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昔阳石马寺
山西昔阳的石马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是一年初冬时节,邢台大开元寺明憨法师带我们去昔阳拜访朋友,回程路过石马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去了那一趟让我很想写一篇石马寺的文章,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完成。《邢台非遗文化》这本书已经完稿,这个时间让我又想起了石马寺。
关于石马寺的文章很少,后来问了度娘,读到了著名作家二月河《昔阳石马寺》文章。文章中引用了元代诗人王构游石马寺后作五言律诗一首:“碧水孤村静,高岩古寺阴。僧谈传石马,客至听山禽。杯动疏松影,笳吹空谷音。夕阳城市路,回首隔丛林。”
石马寺,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城西南12公里的大寨镇石马村。石马寺是一处以石刻造像与寺庙建筑相结合的宗教建筑群。据介绍石马寺最早叫落鹰寺。北魏永熙三年(534),利用山岗雕刻石窟,便改寺名为石佛寺。
石马寺座落在石马山上,《昔阳县志》记载:“石马山,县西南三十里,谷中有石马泉、石马寺,里人乔宇诗沾岭南来是此峰。”寺前有流淌的石马河,寺院坐东向西,东高西低,中轴线由西向东,以石拱桥、石台阶、山门、铁佛楼、大雄宝殿、前亭、戏台为中轴线,除此还有六角亭、窟廊等建筑。
石马寺前有石桥,据县志记载为乾隆十五年邑绅赵庚修建。越石坊拾级而上进入山门,山门的两侧建有钟、鼓二楼,楼施斗拱五铺作。寺院以大雄宝殿为中心,殿建于高高的台基上,殿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大殿前置放石马一对,这对石马与寺院的名称有关,相传在唐代,李世民在此遇险被神马所救,便赐此寺石马一对儿,故易名为石马寺。在大殿的后面的巨石上建有六角亭,临亭眺望,远处群山起伏,近观石马全景。在大雄宝殿左侧有石窟廊,顶部的砖拱劵顶,形如蜗牛,弯转自由,砌工精巧,匠心独具。
寺内所有石刻造像均分布于三块巨石的七个崖面上,共有3个石窟178个佛龛、1300多尊造像,佛像最大的5米,最小的5厘米。北魏时期的造像主要有三个石窟、两个五米大龛、三个方形小龛,在石龛内刻有“大魏永熙三年”字样,由此算起石马寺石窟比云冈石窟仅晚70余年。
除北魏石造像外还有隋唐造像,主要有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十六罗汉等,分布在东崖、北崖及南崖北部,隋唐造像面形和服饰民族特色十分明显,特别北崖的观音造像,姿态舒展自如,比例均衡适中,具有唐代造像风格,雕刻工艺也十分的精湛。
石马寺石窟造像造型优美,刻工古朴精堪,有人说石马寺石窟与云岗、龙门石窟造像有异曲同工之妙,被专家称为“我国石窟艺术的小家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