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意外出土的南宋窖藏瓷器特展
南宋窖藏
1991年9月20日,四川省遂宁市金鱼村,村民王世伦正在自家的承包地里翻土。突然嘣的一声,一个绿色的类似于瓷器“耳朵”的物件被挖了出来,由此,在这里震惊中国田野考古学领域和古陶瓷界的南宋窖藏破土而出,这些来自南宋年间的宋瓷珍萃缓缓睁开了沉睡七百余年的眼。
2018年7月,在北京中国园林博物馆,这片南宋的美瓷终于来到了北京,特大展《湛碧平湖 千峰翠色—四川遂宁金鱼村南宋窖藏瓷器精品展》随即缓缓开幕,像人们一展南宋美瓷的神秘面纱。本次展览由中国园林博物馆和遂宁市博物馆联合主办,精选遂宁市博物馆馆藏100件宋瓷精品,其中一级文物19件。
今天老猪走进这里,亲身感受考古发现的文物带来的视觉冲击和震撼,并发送实拍的文物与各位共享,为传播中华文明贡献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作者/拍摄:@老猪的碎碎念
打卡点:北京,中国园林博物馆。
行脚博物馆系列之南宋窖藏。
此为当年发现这片南宋窖藏的现场图
这次金鱼村发现的窖藏共出土瓷器千余件,是迄今为止全国最大、价值最高的宋瓷窖藏。它们展现着我国宋代陶瓷烧造工艺的巅峰水平,反映着宋代文人士大夫特有的文人气质和审美情趣,是镌刻着“宋代记忆”的蜀地遗珍。
下面老样子,咱有图有真相重点介绍一下其中的精品美物。
这件为《南宋龙泉窑青釉五管瓷器》其白色胎略泛灰,通体施梅子青釉,釉层较厚,釉面光洁滋润,腹部有少许开片纹。
此器物的功能及定名,学术界未达成一致的意见。目前除遂宁窖藏外,只有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有相似器物,颇为罕见。
这件出土于四川省遂宁市的金鱼村的南宋大蟾蜍,是一件水盂,为国家一级文物。
器身塑造成了三足蟾形,甚为精妙,其中空背部开口,蟾头采用堆贴、刻划花装饰,三足采用捏塑、粘接、刻划花手法,背部模印细密乳丁纹。白胎,施青白釉,蟾眼部以褐釉点彩。三足足底无釉露胎。有意思的是,这件器物为南宋的匠人随意捏造而成,并不是批量生产的量产品,可谓匠心独具、刻意求工的瓷塑佳作。
此件《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堆塑凤首流研滴》甚是抢眼,其造型精美,短颈小口,直腹浅圈足,其流贴在肩部甚是优美,在另一侧肩上腹部精巧的附一曲柄。最值得称道的是,其曲流作凤首,凤目为褐釉点彩。可谓绝伦。
在古代,水注是文人文房四宝的必备品,功用是给砚池滴水,故而原名为砚滴,此物无论外形还是釉色上看,都是南宋时期一件不可多得的精巧的文房雅器。
而这件则是被最先发现时打断“耳朵”的瓷器,他是《南宋龙泉窑青釉龙耳簋式炉》,其造型为仿商周青铜簋,敝口微撇,薄唇,束颈,下腹外鼓,夔龙形双耳,圈足向内弧收。
此器制作精细,形体匀称,端庄秀美,全身施梅子青釉,釉层厚,色泽滋润。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南宋精品瓷器。
此件为景德镇窑青白釉刻划缠枝花卉纹带盖梅瓶
这件来自于遂宁市博物馆南宋窖藏的茶碗儿是国家一级文物,产自于四川广元磁窑铺的广元窑口,其口径11.4厘米,足径3.4厘米,高5.1厘米,敞口,圆唇,斜腹较直,小饼足。
浅灰黄色胎,胎骨轻薄,黑褐色釉,外壁近足部和足部未施釉,釉面有白色、黄褐色条形玳瑁纹甚为精美,在将近千年的岁月后竟然还熠熠发光,实属绝伦。
本次展览既是对宋代瓷器文化的一次深度解读,也是对文物保护和发展的一次深刻践行,是宋瓷为历史爱好者们奉上的一场以历史为媒,以文物为介的文化盛宴。从而让我们有可能透过如碧如玉的宋瓷,与历史对话。
作者/拍摄:老猪的碎碎念
谢谢观赏,喜欢请关注。
下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