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重复着打针输液的工作 每天的心情和病人却是新鲜的
又开始了一天的急诊工作。
晨会交接班刚结束,护士滔滔就跟我说,昨天下午我们接诊的那个,从18楼不慎摔下深渊,落入工地泥沟里的那个28岁建筑工人,真是命大。
问你,一个人从18层楼落下,生还的几率有多大?
接连两天的下雨,包含水分的泥土,大地母亲以她宽容广阔的怀抱,接住了他!坠落地是湿软而有弹性的泥土,被伤者重重的砸出了一个深深的泥坑,伤者神志清醒!
经查,坠落伤伤者只是右上肢骨折、脾破裂、肺挫伤,侥幸从死神魔爪中逃出一条生路!初步检查后,被我们转到了外某科住院病区继续救治。
昨天下午出了几趟车,就这趟印象深刻。把这名危重的坠落伤伤者交接后,120急救队员迅速归位,担架车清洗、重新铺单,推上救护车;急救箱,补充这次急救任务消耗的氧气管、输液管、生理盐水等药品耗材,放到固定的位置,待命;出车护士与病区护士细细填写交接单,环视一遍,见诸物归位后,这才放心地在洗手,这双刚刚经历了生死急救、辛勤劳作的双手,此时,才得暇,顺势捋一捋有些凌乱的散发,坐下来喘口气,喝一口凉透后又加的温水;医生,坐在电脑前,忙着书写电子的、纸质的救护记录。
一班车,一司机、一医生、一护士。3个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位置与职责,一个萝卜一个坑,谁都无可替代。
想我们护士,无论是众目睽睽的道路边、建筑工地、居民家中、颠簸行驶的救护车之内,你必须千军万马之中,利用有限的急救用品,公众的监督之下,无论光线、空间条件有无限制,容不得你细看、洗选,你必须一步到位、一针见血!
否则,不仅围观者犀利的眼神、纷飞的吐沫,就是你自己,也几乎不能原谅自己,快点啊,快点啊,扎上,扎上,好了,回血了,赶紧死死地固定住,另一手麻利地自力更生,展胶布,固定,维护静脉通路、氧气管通畅,观察患者神志、面色、呼吸、脉搏……分分秒秒地与伤患一起,渡过艰难的转诊过程,直至救护车“呼——”地停下,身子猛地往前一耸,手中还仅仅地握着患者那个扎着针的手,哦,终于到医院了,陪检、转运、交接、不辱使命、归位——等候下一次未可知的急救任务。
这边,喘息未定,二线医生领着一个包扎完毕的头外伤患者过来了。
“护士呢?给这个外伤病人做个破伤风皮试!”
接诊。配试液,皮试操作,观察结果,还没到皮试查看时间,患者就跑过来:“护士,这儿痒得很!”
查看,皮丘处鲜红、发肿,伸出去的伪足大于2cm,患者直想用手去抓那个痒处,痒!强阳性!
看看怎么办吧?是放弃注射?还是脱敏?还是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综合患者伤口污染程度、患者意见、医生的态度,决定其最后的转归。
急诊留观室,老来相伴的爷爷奶奶,急着快快输完液接孩子的中年主妇、甜到腻在一起的小情侣、还有形单影只的一个人……你来他走,每天都有人如走马灯般变换……正所谓,铁打的急诊科,流水的病人。
急诊科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急诊大厅每天张着大嘴,吞吐着多少人来人往?急诊的江湖里,每天流淌出多少悲欢离合?没有人去刻意地计算过。我们只知道,在固定的时间段里,急救队员会按照排班表上的固定排班,接班、下班,接班、下班……从晨曦到日落,从黎明到黄昏……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唯一不变的是,这里,虽然重复着出诊接诊、打针输液的工作,但每天的心情和病人却是新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