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日课158:所谓聪明其实就是擅长举一反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7.08)
这是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主动思考,举一反三,也能为我们日常做借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不到发愤求知的时候不去开导,不到欲言不能的程度不去启发。只有在这个时候去启发学生,效果才最好,学生才能学到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如果老师填鸭式教学、学生死记硬背的话,往往都是耳旁风,学生记不住多少。
愤,《说文解字》曰:懑也。发愤忘食,说明求知的欲望很强烈。你若用心,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朱熹《集注》言: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这是主动思考才能有的状态。也就是说思考是要解决问题、作出决定或取得理解,有意识、有目的。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提示一方面,却不能推知类似的其他方面,对这样的人,就没必要再教了。自己都不开窍,教人如何引导。反,类推。朱熹《集注》:反者,还以相证之义。
这是诲人不倦吗?朱熹《集注》说:
上章已言圣人诲人不倦之意,因并记此,欲学者勉于用力以为受教之地也。
人容易对知识依赖,一旦遇到不知道的或不懂的,就条件反射地寻求外援。这种情况,看似好问,其实所获得的都是死知识,其思维能力没有任何训练与提升,时间久了,耽误的是自己。
图源: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