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什么都需要抢时……
当什么都需要抢才能得到时,是不可能考虑“吃相的”,也是会不择手段的,尊严的定义也会加以改变!
记得孩子大学四年,从藏龙岛到南湖校区,应该属于近的,但因为那时必须从光谷转车才可以到达校园,所以很少回家。光谷的公交车站永远人满为患,永远人挤人,哪怕从起点到终点,车上都是人贴人,让人窒息。
(当年光谷公交站场景)
回家的路很难,于是孩子不愿意回家,她可以不挤车回家,而我作为家长不去学校看看孩子心里放不下,所以每周我都要去体验“肉夹馍” 的滋味。因为健康原因,不能久站,更不能在空气不流畅的拥挤车厢内久站,尝试过没有座位的滋味,没几站就会晕倒 。
因为自己坐车基本是从起点坐到终点,耗时不堵车也要近一小时,而起点的光谷广场,车站前等车的人常常都是堵了一半路面,没办法只能在起点上车时拼命抢上去。倘若中途上车,多半车是不会停的,就是停下,也没有办法上去,因为满满的一车人,就差车门难关上了。
好在自己是从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过来的人,虽说不再年轻,也没有体力与年轻人抢,但那个年代练就的坐公交的抢车技巧还在,每每车还没进站,就可以判断它大致停靠的方位,然后用最快的速度跑上即将开启的车门前,第一个上车找到靠窗口的位置坐下,这一坐就是起点到终点。
(对面车站和人行天桥)
每次与孩子一道回家,都是我先上车把位置抢到坐下,她才姗姗上车,然后批评我不该抢,站就站吧!要知道在拥挤的车上,我是站不得的,而她自己也因为坐车难基本不回家。大学四年,与外地同学比较,虽然家近在咫尺,但回家的次数不见得有他们多。
谁不想有绅士风度,谁不愿彬彬有礼,可条件不容许的情况下,只能去适应,资源有限也只能去抢了,这么长的车程,如果没有座位在拥挤中晕倒,会更加难堪和没有尊严!所以,我宁愿在车还没停稳,一窝蜂的抢上车的情况下,拼尽全力,不然还真的就不用回家了,等下一辆同样如此,直到收班,人永远都那么多!
(过人行天桥也堵)
孩子毕业了,光谷也通了地铁了,交通大为改善,不用再为乘车发愁,也没有人再去抢着上车,车上座位随意,车厢干净整洁,偶有人多时,人们会主动为弱者让座。乘客还是那些乘客,都变得彬彬有礼和讲究秩序了!从某种意义讲,是环境造就的人。
如今物质丰富,什么都可以买到,只是钱多钱少的问题了,如果不是生活必须,一般是不会去抢的。疫情封城期间,贵了少买,难买的大不了不买,吃面条也过来了。至于政府补贴的福利消费券,在疫情结束时没抢过,抑或不属于老人们参与的范畴,春节期间的消费券亦是如此。
(现在的光谷广场)
而今天当我们关注到消费券时,本意这是一项好的惠民行动,应该是福泽惠及所有的市民,让他们体会到关怀,而不是各显神通的去抢,那样吃相有点难看,也不利于市民有礼素和规则的养成!
别什么都想着让人去抢,抢是物质匮乏的表现,更是合理配置资源和规则的缺位!至此,忽然想起当年的购粮证、购煤卡、豆腐票、肉票、粮票、以及春节期间增加的物质供应来,那时虽然物质匮乏,但发放井井有条,不需要你去抢,老叟无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