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观之八:萤火虫公园夜观记(广州南湖萤火虫公园)
萤火虫公园夜观记
华景小学 蔡佳颖(一)
昨天晚上我和爸爸还有一群小朋友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去看萤火虫。
老师告诉我们不要开手电筒,不要拍照,不然会吓跑他们的。
老师带我们去萤火虫区看萤火虫。老师告诉我们那些在草丛里的是母的,因为母的肚子里有很多卵,很重,所以它不愿意飞起来。很亮的那些是公的,因为他要求偶。所以它会发那么亮的光。
看完萤火虫老师带我们去知识展厅,我们在哪里看到了萤火虫的幼虫,他不怕光,所以老师用手电筒指给我们看。萤火虫的生长规律是:由卵变成幼虫,幼虫经过六次蜕皮变成蛹,蛹是在土里的,它在土里不吃不喝,慢慢的就变成虫了。
然后老师就带我们去小树林,我们在那里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老师说大多数都是一种叫螽斯的昆虫发出了的。我们走啊走,老师告诉我们,如果你在树林里面看到树上有两个红灯,这说明你遇到了猫头鹰。突然,老师告诉我们他看到了螽斯,
老师用手电筒指给我们看。老师说这是螽斯的幼虫,它长大之后就会长出翅膀,我们听到的声音就来自于它的翅膀。螽斯的触角比它的身子还要长。
走出树林的时候老师说他捡到了石英,老师还给我们看了他捡到的石英呢!
——网友 Kay(二)
5月31日晚上,李小云老师带领我们去参观南湖游乐园的萤火虫乐园。对我这个从城市长大的人来说,就算20多年前在广州也只能看到很少萤火虫。随着城市的发展,近10年来城市里萤火虫已经绝迹了,所以我也很感兴趣。
当我们走进南湖游乐园时,就已经依稀看到在路边飞舞着三两只萤火虫,这愈发提起了大家的兴致。因此我加快了脚步,走到了队伍的最前端。我们一进入萤火虫养殖田,就看到几百只萤火虫在田间飞舞着。当我们走得越深入,萤火虫就越密集,有些还会飞到我的身上,摆动着它发光的腹部。李老师告诉我们萤火虫非常怕光,幸好我带着单反可以使用长快门曝光拍摄。我一路走一路拍,等参观结束我已经是最后一个出来的了。
然后,我们再去参观了萤火虫展示厅。在那里学习了萤火虫的品种、习性,知道了萤火虫是反映生态环境的重要生物指标。通过了解现今萤火虫逐渐消失的原因,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参与到萤火虫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列中来。
前言【许松老师】(三)
人生失意之时需要看萤火虫,它就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给我们希望和光明;
人生得意之时更需要看萤火虫,它让我们明白,再卑微弱小的生命也有它的闪光点;
——未具名网友活动记录
因为对满园萤火虫的无限憧憬,因为对夜观活动的无限期待,尽管第二天还要上班、上学,我和孩子还是决定要在周二晚去萤火虫公园体验一下。
按约定时间在南湖游乐园门口会合,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李小云老师。看名字本来以为会是一个柔弱秀气的女老师,没想到是一个高大帅气、声音洪亮的男老师,还是全国十佳科技教师,心里不免感叹一番。有这样热心公益的优秀教师,孩子们有福了!
跟着李老师一路向里走,在手电筒的闪烁中听李老师介绍着萤火虫公园的创立过程,才知道这小小的萤火虫原来凝聚着许松老师多年的心血。为了能人工孵育萤火虫、在城市市区复育萤火虫生境,许老师卖了家当、卖了车,倾其所有一头扎进科研中,终于取得了今天的成功。这样默默的付出,只为了让已习惯于城市灯光下的人们,也能静下心来融入黑暗,观看夜空中闪烁的萤光,唤回儿时久远的记忆,点亮人们心中热爱自然之光!
说话间已进入游乐园深处。突然,李老师灭掉手电,指着草地边的树丛说:“快看,这里已经有萤火虫了!”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看到几个明灭的光点在树丛中飞舞。同行的人们不约而同发出一声赞叹;“啊!萤火虫!”
这星星点点的萤光,瞬间让大家兴趣高涨。听李老师说前面还有更多,我们都迫不及待往前赶去。路旁的萤火虫越来越多,这夜的精灵似乎并不怕我们这些陌生的拜访者,它们甚至飞到路上给我们照明。伸出手去,轻轻捂住一只,它就在手心挠着痒,触动你柔软的神经。再张开手,它在掌心巡游一圈,望望你,然后悠闲地飞走了。你的眼,你的心,也跟着它飞起来了。
来到一面高高的墙壁前,李老师说到了,并掀起门帘让我们进去。我这才知道原来那不是真的墙壁,而是用网罩起来的孵育园,里面需要绝对禁光。当眼睛逐渐适应了黑暗,我才发现自己已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微微泛光的屋顶,四周高耸的墙壁,将我们与外界隔离开来,这是一个只属于萤火虫的世界。满眼都是闪烁的萤光,它们是这里的主人。世界是寂静的,可是这寂静下,分明是热闹欢快的。黄的光,绿的光;空中飞舞的,草丛中静息的;有些在调皮地闪着灯,还有些却坚持一直亮着灯的;一节发光器的,两节发光器的。这些不同品种、不同性别的小精灵们,在夜的包容下,进行着生命周而复始的轮回。
踏着脚下松软的沙地,一路听着老师轻声的讲解,不知不觉我们又回到了园外。萤火虫有很多品种,它们的形态、生活习性,雌雄怎么分,它们怎么吃蜗牛,它们是天然的侦察兵……一圈下来,我对萤火虫的知识也了解了这么多了! 由于时间关系,没来得及看科普展馆我们就匆匆返回了。没关系,留一些空白在以后的学习和观察中慢慢填补。因为,在自然这条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