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时间有讲究
糖皮质激素类药
糖皮质激素类 人体的激素分泌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分泌高峰在早晨7:00~8:00,凌晨为分泌谷值。每天早晨给3/4药量,下午给1/4药量可以与内源性激素产生协同作用,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并且可以减轻对丘脑-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反馈抑制,减少不良反应。国外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每日上午8:00给予全天药量的2/3~3/4,下午3:00给予全天药量的1/3~1/4,此种给药方法优于1日1次的给药方案。因此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患者可采用早晨1次给药或隔日早晨1次给药的用法。这样可以减轻激素对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抑制,减少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甚至皮质萎缩的不良后果。
例如,用地塞米松、泼尼松等控制某些慢性病时,采用隔日给药法:即把48h的用量在上午8:00时早饭后一次服用,其疗效较每日用药效果好,不良反应小。
抗高血压药
降血压药 多数人的血压在1天24小时中呈“两峰一谷”的状态波动(老年人更明显),即上午9~11时、下午4~6时最高,从晚上6时起呈缓慢下降趋势,至次日凌晨2~3时最低, 老年高血压患者这种节律尤为显著。故出血性中风多发生于白天,而缺血性中风多发生于夜间。因此,高血压病人应将服药时间由传统的每天3次改为上午7时和下午2时两次为宜。
如:尼群地平、卡托普利以清晨1次顿服为好,老年患者,如清晨1次顿服效果不满意,至下午仍有血压高峰出现,可在下午15时左右再加服一次。
吲达帕胺、美托洛尔、氨氯地平、珍菊降压片
以上午9-10时或下午14-16时服用为宜。
一般降压药物的作用是在服药后0.5 h出现, 2 ~ 3 h达峰。因此, 高血压病人应将服药时间由传统的1天3次改为上午7时和下午14时两次为宜。而轻度高血压病患者切忌在晚上入睡前服药, 中、重度病人入睡前也只能服白天量的1/3。尼群地平、卡托普利均以清晨1次顿服2片为好。老年高血压患者, 如清晨1次顿服效果不满意, 至下午仍有血压高峰出现, 可在下午15 时左右再加服1片。吲达帕胺、美多洛尔、氨氯地平、珍菊降压片等, 以上午9 ~ 10时或下午14 ~ 16时服用为宜。胍乙啶在上午服用疗效最好, 但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的不良反应也最明显, 而在下午应用, 却又不足以降低血压, 故上午应减少用量, 下午则需增加剂量。
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ACEI等都可清晨一次顿服,若下午血压仍有上升的趋势,可于下午3时再服1次。轻度高血压病人切忌在夜晚临睡前服药,中、重度病人睡前也只能服白天剂量的l/3。因为入睡后血压相对降低,血流缓慢,血黏度增高,而降压药会促使血压进一步降低而形成脑血栓。
氢氯噻嗪宜早上7时服用, 不良反应最少。呋塞米于上午10时服用, 作用最强。其它类药:抑郁症有暮轻晨重特点, 故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需在清晨服用。正常人在19 ~ 20时服用铁剂的吸收率较7 ~ 8时服用高出1倍, 疗效增加3 ~ 4倍。吗啡以15 时给药镇痛作用最弱, 21时给药镇痛作用最强;哌替啶早晨6 ~ 10时肌注较18 时肌注的药物吸收率高出3.5倍。上午使用免疫增强剂, 易出现发热、寒战和头痛, 晚上用药, 副作用少,且疗效不减。
由于胆固醇主要在夜间合成,所以晚上给药比白天给药更有效。如洛伐他汀空腹服用吸收减少30%,宜晚餐时服用,以利于吸收;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因为半衰期长,代谢物具有活性,并且吸收不受进餐影响,所以每日剂量可在一天内的任何时间一次服用;其余他汀类药物宜在睡前服用。
强心苷类药
