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名中医许寿仁先生的学术思想及其贡献

业师许寿仁先生,系江西省南昌市著名老中医,毕生从事中医临床及中医教育工作,医名远播,桃李盈门,对祖国医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

先生祖籍皖歙,年轻时曾师事当地名医数人,及壮,学业有成,择居南昌悬壶问世,深受群众爱戴、在诊务之暇,广纳门徒。常助徒辈为医不能有保守思想,不要墨守成规,并以此自励,故常涉猎西方医学典籍,作他山攻措。

抗日战争前,国民党政府曾明令限制中医开业,妄图一举消灭中医。先生与全国中医同道发起呼吁,并与江西名医江公铁、吴公陶诸先生联名向南京国民党政府请愿。至统治者放开禁令,斗争始告结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先生由赣南返回南昌,创办江西中医学校并任校长,于1947年开始招生两届共80余名。后以私立教育经费筹措困难,先生慨然以自己诊金积蓄来维持教学开支,卒能使两届学生先后于1950年期满毕业,分布于江西各地为人民服务。

新中国成立后,先生拥护党,拥护人民政府,先后担任南昌市中医药学会主任委员及西医学习中医班负责人,公开验方,讲授医疗经验。后因积劳成疾,于1970年因病逝世,终年67岁。

先生从事中医一生,因诊务繁忙,不暇著述。我随师十年,亲聆教益,愿将先生学术思想经验,笔之于书。挂一漏万,错误之处,敬希同道指正。

一、攻读经典著作,坚持古为今用

先生藏书甚多,精心攻读《黄帝内经》以及《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常说《内经》是理论基础,《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临床辨证论治基础;医生不读经典书籍,基础不固,临床应诊茫然无所适从,犹如建筑高楼大厦,基础不固,容易倾斜倒塌。先生课徒时,常谆谆教诲必熟记经典。他同时重视预防医学,常以《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作为预防疾病指导思想。因而经常向病家宣传“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儋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等防病古训,深得病家信赖。

先生喜闭门静坐,运气养性,既能健身防病,又能治病。古人所谓“调息法”,即今之“气功疗法”。先生说这在《内经》早有提示,如《素问·遗篇刺法论》说:“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无数。”并说:“用此防病、治病,颇获效果,特别是治肾病等慢性疾病为然。”以后我在临诊时,曾试用这一气功疗法,治疗肾亏遗精患者多人,确有药物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先生在临床上常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等古训,作为临床指导,因此治疗用药,以扶正培本为主。

先生医疗经验丰富,如一孕妇门诊求治,自述腹痛颇甚,师诊之,我问是否即将分娩之象,师说:非分娩,乃食滞于中焦。问之果然,患者自述二日前饱食糯米糍粑,食后就觉腹中不舒,翌日就痛起来,大便已二日未解。询何以知其为滞食?先生说:六脉沉实有力,舌苔厚腻,痛甚绵绵不止,与阵痛迥异,故知为食滞。先生即处以大承气汤加山楂、神曲、麦芽、砂仁等药,一剂给服。我惊而问之:“妊娠之妇,能服攻下药吗?”先生说:“《内经》不是已讲过,'妇人重身,毒之何如’与'有故无残,亦无残也’,应中病则止。”第二天患者来复诊,自述服药后,大便得通,腹痛全失,逾月后,安全分娩。

先生擅长于治疗水肿病,故尝谓其本在肾,其末在肺,其制在脾。在治疗时应分别选用宣肺、健脾、益肾等法。《内经》又有开鬼门(发汗)、洁净府(利小便)等治疗方法。先生根据《金匮》治疗皮水与风水所用越婢汤、防已茯苓汤之意,订制退肿汤(麻黄、桂枝、黄芪、惹仁、通草、茯苓皮、赤小豆、冬瓜仁、白术、木香)用之于临床确有效果。但最后巩固,还需要健脾与补肾。三十年来,我遵照先生所定验方,治愈了不少水肿病人。

二、钻研金元学说,深得益气养阴疗病之功

先生尝谓“内经、仲景之书不可不读,刘、张、朱、李之书亦不可不阅”。予侍诊多年,发现先生遣方用药,多宗李东垣和朱丹溪。我问:“先生既宗金元四大家学说,如何临床多宗李东垣益气、丹溪养阴呢?”先生笑而答说:“河间寒凉,子和攻下非不用,但目前临床所遇此种实证较少,复杂虚证为多,因此不是益气,便是补血,不是补阳,便是滋阴。视情况而定。”先生善用补中益气汤,但临床加减,变化灵活,起到一方多治之妙。

