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记|公开场所,不防这样照看孩子

放假了,都看看吧,方便带娃出门~
未经学习,孩子都是这样的,没有任何的安全意识与危机意识,也不大懂得自我保护。不清楚周边的潜在危险。带着这样的孩子出门,我们往往会是为孩子闯红灯而头疼,也会因孩子不小心闯祸被人责备而难过,乃至于陷入自责漩涡,质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会带娃儿。其实,我们不是不会带孩子,也不是我们家孩子太过于顽劣的了,而是我们家的孩子,还没有学会怎么来去处理这类似的事儿。而我们却没有在出门前往各等公开场所之前,就去给自家孩子打上几支“预防针”。他们的意识里头,压根就不知道那公众场所与自己的家,是不大一样的。
所以说,在出门之前,我们一定要去告诉自家的孩子,我们即将去哪里,做些什么事,在那过程中,我们都要注意些什么。把可能发生的事儿,都提前告诉孩子。把必要的注意事项,都提前告知于娃,嘱咐他们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必要时候,我们可以在家预演,观看视频,讨论人多容易走散、万一走散找不到妈妈怎么办、怎样避免被人贩子抓走、如何避免被车撞等。而这,较为适合年纪大一些的孩子。这是因为,年纪大一些尤其是七岁以上的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了知,相对而言是要多一些的了,他们多半也是懂得了对话题进行相应的思考与探讨。其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与词汇存储量,也已是有所发展的了。对于个别孩子来说,三四岁就可开始进入相应话题的讨论与思考。
对于三岁以下的孩子,在出入各等公开场所之时,我们则是需要多费心。这是因为,三岁以下的孩子,多半都是没头没脑的呆子。说这年纪的孩子是没头没脑的呆子,并不是说他们很蠢,而是说他们那年纪就是那样的横冲直撞。他们只管长驱直入,颇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与此同时,我们与他们交流起来,也是颇为的费劲。用嘴巴说吧,他们可能只是听懂了语言,但不知道怎么去操作,以至于在有的时候,就是简单的“靠边走”,他们都是听不大懂的呢;直接用行动吧,孩子可能会是逆反得更厉害,三俩岁的孩子就是喜欢冒险,到处蹦跳奔跑的时候。也因此,我认为,对于这年纪的孩子,我们更多是需要在他们的身后,紧紧跟着。放手让他们活动,就尽可能地选择安全之地。各等公开场所,诸如偌大广场等地,着实是不大适合的呢。
其实,三岁以下的孩子活动空间,不需太大。他们眼里的大海,就是我们心里的小溪。我家孩子两三岁之前的活动空间,基本就是小区楼下,百来平米的空旷屋子里,三十来平米的小院。偶尔的,我会带着他出去商场、图书馆、别的小区等场所。我们很少去那人多嘴杂的广场、公园等地方。一般而言,广场公园等处所汇聚的人,较为杂乱,而诸如图书馆等场所汇聚的人,相对来说要好一些。像图书馆、新华书店等区域,基本都是封闭的場域,出口不多,把关甚严,孩子不易被偷走。公园广场等地则是汇聚各等人色,熙熙攘攘,杂乱无比,孩子若有走散,很容易就被人贩子给盯上,并火速被带走。据广场贩卖小吃的人说,那些人贩子抓了小孩,就藏在衣服里头,悄无声息就将其给火速带离广场。广场人来人往,声音嘈杂,孩子就是有哭,那哭声也容易被其他声音所盖住。
其次便是,我们要清楚知道的是,对于低龄儿童来说,在公开场所乱跑,其实是相当正常的事儿。这不仅是因为他们的内心深处,并没有任何的规则意识,也不大懂得自我保护,不清楚周边的状况。重要的是,他们并没有任何的乱跑想法。孩子多是这样的,见到人多、空旷、热闹、新奇等场所,就是表现得心儿悦惬,会手舞足蹈,会恨不得快速挣脱大人而放手奔跑。可,作为大人的我们,就要有足够的冷静,来去定住孩子,让孩子尽可能的在自己眼皮底下活动。
必要时候,哪怕自家孩子因此而不开心了,都在那待着,撕心裂肺的号啕大哭了,我们也要定住他们,抱住他们,并引导孩子去观察当下场所。观察周边,让孩子对自己所处的境况,有所了解。这不仅是为了防止孩子在乱跑中摔跤、走散、被坏人盯住,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直观教孩子去认识外边世界,了解自己所处的这个环境,让自己的言行举止,尽可能地契合于当时的那个环境状况。世界是自己的,世界也是别人的,我们理应从小就学会适当性地为他人着想。我们自身的痛快与惬意,不该是以干扰他人为代价。
