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何在四十三年为其叔叔“八阿哥”胤禩平反

老实说,历史上的八阿哥其实是怪冤的。

在康熙在的时候,老爷子拼命地打压他,让他毫无出头之日;老爷子不在了,老四拼命打他,最终落了个凄惨的结局。

说真的,其实康熙也并不是怎么特别讨厌或痛恨老八,事实上,八阿哥的母亲地位很低,但康熙并没有因此而看轻他。

相反,八阿哥从小到大受到的恩宠比别的阿哥还要多,比如封贝勒爷,在同年龄段的阿哥中,八阿哥是最早的。

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八阿哥好学、脾气好、善解人意、会做人有关吧?

也正因为如此,在太子第一次被废时,康熙令众臣推荐一个阿哥为储君,结果大学士马齐等都推了八阿哥。

然而,康熙却出尔反尔,绝不承认,因为其本意是希望众臣重新推举废太子,没想到居然是八阿哥!

由此,八阿哥悲惨的大半生,就是因为这个推举事件开始了。

论事实,这事真不能怪八阿哥,毕竟,这是民主形式,八阿哥也是民心所向啊。

康熙认为八阿哥不能继位,并不是因为他的母亲出身低,而是认为他太柔弱,会被群臣所制,这是他绝不愿意看到的。

其次,八阿哥是个妻管严,子嗣太少(只有一个),这也是康熙不同意八阿哥为储君的理由之一。

于是乎,为了防止群臣再度拥护,康熙之后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八阿哥,其目的就要让八阿哥和群臣明白——我绝不会选老八为储君,就死了这条心吧!

等到雍正继位后,其对八阿哥的影响力还是颇为忌惮的。早在康熙末年的“九王夺嫡”中,闹事对风头正劲又结党的八王党十分厌恶。

但是,其继位后,却用了个欲擒故纵的把戏,先把八阿哥和十三阿哥同时封为亲王、总理大臣,但这个意义却是两样的。

对老十三,雍正是真心信任并重用,但对老八,却是明升暗贬,处处使绊子,有意要抓他的把柄。

结果,不管八阿哥做什么,雍正总是要挑他的刺,八阿哥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最终,在雍正四年正月,八阿哥被革去王爵,开除宗籍,交宗人府囚禁于高墙之内,其福晋也被命自尽,并挫骨扬灰。

之后,八阿哥被改名为“阿其那”,同党九阿哥被改名“塞思黑”,大意是猪狗之类。

这还不解恨,最终八阿哥允禩并定罪40条、九阿哥允禟定罪28条,两人在雍正四年八月与九月相继死于非命。

从这个角度上说,雍正杀弟大体是可以成立的。

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也就是近半个世纪后,乾隆发布了一道谕旨,其中说:

就“心术而论”,允禩与允禟“觊觎窥窃,诚所不免,及皇考绍登大宝,怨尤诽谤,亦情事所有”, 但“特未有显然悖逆之迹,皇考晚年意颇悔之”。

因此,“朕今临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后世子孙无敢言者。允禩、允禟仍复原名,收入玉牒,子孙一并叙入。”

乾隆的话说得还是很中肯,“朕若不言,后世子孙无敢言者”。

讲真,这么个大冤案,乾隆又离得最近、威望最高,他都不敢平反,试问后代子孙谁敢?

由此也可看出,乾隆对老爹当年骨肉相残的举措其实是颇有微词的。

最终,八阿哥、九阿哥被恢复原名,子孙也归入宗籍。

迟到的正义也是正义,虽然晚了点,但也算是为允禩和允禟恢复名誉了。

乾隆不仅为胤禩平反,还恢复了所有遭到雍正严惩的皇叔们的爵位和宗籍,有人说,乾隆这样做是否定雍正的决策,是大不孝行为,其实乾隆这样做,和当时的政治背景有着莫大的关系。

(乾隆继位)

说起来,清朝经过康熙和雍正两朝皇帝的励精图治,到乾隆接手的时候,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再加上在交接王位的问题上,得到雍正很好的安排,因此比之前几朝皇权交接都要顺利。