例如:虚人感冒,去当归、红枣,加苏叶、荆芥;食滞纳呆,去升麻、当归,加云苓、木香、砂仁;脾虚泄泻,去当归、红枣,加藿香、木香、云苓、葛根;气血亏虚,加熟地、白芍、川芎;另如气虚下陷的脱肛、阴挺,清阳不升的头昏眩晕呕吐,阳虚发热等,都是补中益气汤适应证。我目睹不少病人,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而获效。

先生还喜用大补阴丸及知柏地黄丸等加减,如治肺结核阳虚的用补中益气汤,这种病例较少,阴虚的用大补阴丸合百合固金汤,能养阴、退热、止血、宁嗽,这种病例较多。

先生认为朱丹溪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与张景岳所论“阳非有余,阴常不足”二者并非矛盾。盖朱氏所谓“阳常有余”是指邪火有余,张氏所谓“阳非有余”是指正气不足。可谓对明清以来的朱、张二论的争议做出了较明确的解释。

先生对滋阴学说也有精辟认识,他说:“当时之人,肝肾阴虚居多,因操劳色欲均可伤肾,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肝木失养,以致肝肾阴虚,此其一;另因肝经气滞化火,肝木过旺,肝阴不足,火盛则水耗烁,故肾水不足,以致肝肾阴虚,此其二;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体,乙癸同源,肝病易连及肾,肾病也易连及肝,肝肾同病,此其三。所以古人立杞菊地黄汤,天麻钩藤饮,一贯煎等,都是不同的滋养肝肾法则。”我秉古人之意立滋肾养肝汤(女贞子、早莲草、当归、生地、麦冬、沙参、白芍、白葵藜、生首乌、杞子、生龙骨、生牡蛎),用之颇著效果。实得于师之教也。

三、擅长妇科疾病,重在解郁调经

先生认为,郁是致病精神因素之一,妇女精神多郁,易患郁症。郁久则气滞,气滞常致血淤,而郁久又能生热化火,以至血热妄行,或月经不调。故先生治妇科病,常抓住一个郁字,作为辨证的关键。他又认为肝主疏泄,最怕气郁,气郁则疏泄失调,成为肝郁,因此在治疗上又抓住一个调字,即调经解郁,调经理气,调经养血,调经理脾,调经益肾,调肝清热,等等。

他遣方用药,常以逍遥散为主方,随症加减。认为本方能治妇人因月经不调发生多种症候,如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慌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减食嗜卧,脐腹胀痛,寒热如疟,大便闭涩,咳嗽潮热,肢体赢瘦渐成骨蒸等症。加减法如经前腹痛有热象,加丹皮、栀子;经后有热象,加知母、黄柏;经来量少,腹痛有淤象,去薄荷,加红花、延胡索、五灵脂、生蒲黄;经来血少有虚象,加熟地、黄芪、川芎;经前烦躁不安,口干苦,苔黄者,合三补丸(黄芩、黄连、黄柏);经行腹痛有寒象,加炮姜、吴萸;经行量多,淋漓不止,去薄荷,加鸡冠花、地榆、熟地、黄芪、茜草;月经过期不至,加泽兰、益母草、柏子仁;骨蒸劳热,加玉竹、白薇、知母、地骨皮;咳嗽痰多,加五味子、紫苑、法夏、川贝;吐血,加生地、阿胶;胸中作热,加黄连、栀子;心慌,加远志、枣仁;自汗,去薄荷,加黄芪、防风。

先生又喜用归脾汤,常说此方能治妇女心脾不足,经水不来,或血崩不止,或妇女更年期月经过多,久延不净。凡妇女无气郁、血淤证候者,皆可选用,体虚者尤宜,并能种子。此为老师数十年的经验,妇女病人服此方而生育者不少。他还认为,此方阳虚者服之则适宜,若阴虚者,必须先补足阴,而后再服此方,否则药性燥热,会引起变生他症,不可不慎。又如食物营养不多的也不可服,必须先吃若干肉类营养,而后再服,或一面吃肉类营养,一面服药,分量宜减半。体质虚的,分量亦减半。此为老师经验之谈。

