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纪实专题摄影探讨:摄影与阅读
摄影与阅读
------社会纪实摄影专题摄影探讨之二十五
作者:占有兵
面对万千世界,作为摄影人,该拍些什么?该如何拍?为什么要拍?这些问题,左右着摄影人,也让摄影人因此而分高下。
成功的摄影人,总是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不断地探索和阅读。通过探索和阅读,不断地肯定自己,否定自己,打开自己,开发自己。
一味地拿着相机,没有方向地拍拍拍,与在盐山上掘金的人没什么两样。成功的摄影师,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思考,找到适合自身,与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的话题,用自己理解的方式,优雅而独到地用影像表达。
今天,相机已经智能化,只要摁下快门,就能得到一张曝光适中的影像。摄影师之间的分野,不再是景深、光圈、快门等摄影技术,而是摄影之外的知识。这些知识,通过大量的阅读,通过冥思,通过观展,通过交谈、通过辩论等方式获得。
不擅长阅读,要么陷入固步自封,要么高傲狂妄,要么看透一切,对生活失去信心。只有通过阅读,让眼界开阔,让内心丰盈,感激生活,探究世界。
置身摄影,功在身外
作为摄影人,如何把眼界只限定在相机、图片、画册、展览等范围内,那无异于井底的青蛙。
相机,只是摄影师观看世界的一种工具。影像,是摄影师观看世界的结果。在摄影师观看世界的过程中,是综合知识的集中爆发。摄影师摁动快门的那一瞬间,所有的知识都集结在摁快门的手指尖上,成就一张数百分之一秒的影像。
成功的摄影师,摁快门前,已经做足了功课,他们有清晰的目的,有工作计划,有对被拍摄对象的研究,了解历史,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掌握了影像本身的规律,他们早已讨厌重复自己,总是探讨新的表达方式。最重要的是,他们有激情,有足够的动手能力。
不拍摄的时候,就是摄影师做功课的时候。摄影师做功课,不能只在摄影圈内打转,要放开眼界,主动从其他学科借鉴。例如色彩,可以在绘画中得到启示,也能在设计师的作品中获得灵感,更能在自然界找到绝妙的组合。当然,从其他摄影师的作品中也能获得灵感。
在影像的表达方面,摄影师要成为专家;在阅读的过程中,摄影师要成为杂家。摄影师的阅读,要主动寻找摄影以外的知识营养。摄影术从1839年发明至今,才177年的历史,如果除去技术探索阶段,摄影确立自身也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其他学科,如文学、绘画、雕塑、人类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等,都可以成为摄影的祖宗。我们为何不从老祖宗处继承一点优质资源呢?
摄影师读什么、如何找书
今天,书籍无处不在,走进任何一家图书馆或书店,最难做的是如何选择。展览,已在全国、全世界此起彼伏,几乎每天都有多个展览开幕。
面对海量的信息,摄影师读什么?岂能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但是,我们可以拟定一个基本框架,让视野逐步打开。
想作为摄影师,掌握过硬的技法是必须的。摄影的实践性极强,需要摄影师边拍摄,边研读技法。没有过硬的基本功,做任何项目都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当对技法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就是研读经典图片。摄影师的视觉修养,是建立在大量阅读优秀视觉产品之上的。可以找经典的摄影画册,找世界名画,找各类优异的视觉资源阅读。
看过一定数量的经典图片之后,就需要读一些摄影评论。这些评论,是评论家从摄影师观看以外的视角,来看待作品本身。他比摄影师更少地从拍摄现场获取信息,更多地从作品本身进行解读。
看摄影史。前辈们拍过哪些图片,他们是如何用影像表达自己对社会和自然的观察,这些图片为何能在摄影史上立足,需要精读细思。
看人文和社会学科的书。经典的文学作品是滋养人心灵的养料,读得多了,人就会更从容,儒雅,当用相机观看世界时,也会更优雅。我们还可以从各类人文和社会学科的书籍中,学会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让我们在拍摄、编辑、展现作品时,能给读者带来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读与拍摄相关的书。当拍摄和阅读达到一定阶段后,摄影师就想拍摄专题图片,在专题中阐释自己对社会的独特观看。越想独特,越要大量阅读,要对摄影对象的历史、现状、未来三个时态有了解,要对摄影对象复杂的人性进行发现,要避开投射效应(指摄影师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衡量被拍摄对象),要找到新颖的讲述角度,以上这些,都建立在阅读和研究之上。
摄影,不只是拍摄。拍摄以外,需要大量的知识积淀。读书,是知识积淀最主要的途径之一。让我们从阅读开始,打工心扉,拥抱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