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2杜甫五律《山寺》读记
杜甫五律《山寺》读记
(小河西)
此诗当是杜甫乾元二年(759)秋作于秦州。山寺:指秦州东麦积山一古寺。该寺东晋时名无忧寺,北魏名石岩寺,隋文帝赐名净念寺,唐代更名应乾寺。宋徽宗赐名瑞应寺后再未改名。杜甫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游览该寺乘兴作此诗。【《方舆胜览》卷69天水军:“麦积山,在天水县东百里,状如麦积,为秦地林泉之冠。上有姚秦所建寺。杜甫秦州《山寺》诗'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即此山。”】
山寺(杜甫)
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
乱石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山园:《北齐书-文襄帝纪》:“每山园游燕,必见招携。”《杂诗》(唐-张说):“夕卧北窗下,梦归南山园。”
麝香:指麝香鹿。其腹部阴囊旁有香腺,分泌物香气极浓。
石竹:草本植物。《仙萼池亭侍宴》(唐-沈佺期):“闲花开石竹,幽叶吐蔷薇。”《宫中行乐词》(李白):“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金桃:黄桃。《述异记》(梁-任昉):“日本国有金桃,其实重一斤。”《寄朱拾遗》(唐-齐己):“一闻归阙下,几番熟金桃。”
悬崖置屋:《玉堂闲话》(五代-王仁裕):“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岗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石,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其形如农家麦积之状,故有此名。其青霄之半,峭壁之间,携石成佛,万龛千室,虽自人力,疑其鬼工”。
上方:山顶;上界;僧之方丈;借指寺庙。《宿北山禅寺兰若》(唐-刘长卿):“上方鸣夕磬,林下一僧还。”《题道光上人山院》(唐-张祜):“真僧上方界,山路正岩岩。”
秋毫:鸟兽秋生之细毛;喻细微之物。《孙子-形》:“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观放白鹰》(李白):“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
大意:山野寺庙里和尚剩下很少,通向野寺的路狭窄而陡峭。(“野寺”、“山园”皆指寺庙。互文。“残”应理解为“剩下的”。玄宗崇道抑佛,寺庙不景气。也有战乱影响。)麝香鹿在石竹丛里安睡,鹦鹉在啄食金桃。人从乱石中穿过,悬崖上建的屋宇很牢靠。傍晚时登上山顶高高的寺阁,能望见百里之外秋毫。
诗意串述:进入山寺,首先看到僧少,路又细又陡。接着,看到麝香鹿在石竹上安睡,鹦鹉鸟在吃桃子。麝香鹿是一种胆小、敏感的动物。这儿的确是一个安静的世界。再往前走,人从乱石中穿过,还看到房子挂在悬崖峭壁上。再往上,天已傍晚,作者登上山顶“重阁”,放眼四望,好像可看见百里之外的秋毫。(夸张。“百里见秋毫”亦李白诗句。)全诗句句写山寺。仔细读,似乎又不止于此。华州辞官意味杜甫对仕途绝望。以后的路如何走?杜甫一定反复思考过。走在山寺中,杜甫看到寺庙的路又细又高还要从乱石中穿行,但却非常安静,连麝香鹿都可安眠,鹦鹉鸟也可逍遥。居处虽在悬崖上却也很牢靠。到寺庙做个和尚不也很好?这儿没战乱,宿处牢靠,生活平静,不再漂泊。而且,如修炼到一定境界(到了“上方”),世间啥事不都看清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