就我而言,在一些场所,比方说菜市场吧,面对想下车子到处蹦跳的两三岁孩子,必要时候,我会很严肃地告诉他说,宝宝,就在车子待着,哪儿都别去。不要下地。这儿人多,一不小心,妈妈就找不到你了。那你就见不到妈妈了等等。也许,我的这些言语,会让孩子内心深处,留有负面影响。但,较之于孩子的生命安全,我想,这程度不深的负面影响,是可以的。在陪伴孩子的生命成长过程中,没有谁能够做到,不曾给予孩子负面影响的。原生家庭对于一个生命的影响,从来都是正负相随。在这期间,唯一的差距,大概便是父母对于孩子的这份影响,究竟是负性多一些,还是正向多一点。
教育虽说要去呵护孩子的心灵世界,但在必要的时候,我们是可以给予孩子生命少许负面影响的,而这只是在两权相害取其轻的非常时候。这就好比是说,在红灯面前,我们就是采用控制手段来要求孩子就此停下,惹得三两岁的孩子号啕大哭,对着我们拳打脚踢,那也好过让孩子直接去闯红灯。也许,不是每一次的闯红灯,孩子都能倒霉,但生命就是这般的样子,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等到万一到来之时,一切就都晚的了。何况,我清楚知道,只要我有去引导孩子学习与生命有关的课程,终有一天,他会懂得释怀,而且事实证明,我家孩子并没有因为我的这句话而心生惧怕。他知道妈妈是真心为了他好,以至于后来的每一次出门,他都懂得在车子老实待着,等候母亲将蔬菜水果等,都给搬儿童车去。我经常拉着儿童车及孩子去买菜购物。
倘若是在出门坐车,我则会与孩子交流那些穿着制服的人儿,告诉孩子说那是车上的工作人员,遇见事儿,我们就可以去寻求他们的帮助。其实,在任何一个公共场所,我们都可以这样去做,让孩子在观察中学会识别那些人是可以亲近的工作人员。如在过马路的时候,我会指着那十字路口指挥车辆人群的交警,与孩子说,那是交警叔叔,哪天迷了路儿,我们就可以去找他们,向她们问路儿。当然,在这人世间并不排除个别的群体,会是穿着制服来伪装相应工作人员,进行各种非法活动。但我觉得,在诸如火车工作人员、都市十字路口处的车辆疏通员等,他人一般是无从伪装的。在中国,人贩子等群体,还没有大胆无畏到要去冒充国家公职人员。冒充国家公职人员干扰国家秩序,那是要受重罪惩罚的。
有的时候,遇见只有自己一人带娃出门的时候,我一般是轻装上路的。我不会往自己的行李箱或手拎包,放置太多的东西。在都市的时候,隔三差五带着孩子去趟商场,我一般是与孩子在商场隔壁吃饱了一顿之后,再去选购食物,并将那些食物给放到偌大儿童车去。我家的儿童车为朋友所赠,是老古董来着,现在市场基本是要绝迹的了,但它稳到我能坐上去,大到大米、西瓜等都能放进去,然后孩子就在那旁边待着。两岁多的孩子已是能坐的了。那时,他可喜欢坐在儿童车里,帮我守着各种蔬菜水果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及可能的潜在危险,我一般是不去集市购物的。集市的人,较为杂乱。商场监控较多,也有可供孩子乘坐的车子。只要我们不将孩子给扔到一边去,随便他们在商场肆意奔跑,孩子是不大容易走丢的。
若是长途旅行,除了日常必须品,我一般是不买东西的。出门尽量不带太多东西,回家也不买太多东西,这是为了避免自己在候车的时候,转车的时候,忙着照看东西,却顾不了孩子,或忙着拎东西,没有太多力气来去紧抓孩子,导致孩子轻易挣脱自己的手儿。带着孩子出门,其实,能够拉紧孩子,就很不容易的了。较之于孩子,我觉得,那些或美或好的旅行之物,倒是显得逊色了不少。当地的特产、手信等,纵使需要,亦可快递。但孩子在路途丢了,那可是斗大的事儿。孩子经由我们来此人世,在他们获得能力闯荡社会之前,我们既有责任,也有义务给予他们安全等方面的照顾。人身的安全,重于泰山。
也因此,我认为,带着孩子出入各等公开场所,尤其是人多而挤的地方,比方说广场吧,更要留心一些。倘若只有自己照顾孩子,那就不要把手机给端拿出来,刷微信、看微博、拍照片、录视频等完全可以是在家里完成。就我而言,我一般是在家里写文章,更新网络资讯,与人交流对话。孩子就在我的旁边玩玩具。人在公开场所,包括与孩子打球,我一般都是不带手机的。我并不觉得资讯要比自己当下的生活重要。在这人世间,绝大多数的事儿,都不重要,也不着急,我们完全可以是略微等等,缓缓答复。事儿若是真的危了,那手机于我,亦是并无多大助益的了。