乾隆在年少时与康熙有过一年的交集,可以说在他心目中,康熙是他的偶像,康熙的仁政也让他深受影响。

乾隆继位之前,由于得到雍正的保护,没有发生与前朝大臣互通往来的问题,因此在他继位后,没有可以用的心腹,只能遵雍正遗诏,任命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和张廷玉为总理事务大臣。

乾隆在几位大臣的辅佐下,对雍正的铁腕政权进行了一些反思,并整改了一些严厉的政策。

乾隆的举措立刻得到了朝野上下的拥护,据清人袁枚记载,乾隆元年,乾隆每下达一个诏令,都会受到朝臣和百姓的欢呼,甚至在民间将乾隆比作尧舜之君。

(康乾盛世)

乾隆想做一个仁政爱民的明君,也想做好爱新觉罗家的当家人。

他不光要得到民心,还要得到宗族的支持,这样他的皇权才能更加稳固。因此,他本着“亲亲睦族”的态度,为曾经被雍正圈禁的皇叔允䄉、允禵等人一一翻案,并解除圈禁,恢复了他们的爵位,部分人甚至还恢复了官职。

此举不光缓和了皇室成员为争夺储位产生的历史矛盾,还安抚了宗室人心,乾隆的皇权得到了稳固。

不过皇叔允禩和允禟两人却迟迟没有翻案。

直到乾隆四十三年,乾隆才下谕旨恢复了允禩和允禟的原名,并入宗籍。

乾隆为何要拖这么久才为允禩和允禟翻案呢?

其实早在乾隆初年,乾隆本来想一并翻案,但是新帝继位,便不断地推翻先帝的决策,是极为不孝的行为。

(胤禩)

胤禩与胤禟当初和雍正争储时,是最为针锋相对的两个人,雍正恨他们恨到无以复加,不仅削除了他们的爵位和宗籍,还给他们改名“阿奇那”和“塞思黑”(猪和狗的意思),最后将他们永久圈禁在高墙之内。

如果乾隆在这件事上也否定了雍正的决策,那就相当于是当着天下人打雍正的脸,这事他不能做。

因此他一直在考虑怎么找一个借口既能维护雍正的颜面,又能为允禩和允禟两位皇叔翻案。

乾隆四十三年,老一辈也死得差不多了,历史伤痕也渐渐愈合。

乾隆适时地下了一道谕旨,先是说胤禩与胤禟就“心术而论”,“觊觎窥窃,诚所不免,及皇考绍登大宝,怨尤诽谤,亦情事所有”,以此肯定了雍正处理二人是正确的。

(雍正剧照)

然后又说胤禩与胤禟“特未有显然悖逆之迹,皇考晚年意颇悔之”,意思是说虽然这二人有怨尤诽谤,但没有大逆不道的行为,因此雍正到了晚年,也曾对此颇有悔意。

最后乾隆说:“朕今临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后世子孙无敢言者。胤禩、胤禟仍复原名,收入玉牒,子孙一并叙入。”意思是说自己已经亲政四十三年,这件事情非常重大,我要是再不说,后世的人就更不敢说了,因此他为胤禩与胤禟翻了案,不光恢复了他们的名誉,还一并收入宗籍。

乾隆这样做,一方面也维护了雍正的颜面;另一方面,借口雍正晚年后悔当初对兄弟太过严厉,圆了他的心愿;最后也是显示自己“亲亲睦族”的宽大气度,为自己博个明君的好名声。

不过,凭心而论,乾隆在处理这件事上,的确是值得称赞的,毕竟在雍正及以前,宗室兄弟之间心狠手辣有之,尔虞我诈有之,唯独缺少一丝温情,乾隆这样做也是为爱新觉罗后世做出了表率。