强心甙 心力衰竭病人对强心甙类药物的敏感性以凌晨4时最高,约为其他时间给药的10~20倍,此时按常规剂量给药极易出现中毒。而上午8~10时服用地高辛则血药浓度较低,生物利用度和疗效最佳。
心力衰竭病人对洋地黄、地高辛和西地兰等强心苷类药物的敏感性以凌晨4时最高, 比其它时间给药的疗效约高40倍。还发现暴风雪和气压低时, 人体对强心苷的敏感性显著增强, 如在早晨或遇有暴风雪时注射强心苷应减少剂量, 否则易出现毒性反应。
如地高辛,下午4时给药血药浓度可维持时间比上午给药明显延长,生物利用度增加,故需要注意用药剂量及血药浓度监测,于上午8-10时服用,可避免因血药浓度过高而产生的毒性反应。
抗心绞痛药
抗心绞痛药 心绞痛的发作高峰多为上午6~12时,所以心绞痛患者最好早晨醒来或起床时马上服用抗心绞痛药。
无论稳定或不稳定型心绞痛,其发作均具有相似的昼夜节律。有人对1022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总共3999次发作进行了分析,发现从下午12时到上午6时时发作次数最少,6时以后增多,上午10-11时时达发作高峰。这一节律在劳累型心绞痛特别显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高峰,则集中于上午6-12时。
如硝酸盐类药如硝酸甘油在上午6-12时,对患者的心电图ST段具有最有利的影响,用药后5-6h药效达到最高峰。
硝苯地平平均剂量为50mg可完全消除通常于上午6-12时发生的心肌缺血高峰。对下午12时的心肌缺血也有一定作用,但强度明显不及前者,临床上应汁意这一特点,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心绞痛发作的昼夜节律高峰为上午6 ~12时, 而治疗心绞痛药的疗效也存在昼夜节律性。研究证明, 三硝酸盐药物在午前使用可以明显扩张冠状动脉, 治疗心绞痛, 而在午后使用同样剂量则无法扩张冠状动脉。德国和美国的医生证明, 单硝酸盐和二硝酸盐类药物在早晨6时到中午12 时对患者的心电图ST段具有最有利的影响, 用药后5 ~ 6 h药效可达到最高峰。所以建议这一类心血管病患者最好在早晨醒来时或起床后马上服用硝酸盐类药物。β 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 上午8时和12时服用, 可大大减少患者的心搏数, 抑制心脏病发作, 而在午夜2时使用则影响较小。
抗癌药
肿瘤细胞在上午10时繁殖最旺盛, 第2 个生长小高峰在22 ~ 23 时, 而正常细胞则是下午16 时生长最快, 应在正常细胞不作快速分裂时给予化疗。因此肿瘤患者最佳化疗时间应选择在上午或晚上进行, 这时疗效最好, 不良反应最小。同时, 肿瘤细胞对化学药物也具有特定的时间敏感性。如阿霉素, 晚上6时使用, 毒性最小, 肿瘤抑制率和治愈率均比一日内其他时间点给药好。甲氨蝶呤在6时服用, 毒性最大, 24时服用, 毒性最小(疗效也最小), 可在10 ~22时之间给药。卡铂凌晨2时给药动物死亡率最低, 平均存活期最长, 且用药动物外周血白细胞下降率显著低于其他组,说明此时用药对骨髓毒性较低, 而下午2 时给药死亡率最高。
抗微生物与抗真菌药
抗菌药物 一般口服抗菌药物应在饭前空腹服用,使药物在胃内不致过分稀释,达峰快,疗效佳;青霉素类注射剂在夜间做皮试的过敏反应比白天强烈,故此类药物应尽可能在白天使用,安全性高;异烟肼与乙胺丁醇等抗结核药上午一次顿服比分次服用疗效好。

实验表明,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大鼠的肾毒性以20时给药最大, 该类药物的毒性是白天低, 晚间高, 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 可将白天剂量增加, 晚间剂量减少。青霉青类注射剂, 夜间做皮试, 过敏反应比白天强烈, 故此类药物尽可能在白天使用, 安全性高;半合成青霉素, 上午10时服用, 血药浓度比晚上10时服用高2 倍, 抗菌作用最强。一般口服抗菌药应在饭前空腹服用, 使药物通过胃时不致过分稀释, 达峰时间快, 疗效佳。抗结核药属于浓度依赖型杀菌药, 可采用早晨餐前1次服用的“冲击疗法” 。
解热镇痛及抗炎药
解热镇痛及抗炎镇痛药 吲哚美辛的昼夜节律振幅最大,在早7时口服可得最高血浓度。因此风湿、类风湿病患者服消炎痛时早晨剂量宜小,晚间剂量宜增。早晨服用阿司匹林的生物利用度较晚间服用时大。