还有就是,如果可以,在广场嬉戏的时候,我们也许可将手机给调为静音,避免在接听手机的瞬间,孩子就跑了,孩子一旦跑了,那小个子在人群是容易丢失的。好比是说深圳等地的广场吧。就简单的节假日,附近居民带着孩子出去走走,就有孩子会在瞬息之间便丢了。这都是经常在那卖各种美味的推小车的底层人告诉我的,为此,她还特意提醒我要照顾好自己的孩子,不然,孩子真丢了,找工作人员都很难要回孩子的了。
有些社会阅历的人都会清楚知道这一点,在公开场所,求助于工作人员是下下策。我们父母自身做好,防范于未然才是重要的。所以,我认为,出入公开场所,若是陪同家属多一些,那就务必要将工作任务,给分配好。其中一个身强体壮、能跑善走的大人,就专门盯着孩子的活动。这种盯着,可不是简单的看着孩子在玩耍,而是既要确保孩子在自己的视线范畴,更要确保自己能够快速就抵达孩子身边。不论都市还是乡下,抓小孩的人贩子,那速度,可不是一般的快。
实际上,不论南方还是北方,我这周边的大人,都经常与孩子交流人贩子等话题,让他们尽可能远离不认识的陌生人,不要独自前往偏僻的地方玩耍。就我而言,我家孩子虽小,但,我也经常与他交流人贩子、公安局、交通规则、小偷等与自己的安全、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我觉得,懂得照顾自身、清楚自我保护、出门注意安全、走路靠边走、不在马路玩耍等,比获得某技能大奖,要重要而核心多了。在这人世间,与生命安危相关的课题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便是,带着孩子出入诸如图书馆等相对安静的场所,那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娃儿,也会旁若无人地在那活蹦乱跳,大声喧哗,到处横冲直撞。那我们就要在孩子大声喧哗的瞬间,就赶紧地拉住孩子,乃至于抱走那孩子,将其给带到不影响他人的地方待着,给予必要的解释,告诉孩子说,“放低声音说话。这太多人了,他们都在安静看书。我们不去影响他们”。重要的是,我们在那时候的说话,就要尽可能地降低音量,必要时候可以将手指给放嘴边去,告诉孩子说,“嘘”。这一招对我家孩子很管事。多去几次那些场所,多提醒孩子几次,多示范几次,他就慢慢学会了要在图书馆等地保持安静,说话小声,走路慢点。一般而言,大人与孩子交流的那个时间,要温柔而坚定。内在不生气,也不觉是丢脸。孩子就容易学会。
在这过程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很多妈妈以为用嘴巴告诉孩子说说话要小声,孩子就准能学会说话小声。其实不然。对于一些孩子,尤其是低龄孩子来说,我们怎么用嘴巴说说话要小声,他们多是不知怎么做才是说话小声的。这是因为父母在那当下缺了示范,即,我们在那当下就要去给孩子示范,我们怎样说话是大声喧哗,怎样说话是小声了。低龄孩子的内心深处是没有“大”“小”概念之别的,他们就是听懂了父母的语言指令“大声说话”、“小声说话”,那也极有可能会是在那时候就操作不了,导致没法行动。
也因此,我认为,对于低龄儿童来说,在公开场所,面对孩子言行举止的不够恰当,我们不仅要去说道理,更是要去有所示范。包括不要乱扔垃圾,我们都要在第一时间就帮孩子将被扔地上的垃圾,给捡起来,然后将其给放到相应垃圾桶,平和而无批评地告诉孩子说,不要的东西,请扔这儿。这是垃圾桶。我家孩子在出门的时候,就很清楚地知道垃圾要给扔往垃圾桶,但他不大懂得要去分类。一般的场所,那垃圾桶的匹配,尚未完备到种类齐全。我相信,往后的日子里头,孩子是可以慢慢学会对所扔垃圾进行各种分类的。

说明

1、公号文章,欢迎分享至微信圈与微信群,但不可挪作商用,转载需授权;

2、公号图片,除却特别注明出处,余者皆为安水如所摄;

3、育儿咨询前,请先阅读相关注意事项,以避纠纷;

4、读文时,切勿拘泥于字面意思,如有误读、错读、曲解文意、个人思想投射等,与我无关,只因,一百个读者,一百个哈姆雷特;

5、平台一切文章与观点,仅供参考,并非绝对的正确,在这人世间,人的观点,怕是没有绝对的正确;

6、如有疑惑,请微信联系我(1342474111),如有纠纷,最终法律解释权归属于“茉域茗香”微信公众平台(平台之前有说)。

最后,感恩,祝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