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军与汉王朝的较量 本文正式介绍黄巾军的起义
上一文中已经介绍了黄巾军起义前的背景,本文正式介绍黄巾军的起义
东汉恒帝光和六年太平道的势力已如日中天。张角的野心蠢蠢欲动,一场以推翻汉王朝为目的的大规模起义正在酝酿之中。
难道偌大东汉朝廷就无人察觉吗?实际上,早在两年前,司徒杨赐就上书说到太平道问题,认为张角欺骗民众,扩张势力,心怀不轨。他还指出,如果现在镇压太平道。恐怕会马上引起骚乱,不如先遣散了一些前往投奔张角的教众回故乡,以此削弱张角的势力,然后再诛杀张角等首领,将起义扼杀于摇篮之中。杨赐眼光看的很准,方法也很不错,但这份上书却没有得到回应。不久后,司徒劝刘陶再次上书言张角意欲作乱之事,提到张角势力如日中天,而州郡官府却假装不知道,更不准备揍报中央。他建议汉灵帝公开发布悬赏捉拿张角等人,如果地方官员不作为,则与张角同罪。这份上书同样没有得到灵帝的回应,似乎对太平道之事毫不在意。刘陶上书中有一点非常值得注意,那就是地方官员们对张角的纵容态度,史载他们误认为张角的举动是在教化民众向善,但事情应该没那么简单。如果进行合理的推测,张角能够肆无忌惮的发展势力,而地方官府又能成为其保护伞,必须是在地方官员对他有所了解和交集的情况下才能做到。也就是说,张角鼓动下层大量的流民的同时,与中上阶层的人也有密切交往,从黄巾军的将领姓名也能发现问题。
东汉时期,取名有贵一字贱二字的习惯,双字为贱上层人家决不会用。熟悉汉末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当时文臣武将姓名多是单子。唯独在黄巾军中,既有波才、韩中,赵弘等单字名,也有马云义、张曼成等双字名,可见其成分复杂。结合太平道势力渗透宫内的情况来看,甚至可以断言,不少地方官员本身就是太平道信徒,这是黄巾之乱非常特殊之处。
东汉之后,以宗教为名爆发的民变不在少数,如元末红巾军起义,清代白莲教起义,晚清太平天国起义。但这些宗教基本只能影响下层和团结下层,朝廷中无人会去信奉白莲教或拜上帝教。黄巾之乱则不同,其影响力由上至下,既团结了最基层的流民,又拉拢了中层官僚世族,影响力遍布到地方官府直接渗透进汉王朝的中央。
尽管黄巾之乱的烈度和持续时间都不如后面所说的那些大,但从纵向影响力而言,却是空前绝后的。
朝廷搞谶纬、讲天命来凝聚人心,张角同样能靠这些来扩大自己的组织。起事之前,黄巾军总指挥马元义等人先集结荆州、扬州流民数万人预定在叶县会师后举事。同时,马元义频繁前往京师,与宦官中常侍封迅、徐凤联络。以二人为内应,约定于甲子年三月五日内外同时发动举事,摧毁汉王朝,建立新政权。同时,宫中多名信奉太平道的宦官、侍卫也都与马云义约定共同起义。待到万事俱备,神秘的谶言随之出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当时上至国都洛阳下至各地州郡,尤其在官府衙门机构的门上、墙上皆出现了以白石灰写成的“甲子”二字。
甲子年就是即将到来的东汉光和七年。东汉光和七年,这个甲子年注定是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
就在全国各地的黄巾军准备揭竿而起的前夕,年初太平道内部便出现了叛徒,叛徒名唤唐周,他向朝廷告密,将张角准备起事、马元义联络京师教徒里应外合等种种阴谋阳谋全盘托出,并提供了太平道首领名单。朝廷闻之大惊,立即下令逮捕了马元义,将其押送京城,以车裂酷刑处死。随后,灵帝下旨京师戒严,三公、京机总卫戍司令迅速展开大规模调查,上至宫廷内臣、朝廷官员下至京师百姓展开一场天罗地网式的大搜捕。但凡信奉太平道者,一律逮捕,仅在京师一地就处死了一千余人。随后,朝廷下令冀州官府立即在本州搜捕张角等人。
张角本打算于三月里应外合,同时举事,但唐周的叛变打乱了原定计划。张角在宫中和京城内应遭到毁灭性打击。各地也开始对太平道进行镇压。形势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即使出现重大变故,黄巾军仍发挥出强大的组织力和号召力。随着张角发出紧急号令,遍布八州的三十六个军区,十余万教徒,每个人都包裹黄巾作为标志,同时举兵,一时遍地烽烟,黄巾如潮,东汉政府将其称之为黄巾贼,而黄巾军席卷八州,又如飞蛾一般源源不绝,故又称为蛾贼。
黄巾军与东汉朝廷的对决正式拉开序幕。在这场争夺天下的角逐中,谁又能笑到最后?