先生治疗老年妇人崩漏,习惯用胶红饮(阿胶、红花、冬瓜仁、当归)加味,有意想不到之效。予曾目睹先生用此方治愈多例妇女更年期、经来如崩患者。他在此方基础上,加几味益气摄血药,每见功效。他特别强调红花的作用,说:红花能入血,性能行淤,兼能收敛。

先生治疗妇女白带,除用傅青主完带汤外,还常用阴道坐药,并自制“白带球”成药,方为枯矾加赋形剂制成。

四、赞美《医林改错》用药注重气虚血淤

先生在临床时参考书籍很多,唯独赞美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他概括了几句话:“文字不多,内容丰富。

理论有讹,论治不错。气虚血淤,病机简约。益气化淤,疗效准确。”因此,根据王氏气虚血淤理论,治愈不少重病、怪病。他最喜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半身不遂,或气虚麻木等证。我亲见一中风患者,半身不遂,先生使用本方,黄芪四两,其余桃仁、红花等各三钱,半个月后,患者能健步行走。

此外,先生治疗小儿淤血发热用血府逐淤汤,常起到立竿见影之妙。不知有多少小孩,因久热不退经各种治疗无效,先生首先询问是否曾跌跤,用药一剂则应手而愈。即或没有跌跤,或突然受惊后发热,或无故发热,按照先生经验仍然是淤血内阻,亦可用血府逐淤汤治愈。先生治瘀的经验,将症状归纳为六点:(一)、二、三天内突然高烧,但其他之热之兼证不明显;(二)夜睡时,头往上耸,或惊悸不安,并略有咳嗽;(三)烦躁不安、有时甚至角弓反张;(四)面色黄,但其他如常人;(五)指纹沉而不现;(六)热度稽留不退,用任何解热药无效者。以上症状不必悉具,凡因跌跤而引起发热,用解热药无效时,即可诊断为淤血症。又此症在夏天最易于小儿夏季热相混淆,在初起时亦易误诊为上感、扁桃体炎,伴有吐、泻的易误诊为肠胃炎,必须加以鉴别。此症用血府逐淤汤治疗时,其剂量应根据小儿年龄酌定,往往一药而愈。山西新绛县泽掌公社光村大队蔺振玉同志,在《新中医》1976年第五期报导“血府逐淤汤治疗小儿淤血发热”一文,曾介绍先生这个临床经验。

先生把血府逐淤汤作为活血化淤的首选方,能治血府各种血淤之证。他说:“本方以桃红四物汤补血化淤,四逆散疏肝理气,桔梗引药上行,牛膝引药下达,所以本方作用于全身,无所不到,能治疗各种奇疾怪病。

如:顽固性失眠,五心烦热(灯笼病)。胸胁疼痛,低烧不退,阳痿等证。”先生曾治疗一奇疾:一中年男子,畏风怕寒,终日不敢出门一步,以棉布作帐幕,日居其中,厚絮裹体,周围不能有人走动,动则似有风吹入,虽盛夏亦如此,战战兢兢,不可终日。西医诊为神经官能症,但用药无效。中医用温阳固表药亦无效。先生则认为淤血阻于牍理,皮表空虚,里闭外开,卫阳不固,故淅淅恶风,用血府逐淤汤三剂,其病若失。

先生治疗妇女痛经、闭经、小腹冷痛者,用少腹逐淤汤,往往能收到预期效果。他常对门人说:淤血证与活血化淤法,前人言之很少,这是王清任对祖国医学的一大贡献。他把人体分为四个部分治疗,如:通窍活血汤治疗头部疾病,血府逐淤汤治疗心胸疾病,膈下逐淤汤治疗肝膈疾病,少腹逐淤汤治疗少腹疾病。只要应用得当,无不应手奏效。

小结

先生从事中医四十余年,勤求古训,好学多思。它不仅精通中医,而且注意研究西方医学,经常使用听诊器检查病人,帮助诊断,这在三十年前的中医来说,确是难能可贵的。在他创办的江西中医学校内,就开设了相当数量的西医课程。

先生生平严以责己,宽以待人,勤勤恳恳为病人治病,不计较诊金多寡,不分病人贵贱,深得病家好评。

先生的一生,是对祖国医学贡献的一生,是为病人解决痛苦的一生,我不能将先生生平医疗逸事全部描绘出来,待日后有新的回忆,容再补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