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南胜仅存的方形土楼--敦洋楼
南胜的土楼以圆形和畚箕形居多,而方形的较少,如今南胜仅存的四方楼也只有龙心花美楼的宁胜楼和义路新楼的敦洋楼。宁胜楼是典型的三合土修筑而成的土楼,所以能久经风雨而不倒,可惜现今也只徒留四壁,在风雨中飘摇。幸运的是敦洋楼保存得较为完好,它成了南胜最后的一座方形土楼了,但是情况也不乐观,楼内已出现一个房间墙壁坍塌的情况……
敦洋楼,位于义路新楼组的村中,座东朝西,楼前是条砖铺成的四方形大埕,大埕出去有一方池塘,面积与楼埕差不多大小。池塘边种着成排的树,绿影婆娑,连同土楼的倒影,蓝天白云,构成一幅美妙的水中画卷。
敦洋楼有三层,这从楼墙上的窗户可以看出,而且第二层不高,大概两米二三左右。很奇怪的是,一、三层的窗框都是采用条方石垒成。唯独第二层窗户都是木制的,不知当年的建造者是出于什么方面考量而这样设计的。敦洋楼的楼门很大气,从楼匾到门框全部采用石材,做工极其精致,石块与石块之间十分吻合,细小的缝隙连根针都插不进去。楼匾上阴刻着“敦洋楼”三个大字,楼匾左右下方各有一方形石浮雕,雕刻着像是狮面,又像是鬼神的面具。从敦洋楼的楼匾可知,该楼落成于乾隆五十七年,即公元1792年,距今已有226年的历史了。
大门进去是很宽的楼门间,从它现有的布局和石柱摆布,可以知道楼门间以前是设有照壁的(类似于屏风),照壁大多采用木雕,美观而大方,中间是大门,左右各有一个偏门。平时中间大门都关着,楼内居民进出走偏门,有时也有男左女右之分。中门只有来重要人物或贵客才开的,以示对来客的尊重。楼门间房顶雕梁画栋,虽都已褪色,但是依然可见其精美。
楼门间正对的里面是公厅,大小与楼门间相当且对称。公厅左右各有两个开间共四间房,另外三面也各有四个开间,楼内除公厅外总的有十六个开间,可以住十六户人家。古时候,很多建筑都讲究对称,所以楼内的开间都两两相对,是真正的门当户对!
站在天井里看,楼房好像只有两层,第一层的屋瓦上大概距离二十厘米左右是木地板和木制的回廊挡板,其实,第二层的房间只在外墙开窗户的,前面则没有窗户,采光较少,加之第二层层高只有二米二、三左右,所以显得比较阴暗。第三层的走廊是想通的,可以绕楼走上一个大圈子。
天井一律都是石头铺成,由于年代久远,里面的石头都显得很是光滑,虽然长满小草,但更显得古朴。一口老井在天井的左边,井水水位很高,触手可及,水依然很清澈,可见经常还有人在打水。听说一位老者住在楼里,他是这座楼的唯一守护者,不过,笔者未能见到他,兴许他有事出去了,旁边一条铁链拴着的小狗一直很热情地打招呼,幸好,笔者经常走村串户,狗见多了,也经常被追着跑,多少长了些胆子,不然就让它吓着了。
走近公厅,未踏进大门,我惊讶地发现门框之上的那些精美的木雕,木雕有好几组,分别雕刻着动物鸟兽和花草,木雕的构图与雕刻工艺可以说是巧夺天工,精致细腻,十分逼真!公厅内的屋梁斗拱上也有许多精美的雕刻,据说木雕中原先有几只活灵活现的狮子,可是后来被盗贼偷挖盗走了,真是可惜!
敦洋楼已年久失修,其中一个房间已出现坍塌,大家都知道:土楼只要有一个房间坍塌,如果得不到及时的修复,就可能在风雨中连环地损毁、倒塌。因此,如果人们不及时地去抢救修复敦洋楼,那么,它的命运可想而知了,面临着倒塌的危险了。笔者呼吁有关部门和敦洋楼的原住民们,赶快行动起来,拯救敦洋楼,不要让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毁在我们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