王

孙思邈(公元541一682),是我国唐初一位杰出的医药学家,别名药王,妙应真人丶孙十常丶白山药王。京兆华原(现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著名药学家丶道士,被后世人尊称为“药王”。

北周魏帝时,杨坚执掌朝政,召孙思邈任国学博士,孙无意仕途功名,认为做高官太过世故,不能随意,坚决不予接受,一心致力于医学。

隋开皇元年(581年),孙思邈见国事多端,便隐居太白山中。他一方面亲自采集草药,专门研究药物学,一方面认真研读《黄帝内经》丶《伤寒杂病论》丶《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书,同时广泛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热心为百姓治病,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他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以毕生精力撰成了医学专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唐太宗即位后,曾召孙思邈入京师长安,想授予孙爵位,但被他婉言拒绝了,仍回到乡间为民医病。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孙思邈又被接到京都,拜谏议大夫。这次,他虽留住在长安,但仍拒绝当官。晚年隐居故里京兆华原五台山(药王山)专心立著,直至白首之年,未尝释卷。直至唐永淳元年(682年),孙思邈与世长辞,享年142岁。

孙思邈早期曾经在今陕西耀州区城东的北五台山隐居,后世为了纪念他,便改称此山为“药王山",并在此处修建了药王祠,迄今尚存“药王大殿",殿前有碑亭和碑石多通。由于药王的影响很大,全国各地到处都建有药王庙,庙内供奉药王神像。

民间流传关于药王孙思邈的故事颇多,今仅录两则以飨读者:

太玄古洞

传说有一年久旱不雨,农民心急如焚。玉皇大帝发了慈悲,指令灞河龙君行云降雨,普救黎民百姓。灞河龙君奉了玉皇敕旨,岂敢怠慢,马上驾云腾空,行风作雨。说也不妙,就在这个时分,灞河龙君的喉咙里生了恶疮,一时心中烦恼,起了恶风暴雨来。这时候,名医孙思邈正同他的徒弟出诊,忽然遇到恶风暴雨,难以行路。徒弟要求找个地方避雨,孙思邈说道:“这是病龙行雨,片刻即止。你我不必躲避,速快赶路,去抢救病人。"于是,徒弟取出雨具,稍作防护,二人踏着泥泞的道路继续前进。

灞河龙君在空中听了孙思邈的话,不觉心里一怔:他必定是位神医路过,何不趁此机会,请他治疗呢?它便摇身一变,化为一个白头老翁,来到孙思邈面前。

恶风停了,暴雨止了。孙思邈见一老翁前来求医,就在路旁一块大石头旁蹲了下来,给老头诊脉,诊罢孙思邈问道:“从脉上来看,你并非人类,究竟系何物所化,需要显出真形,方能给你治疗。"那老翁答道:“我乃灞河龙君是也。只因奉了玉皇大帝敕旨,在天空行风作雨,忽然喉内生疾,巧遇先生路过,特来求医。恐怕先生受惊,故化一老翁。先生要我显出原形,只得听你吩咐。"老翁说毕,摇身一变,成了一条青龙。孙思邈面对那条青龙,镇定自若,面无惧色。他左手掰开龙口,右手紧握银针,瞅准恶疮,狠狠地扎了一针。霎时,龙口大张,脓血直淌,孙思邈安慰地说:“你乃风寒如膏,致成喉疾。用针以后,脓血排尽,再给伤口上敷些药,休息几个时辰,就会痊愈的。"说罢,他在伤口上敷过药,便和徒弟急忙走了。

第二天,灞河龙君果然病愈身爽。它为了普救黎民,又驾云腾空,行起和风细雨来。老百姓得到一场透雨,欢喜的劲儿自不必说。

后来,灞河龙君听说孙思邈在耀州五台山(即今耀州区药王山)修成正果,它为了感谢孙的疗疾之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五台山上钻了一孔四十多里长的青石洞(即太玄洞),帮助孙思邈于二月初二赴位成果。从此,每年二月二五台山上起会,人们为了纪念神医孙思邈,上山赴会朝庙,烧香点表。直到现在,太玄洞还原样保存着。孙思邈给灞河龙君看病的神话,也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

唐太宗御道

药王山南庵南侧,有一座条石砌成的山门。门洞之上,建有一座魁星楼,古朴典雅,直插云天。门洞之下,有一条石头台阶,又长又陡,直达山底。由山脚顺石级进入洞门的这一段路,人传为唐太宗昔日访孙思邈所行之道,故称其为“唐太宗御道"。

据说唐贞观年间,孙思邈为唐王爱妃治愈了太医们未能治好的难产症,平安生下了太子,太宗龙颜大悦,赐他做大官。但孙思邈立志为天下黎民百姓采药治病,并广搜众方编撰《千金方》,故辞不受所赐高官。太宗不好强留,封他“药王",送他骏马金牌,任其到各地名山大川采药行医,解除百姓疾苦。

