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详注第六十九章

原文:善为士者不武,

王弼注:士,卒之帅也。武尚先陵人也。

今译:士,是兵的统帅。使用武力是崇尚侵犯别人的。

原文:善战者不怒,

王弼注:后而不先,应而不唱,故不在怒。

今译:跟随而不争先,回应而不先出声,所以不以愤怒来发起争端。

原文:善胜敌者不与,

王弼注:与,争也。

今译:与,就是争战的意思。

原文: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王弼注:用人而不为之下,则力不为用也。

今译:用人而还要地位凌驾于别人之上,别人的力量就不为所用。

备注:(1、六十六章“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2、苏辙《老子解》:“士当以武为本,行之以怯。若以武行武则死矣。圣人不得已而后战,若出于怒,是以我故杀人也。以我故杀人,天必殃之。以吾不争,故能胜彼之争。若皆出于争,则未必胜矣。人皆有相上之心,故莫能相为用。诚能下之,则天下皆吾用也。”)

原文:是谓配天古之极。

今译:这是符合天道的,达到自古以来的极致。

全文今译:为士;担任将帅。不与:不争,不正面冲突。

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武功;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发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与敌人使蛮力拼争;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卑,好像地位在对方之下。这叫做不与人争的品德,是善于利用别人的力量,这是合于天意,达到了自古以来的极致。

(0)

相关推荐

  • 读《老子》王弼注|第68章

    第六十八章 善為士者不武, 士,卒之帥也.武,尚先陵人也. 善戰者不怒, 後而不先,應而不唱,故不在怒. 善勝敵者不與, 不與爭也. 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 用人而不為之,下則力 ...

  • 道德经详注第七十九章

    原文:和大怨,必有余怨, 王弼注:不明理其契,以致大怨已至.而德以和之,其伤不复,故必有余怨也. 今译:不明白如何处理契约,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形成大的仇怨.而以德来调和,关系或感情之前受到的破坏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历史上曾有人主张老子是兵书,确实很容易找到依据.老子书中讲兵事的内容不少,但不可看作单纯的兵家之书.老子所说兵事,与孙子所说的兵事,有根本的不同.孙子兵法 ...

  • 道德经详注第七十五章

    原文: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王弼注:言民之所以僻,治之所以乱,皆由上,不由其下也.民从上也 ...

  • 道德经详注第七十四章

    原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王弼注:诡异乱群,谓之奇也. 今译:诡诈.特殊.引起社会动乱的人和事,就叫做奇. 原文: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 ...

  • 道德经详注第七十二章

    原文: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王弼注:清静无为谓之居,谦后不盈谓之生.离其清静,行其躁欲,弃其谦后,任其威权,则物扰而民僻,威不能复制民.民不能堪其威,则上下大溃矣,天诛将至.故 ...

  • 道德经详注第六十八章

    原文:善为士者不武, 王弼注:士,卒之帅也.武尚先陵人也. 今译:士,是兵的统帅.使用武力是崇尚侵犯别人的. 原文:善战者不怒, 王弼注:后而不先,应而不唱,故不在怒. 今译:跟随而不争先,回应而不先 ...

  • 道德经讲义-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则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古人用兵 ...

  • 《道德经》通读 第六十九章

    <道德经>通读   第六十九章 原文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此章名曰:哀者常生 ...

  • 道德经详注第七十六章

    原文: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 王弼注:强兵以暴于天下者,物之所恶也,故必不得胜. 今译:强大的武力是以暴力的毁伤作用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