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日课144丨少些兽性,多些人性
今天是孟子日课第144节。欢迎你留言交流。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之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孟子·离娄下19》)
孟子说:
人与禽兽之间的差别微乎其微。
几希的距离有多大,用张居正的解释说:间不容发。而就这一点点,普通百姓也将其放弃了,只有君子还保存着。或许这也是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人与人差别之大的原因所在。孟子对人之立身要求不可谓不高。王夫之也说:
庶民者,流俗也。流俗者,禽兽也。
曾国藩更是疯狂: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他们的自我约束几近苛刻。接着孟子举例说明:
舜懂得世间万物的道理,明察人间的常情,依从仁义行事,而不是把仁义当手段来使用。
由仁义行,仁义生于内心,日用而不知,其所作所为无不遵循内心的仁义原则。一旦做出不仁义之事,心中就会不安起来。这是由心行仁义。而感知了仁义的好处,然后勉励自己去行仁义,虽是后知后觉,却也是难能可贵的。
每个人心中天生都有一颗向善的种子,总有合适的机缘去激活。推而广之,作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对儿童的教育,我们要以文明来引导之,而不是一味放任自流,任其自我发展。我们要野蛮其体魄,更要文明其精神。在《滕文公篇》中孟子就强调过教的重要性: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人与禽兽之区别,不在外在肉体,而只在心中。社会达尔文主义恃强凌弱、相互残杀的原则,某种程度上就是禽兽法则,缺少最起码的人性,如孙中山所言:
我们要人类进步,是在造就高尚人格。要人类有高尚人格,就在减少兽性,增多人性。
欢迎你在留言区交流。别忘了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你的朋友。在这里,读懂中国经典。
温故知新
家风传承
回复关键词“论语”,进入论语日课的学习
论语温故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