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二批) 福建省—-— 龙岩市新罗区万安镇竹贯村
座落于龙岩市新罗区万安镇北部崇山峻岭之中的竹贯村,是闻名遐迩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地处国家A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南麓,距离万安镇集镇25.5公里,是国家3A级景区。从龙岩城区驱车行驶到此全程约100公里可到达,历时一个半小时左右。
近日小编听说竹贯村是户外游活动的好地方,特此到这里过去曾被人们叫作龙岩“西伯利亚”的万安竹贯村来采风。当一踏入村口,首先放入我们眼球的是这里有一大片文化古迹,有高高横亘于竹贯溪之上的古廊桥——保定桥。桥体石拱券上方镌刻“浪门金锁”四字楷书阴文,还有座紧村口的积灵宫又称十二公王庵,是竹贯村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宋末,元至顺元年(1330年)重修。接着往下走是矗立于河中央的明代古建筑观音宫,观音宫四面环水,面朝村头,背倚保定桥,呈宝塔形三层叠木结构,据了解它是始建于宋末、重修于元至正元年的积灵宫是竹贯村内最古老的建筑,重檐歇山式葫芦攒尖顶,历尽百年岁月现还保留完好。
在放眼周围看景引人入胜的是一片马尾松林景区,有山间沟壑溪河相伴,涧水哗啦啦流淌声不绝于耳,这里环境优雅,郁郁葱葱,曲径通幽,仿佛进入到仙境中。松林景区中还有5棵红心马尾松树龄已有300年以上,一棵棵参天古木,高大挺拔,枝桠繁茂,碧绿滴翠,清风吹过,轻轻摇曳,远远望去,一株株松树像一座高耸入云的宝塔,树干虬劲,扶摇直上青天,凌空展开的绿臂欢迎我们的到来。
再下个看点我们来到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关帝庙,门楣上方悬挂有“宣文继圣”四字,位于竹贯村中部、竹贯溪西岸的节孝牌坊,立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呈东西坐向,主要为花岗岩石料,宽8米,高8米,为三开间牌坊建筑,属于清嘉庆帝颙琰颁旨,据传当时是为表彰竹贯村已故儒士温大绍妻曾氏节孝有方而建,在龙岩境内现存为数不多的最完整的节孝坊。竹贯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个古村文化深厚底蕴的地方。
当我们步入村中,美景应接不暇。建筑沿溪而建,村民临水而居,一户户沿溪而建的水畔人家,这里古屋倚山傍水,都是青砖条石,宅阔庭深,花窗雕梁,古色古香,小桥流水人家,还有壁上石刻捷报,祠堂前旗杆,白墙黛瓦,飞檐翘角,炊烟袅袅好一派人间自然景象,处处都给游人留下百年古村落的宁静与祥和。在此还可以发现到这里每一幢古民居,都是艺术的结晶,每一幢古民居,都有着悠远的传说故事。
村庄上主河名叫竹贯溪,河道蜿蜒,潺潺流水,溪水清澈可见底,溪道上条条鲤鱼儿悠闲自得地游着,在溪水流经处,时不时有几块大石头挡于其前,溪水撞击,浪花四溅,传来阵阵涛声,还有一部古老的水车在溪水的冲力下缓缓地转动着,吱吱呀呀响着,溪水静静地、不停地流动着,这里独有的乡村景色无不给人带来的是美丽暇想。
竹贯村是国家级古村部落,古称《九龙村》。相传元朝末年,朝廷昏庸,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百姓们为图生计,纷纷揭戈起义,以陈友谅、朱元璋、为首的《白莲教》声势浩荡,席卷中原。百姓们为避战乱,大量难民南迁入闽,先后有《黄陈郭廖郑滕赖邓温》九姓人在此居住,故称《九龙村》,历经几百年沧桑,现只留温、邓二姓定居,至今己有700年之悠久历史,其余七姓终因未得吉穴而移居别地。
竹贯村户籍人口大约700余人,通行客家话,有别于新罗区其它乡镇方言。竹贯村海拔近900米,位于梅花山腹地,新罗、连城和上杭三县交界处。四周群山环抱,山高树茂,翠竹林立,溪流环绕,空气清新,是个天然氧吧之地。自然生态保护完好,享有闽西“深山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和世外桃园美誉。这里看点多多,让你感受别有一番风情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好地方。这里远离城市喧嚣,是市民调节心情,户外游最 佳选择地之一,
小编从竹贯村一家“农家乐”(竹韵楼森林人家)的老板了解到,由于该村文化古迹多多,生态自然美、错落有致的古民居部落景观以及秀丽的田野风光吸引了八方游客,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年来此游客人数大约有四万,日均在100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