吲哚美辛的吸收率以7 ~ 8时最高, 19 ~ 20时最低, 而前列腺素酶在晚间活性较强, 为使风湿、类风湿病患者易于接受,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晚间宜酌情增量, 早晨剂量宜小。阿司匹林在早晨服药的生物利用度较晚间服药大, 在6时口服1.5 g, 其体内消除速率慢, 半衰期长, 药效高。水杨酸钠尿排泄有明显昼夜差异, 7时服药后所需排泄时间最长, 19时服药后所需排泄时间最短, 尿药排泄速率最快, 药物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
平喘药
平喘药 支气管哮喘发作昼夜节律为午夜12时至凌晨5时为发作高峰,故多数平喘药的给药剂量应日低夜高,以临睡前服用为佳。如特布他林可早8时服5mg,晚8时服10mg可有效控制哮喘发作;或睡前服用沙丁胺醇缓释片16mg, 也能获得较好疗效。但氨茶碱则以早上7时服用毒性最低,效果最好。
哮喘患者的通气功能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白天气道阻力最小,凌晨0:00~2:00时最大,故哮喘患者常在夜间或凌晨发病或病情恶化。而凌晨哮喘患者对乙酰胆碱和组胺最为敏感。
抗哮喘药氨茶碱缓释片、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班布特罗、丙卡特罗)、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等每晚睡前0.5小时服药一次的平喘效果显著优于每天2次给药方案。
支气管哮喘发作昼夜节律为午夜12时至凌晨5时为发作高峰, 此时血中肾上腺素浓度和cAMP浓度低下, 乙酰胆碱和组胺浓度增高, 气道阻力增大诱发哮喘。故平
消化系统药
消化系统疾病是最觉的临床疾病之一,临床治疗药物很多。不同药物由于作用原理不同,最佳疗效发挥时间也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时间服用药物不仅能提高疗效,还会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抗酸药和胃黏膜保护药 餐后服用抗酸药的效果比餐前服用好,又由于夜间有一个胃酸分泌高峰,故在临睡前加服1次效果更好。
胃黏膜保护剂应在饭前0.5~1小时服用。因为此时胃内容物排空,服用后能很快在溃疡面上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进食后大量分泌的胃酸刺激溃疡面,有利于溃疡愈合。

降糖药
降糖药 由于空腹血糖、尿糖的峰值均在早晨,所以早晨服用降糖药的量要大些。人体在进食后1小时左右体内血糖浓度可达高峰, 3小时后逐渐趋于正常,所以口服降血糖药宜在饭前或饭后半小时服用。
另一类为饭前5min~20min服用,如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它包括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这类药物与结合位点结合和解离都快,因而其起效迅速。持续时间短,在血糖浓度低时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当血糖恢复正常时即停止作用。


抗组胺药
早晨7 时给予赛庚啶, 疗效可维持15 ~ 17h。若在下午19时给药, 疗效只维持6 ~ 8h。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抗组胺药, 也以早晨服药疗效最佳。
抗溃疡病药
抗酸剂如氢氧化镁、碳酸氢钠、胃舒平等宜餐后1 ~ 3 h和临睡前服用最佳, 因该类药物餐后服用, 其排空延缓, 具有更多的缓冲作用。而睡前服用可中和夜间胃酸分泌高峰。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法莫替丁、雷尼替丁可于早晚各1次或睡前1次服用效果更佳。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早上8时1次顿服, 可提高疗效, 减少副作用。胃粘膜保护剂硫糖铝、米索前列醇、胶体果胶铋等需半空腹服用, 且不能和抗酸剂同服;硫糖铝不能与四环素、西咪替丁同时服, 会干扰这些药物的吸收, 应间隔2 h以上。

利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