谢邀!爱新觉罗·胤禩是清圣祖康熙帝的第八子,雍正的异母弟,生母是卫妃(《清史稿》中为良妃卫氏)。

文献记载,胤禩自幼聪明,因此备受康熙喜爱,他17岁就被封为贝勒(宗室爵位,相当于亲王),是当时所有受封皇子中最年轻的一位。胤禩很能干,康熙曾任他管理广善库(八旗银库,分掌左、右翼、宗室、觉罗的承袭、文武官员俸级、升迁、降革、教养、抚恤及户口、田土、刑名案件等事),并命他主持重修东岳庙,后委其署理内务府总管要职。

康熙第一次废黜太子胤礽时,八阿哥胤禩和他的心腹们蠢蠢欲动并跃跃欲试。但康熙对他利用江湖术士张明德为其相面后悍然为自己立嗣一事极度反感并深恶痛绝,使他在父皇心目中的印象大打折扣。之后,因遭康熙冷遇,胤禩以及他的党羽们元气大伤,一蹶不振,但他并未死心,也亦不肯认输,在康熙执政的最后10年里,他一直没有放弃对太子位的角逐与争夺。

1722年(康熙60年)11月13日,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崩逝,胤禩本以为和自己最亲近并获自立力挺的老十四胤禵能继承大统,谁知步军统领隆科多宣读康熙遗诏却是由四阿哥胤禛继位,他听后目瞪口呆,如遭雷击,虽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

雍正登基后,为稳定人心,对那几个与自己争过位的阿哥们采取了先礼后兵的策略,他下旨封胤禩(为避雍正名讳改为允禩)为和硕廉亲王,任工部大臣,兼理藩院(外交)尚书。雍正四年(1726年),已经夯实了根基、稳固了皇位的雍正开始变脸,他找各种借口削夺了允禩的王爵,并革去了他的官位,还开除了他和允禟二人的宗籍,并给允禩、允禟二人改名为“阿其那”、“塞斯黑”(满语猪、狗之意),之后又下令将二人圈禁起来。同年9月,允禩不明不白死于禁所。不久,允禟也死掉了。

一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弘历以胤禩并无悖逆、夺位之实,为他平了反并恢复了名誉, 颁旨给他恢复了爱新觉罗氏宗室身份以及世袭爵禄,并撤除那个带有侮辱性的“阿其那”恶名,改回本名爱新觉罗·胤禩,并录入玉牒(皇室族谱)。

一想到八阿哥,很多人想到《雍正王朝》八爷胤禩带领一群铁帽子王逼宫失败,雍正在朝堂上骂胤禩和胤禟,说“他们是猪,他们是狗,他们是阿其那,他们是塞思黑”“允禩,你这真要自绝于朕前,自绝于列祖列宗吗”。

我们在《清史稿》中可以看到相关记载:八阿哥胤禩性格沉稳又有才华,在九子夺嫡中长时间占据主导。康熙第一次废太子是,诸多阿哥,大臣上书请立胤禩为太子。康熙晚年疑心重,因此事而大怒,囚禁了八阿哥。因为此事也给了四阿哥胤禛机会。胤禛在不显山不露水的不让康熙起疑心的同时,又做出一些贡献展现才能,最后被确定为继承人。八爷党自然是不服的。

所以雍正在搞定了罗布臧丹津,年羹尧等以后,雍正慢慢剪掉了胤禩的羽翼。将其削去皇籍改名为阿其那,这个名字有人说是“猪”这样的恶语,也有说这是“令人讨厌的人”。胤禩被贬为民王,后来胤禩又被圈禁。大臣上书请求将胤禩正法,雍正没答应。后来,胤禩在宗人府的囚禁下,郁郁而终。

乾隆皇帝四十三年为八爷胤禩平反主要原因有二(据《清史稿》)。

一,八爷,九爷结党营私,都是咎由自取,但是他们没有显出明显的谋逆之举,所以予以宽恕。

二,乾隆说:“皇考晚年,意颇悔”。雍正晚年提到“削去两个弟弟胤禩,胤禟的皇籍,贬为平民,赐予阿其那,塞思黑的名字。”这件事时,有一些后悔的意向。所以乾隆也算满足父亲雍正的一个遗憾。

大别山神话,发布文学作品,传播历史知识,展示搞笑视频,关注,会有更多精彩哦!小编:宋高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