从此以后,唐太宗对孙思邈博大精深的医术,不慕名利地位的品质,一心为黎民解除疾苦的精神,无不格外敬重。有一次,太宗起驾前往玉华宫,路过华原五台山山脚下,打问到孙思邈当时在山上隐居,便决定上山拜访孙思邈。

唐太宗随带几名卫士,从山脚下沿着陡峭的石级攀登而上,通过洞门进入南庵之内,孙思邈忙迎进了简陋的住室。太宗礼贤下士,关心地询问了孙思邈的身体状况,医药成果以及多年来的行踪,孙思邈都一一作了回答。太宗对他养生有方,成果卓著和不辞劳苦献身于医药事业的精神大加赞扬。

由于南庵这条石级洞门为唐王访孙思邈所经之道,便将其命名“唐太宗御道"。

作者简介:田家声,男,省作协会员,已退休。擅散文创作,弄文30余载,在全国70多家报刋杂志发表文章近千篇,计1OO多万字,已出版散文集4册。获各类文学奖励20余次。虽垂垂老矣,仍在笔耕不辍,不为别的,只为充实生活而已。

晒丹凤,你也可以秀

文学顾问:孙见喜   木南   东篱    丹竹

主编:丹凤晒晒

责编:方子蝶    张芬哲    白月光   曹苌茳

校对:邻家小妹    七月未笺

自媒体支持:淮安文学坊    无言年华

                 温暖相见        家在商洛

                 大乾州           新新文学

                力荐悦读         松风阁语

作者往期作品阅读:

田家声‖关于春天的记忆

田家声‖戏说“土地”

田家声‖关帝圣君

田家声‖门神

田家声‖诗意豆腐亦保健

(0)

相关推荐

  • UC头条:药王孙思邈, 141岁临死前反复叮嘱: 这个药方不能留在世上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逍遥游>. 彭祖是上古长寿的代表,据说他活了800岁,彭祖的事迹和传闻在史书当中都有记载,不过 ...

  • 田家声‖商洛酒俗

    商洛人嗜酒就如同广东人喜欢食蛇肉一样.这里大凡农家男女老幼皆会饮酒,会饮莫要说起,还会猜拳丶打杠子丶掷骰子.这里无论谁家遇了红白喜事,没菜还可以将就,没酒就不成礼仪了.席上讲究"打通关&qu ...

  • 田家声‖寻石记趣

    假日闲暇,在家闷得慌.我对妻子说,咱去看丹江吧!妻言,如今丹江水不清,浪不急,无水鸟,绝虾鱼,有甚好看的?我说,那咱就看石头,丹江石好玩哩!妻又言,咱山里广出石头,出了门稍不留神都能让石头把人绊的栽跟 ...

  • 田家声‖家乡故人二题

    (一)虎子大大 我的家乡人称叔父为大大.虎子大大是四爷的儿子,也就是说他是我的叔伯大大. 虎子大大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那时乡村文化人少,他从学校返乡后,只在生产队呆了半年,锄把还没暖热,就被公社抽 ...

  • 田家声‖棋花面

    棋花面又叫起花面丶棋子面丶片片面,是商洛民间久食不厌的传统美食,寻常百姓的最爱.以其面片筋柔,汤鲜味美而称著. 棋花面最早见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一书中,由于宽汤大煮,又称为" ...

  • 田家声‖三爷轶事

    三爷生得五大三粗,却天生耳聋,说话口吃,家贫如洗,加之过分老实,终生于娶.记忆中,三爷总是一脸的憨笑,只会下苦做庄稼.单门独户居住的三爷,出门一把锁,进门一把火,把个日子过得恓恓惶惶.然而,他把世事看 ...

  • 田家声‖米皮

    米皮本是陕西汉中丶关中一带的美食.因其色泽白亮,筋薄细软,口感爽滑,别有风味,从它落户商州的那天起,便引起了众多食客的喜爱.而今,商州城里经营米皮的饮食摊点少说也有数十家,尤以打"秦镇米皮& ...

  • 田家声‖咸菜

    冬月里是农家人腌咸菜的日子. 趁晴好天气,从菜市场买回(或于自家菜园子里拔回)腌咸菜的原材料,拎回家用清水淘了,晾干水分切碎,搅拌了盐.五香粉.葱.姜.蒜.香菜等调料,揽入坛子(或缸)内,用棒槌压瓷实 ...

  • 田家声‖灶神与粘面

    民以食为天.食中自有食中趣,于里便吃出个饮食文化来.饮食文化有时更能展现一个地方的民俗风情丶历史人文.就拿陕南商州来说,民间腊月二十三烙粘面饼敬灶神和正月十五蒸粘面点灯就颇有一番情趣. 所谓粘面即用糯 ...

  • 田家声‖古代人的冬季生活

         赏雪玩雪 冬天里,最有特色的自然要数皑皑白雪了,于是赏雪玩雪就成了人们乐于从事的一项活动. 据南宋人周密<武林旧事>卷三所载,南宋君王宫中赏雪多赴明远楼,后苑还呈大小雪狮儿,并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