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鉴赏——闵贞《人物图》
闵贞(1730—1788),字正斋,号蓼塘居士,江西南昌人,扬州画派画家之 一。他侨居湖北汉口,曾流寓扬州。因有孝行,故人称“闵孝子”。他父母早丧,为追绘双亲容貌,苦练画艺。他的人物画近学吴伟,远宗李公麟,同时还兼得梁楷、法常等人的大写意气概。在造型、设色方面,他借鉴陈老莲静穆传神之功而去其刻板之弊,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自己的个性色彩和绘画风貌。他的作品工写俱佳。工笔人物画如《隽堂居士像》等,笔法秀劲严谨,设色古雅沉稳,人物形神不俗。写意人物画如《八子观灯图》《蕉阴仕女图》《石上打枣图》等,笔墨纵横酣畅,线条简洁老辣,展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闵贞还善画山水、花鸟。他的山水画得巨然苍莽跌宕之致,花鸟画近徐渭、朱耷冷逸脱俗之意。他因博涉多能,故能在一幅作品中兼收众美,使画面展现出丰富的趣味和深刻的内涵。
现藏于广西博物馆的闵贞《人物图》(见上图)为纸本墨笔,纵133.5厘米、横44厘米。画家在画面右上方自题:“正斋闵贞画。”下钤“闵贞”白文方印、“正斋”朱文方印。此作描绘一光头老僧,右手持锡杖,左手托钵盂,正笑看左前方一只将要飞入钵盂的蝙蝠。因“蝠”与“福”谐音,故引蝙蝠入钵盂,有“纳福”之意。这种以谐音寓意的手法,在传统绘画作品中屡见不鲜,蕴含着幽默与慧智。此作以老僧为画面主体。画家采用侧面式造型手法来描绘僧人,避免了正面像的死板与呆滞。画中人物位于中间偏右的位置,既为画面左侧提供了相对开阔的空间,又使画面左右两侧展现出张弛的变化。此画笔法健爽。画家以细劲的中锋用笔勾写老僧的五官、耳环及大而光亮的头顶。对于长袍的描绘,画家以中锋转侧卧下旋阔笔,使笔墨由长袍的领、肩过渡到大垂袖口,并顺势用余墨勾出背部轮廓与衣纹等结构线,从而呈现出浓淡、湿干相济,粗细、轻重相合,苍朴、秀逸兼具,圆浑、方折并举的效果。画家以简洁的线条绘出手、盂、鞋等细节,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画家又在画面左上方以简笔绘出一只翩翩飞来的黑蝙蝠,使其与老僧的视线产生呼应,令作品奇趣顿生。闵贞善于运用线条的形质变化来塑造人物形象。此作中的线条显得细而不弱、粗而有味,于提按曲折中见酣畅豁达、简朴率真中寓高妙超逸。画家虽以寥寥数笔描绘出人物面部,但老僧的眉目、鼻口、皱纹等搭配绝妙,突显出其可掬的神态。描绘人物,妙在传神。闵贞在这点上做得十分出色。他的这幅《人物图》可谓形准笔活,展现出一种挥洒自如的境界。
扬州画派的画家大多有着鲜明的个性,闵贞亦不例外。当时,向闵贞求画者甚多,而他如八大山人一样“青白眼”分明。因两湖总督强迫其画像,闵贞远走京城,绝不屈服。在京城,又有梁显宦勒令他作画。他宁可受辱挨饿也拒不落笔。但对贫苦之士的请求他无不应允,甚至主动送画、借金接济。从他经常描绘黎民形象这一行为中可以看出,他具有非常强烈的展现平民生活的意识。这也对后世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从吴昌硕为王一亭珍藏的闵贞《流民课孙图》所题长跋可知,吴、王不仅十分推崇闵贞,他们的人物画创作也受到了闵贞的影响。因此,对闵贞作品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梳理人物画发展的脉络。
——摘自《中国书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