东汉光和今年二月,黄巾之乱正式爆发,张角根据太平经中天地人三统思想,自称天公将军、二弟张宝称地公将军、三弟张梁称人工将军。遍地烽烟,黄巾大潮以风卷残云之势,一路攻城夺寨,斩杀官吏,焚烧官府,州郡官员大多弃地而逃。史称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势如破竹的黄巾军很快攻占河北地区的多个州县,就连宗室安平王刘旭、甘陵王刘忠都被黄巾军俘虏。冀州地区黄巾军一路北伐,与当地黄巾军合流攻打广阳郡,斩杀幽州刺史。至此,冀州与幽州两地的黄巾军连成一片,声势日盛。与此同时,荆州南阳郡的黄巾军在渠帅张曼成率领下进攻渊城,斩杀南阳太守,控制南阳郡地区。汝南郡的黄巾将领波才、彭托也率军攻陷官府,率部进入颍川郡,直指洛阳。黄巾军虽来势凶猛,但东汉朝廷还不至于一触即溃,经过了初期的慌乱,朝廷也逐渐镇定下来,开始组织防守。
灵帝首先依仗的是外戚势力和皇后的兄长,破获马元义密谋的何进被任命为大将军,统领京师附近的军队防守洛阳。同时,东汉朝廷设置八关都尉,布重兵防守洛阳周边的八个关隘,防止太平道势力渗透京师地区。当年四月,汉灵帝下诏解除党禁,赦免了之前党锢之祸中受害了人士,并重新起用一批官员做好防卫工作,后朝廷开始商讨如何组织进攻。首先是动员地方组织私人武装参与讨伐黄巾。其次是把能够动员的汉军集结起来,任命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骏为右中郎将,卢植为北中郎将,组成中央直属的平叛大军,分头出击。四月,皇甫嵩、朱骏率领四万大军进入距离洛阳较近的颍川郡,意在颍川郡击溃此地的黄巾军,解除京师危机。没想到出师不利,黄巾军士气正旺,在统领波才的率领下,直接与朝廷平叛大军交战。朱骏部很快便被击溃,皇莆嵩也被波才的黄巾军围困,孤军奋战。关键时刻扭转战局的还是皇甫嵩。
北方的四月天气尚未回暖,大地仍是枯草丛生,深陷重围的皇甫嵩敏锐的发现波才部经过前期一连串胜仗,难免轻敌骄傲。他抓住时机,选定一个大风之夜,发动火攻突袭,火借风势,衰草迅速助长烈焰,吞没黄巾军营地。黄埔嵩部趁势杀出。黄巾军猝不及防被打乱阵脚,正撤退时,忽然被一队数千人的骑兵截住,这支骑兵的统领正是骑都尉曹操。随着朱骏、曹操援军到来,双方态势发生逆转,波才的黄巾军损失数万人,主力遭到毁灭性打击,只得率残部败走阳翟。官军乘胜追击,最终在阳翟绞灭了波才部,随后又转战西华,击破了彭托部,扭转了汉军与黄巾军的攻守之势。
随着颍川郡的黄巾军被剿灭,不仅京师危机解除,官军也很快转入反攻之势,黄巾军与东汉朝廷的对决已经趋于白热化。
(下一篇幅继续介绍黄巾之乱,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