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远去的年味【征文】

远去的年味

我的家乡在浙江南部的一个山沟沟里。这里如今高速纵横、交通发达、游客如织,而二三十年前的样子却不是这样。那个时候的家乡就真的是山沟沟,一条深壑把大山豁开两半,山底的温泉汩汩地流,日复一日的冒着、流淌着,散着烫手的热气却一文不值,富含着氡元素却寂寂无名。闭塞是家乡的另一个名字,所以渴望热闹成了山里人的一致向往。

小的时候,最热闹的,莫过于过年了。过年了,不论出门打工挣没挣到钱,在亲情这根无形纽带的牵扯下,倒班车、扒火车,连着在山路上疲惫地驰奔,乡邻们都大包小包的扛着,喜气洋洋的回到家里,总觉得一家人完完好好的又趟过了一年,日子虽然艰苦,但也其乐融融。大人有大人的闹热,小孩有小孩的欢喜,而连着大人和小孩的喜乐的就是年俗。记忆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年俗,一是做年糕,二是请大翁,三是吃糖茶。

年糕,在我的家乡并不叫这个名儿,它有一个特别的名字——模稵。大概是古时的年糕是有模子压印的,或者叫模熙,寓意吉祥太平。做年糕,要早早准备起来。先把粳稻驼去村里的加工厂,碾米收糠,米做人食,糠为畜粮。然后把许久未用的饭桶浸泡在大木盆里,以泡涨木板,弥合裂隙。饭桶也叫饭甑,是用木板箍起来的圆桶,上头大一些,下头小一些,以卡住底部的一块圆木板,圆木板挖空了许多细的裂隙,用来通蒸汽。等待饭甑和粳米都泡好了之后,就可以上甑蒸米了。

蒸米只有两种时节用到,其一是过年,又一是酿酒。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我绕着灶台不愿走,期待着米能早些蒸熟,母亲好捏一团给我先吃,因为平日三餐的主食是以地瓜丝为主,白米饭总还是少的。可蒸米却又急不得,需得一层出气方可再加一层上去,否则容易导致底下熟烂成溏,而上面的又还没有蒸透。待饭桶里的粳米蒸熟后,便抬到大厝里族人共用的大厅,倒进石臼里头。石臼是用青石雕刻而成,有的成圆锥桶状,有的成梯形,小脚肚大,中间掏空磨光。然后大人们拿起木杵轮番捣戳着还冒着烫手热气的蒸米团,木杵是由一根一人高的木料做成,两头削磨成椭圆形的光脑袋,中间一截握手处削细成一握大小。木杵一边捣戳,一边淋滴少许的冷水,以防烫手和粘臼,同时翻动米团,防止捣戳不匀。捣好的米团,白晃晃的一大坨,像一个胖子的大肚腩。大人们根据对年糕形状的需求,揪来适量的米团,放在案板上来回的搓,搓成大大小小的年糕,尖顶圆锥形的是法事用的,有的还会在脖颈处捏扭一下,这样年糕尖头就低下了头,意在对神的敬畏。但大部分还是会搓成长条状切片后炒食或烧汤。吃不完的年糕就会储存起来,直接储存年糕容易霉变干裂,所以母亲会提前烧一灶的草木灰来泡水,用纱布沥来碱水,制作草木灰水,并不随意,需要清空灶膛内的杂灰,只烧习性平和无毒的柴料,杜绝可能有害的柴料,方可用来做碱水泡年糕。年糕浸泡在草黄色的碱水里,可以保存几个月不坏,年糕还会变得更加的有弹性。

后来,不再人工做年糕了。因为集市都有机器做的年糕买,虽然也知道米质不如自家的,但都因为图方便而将就了,只有需要法事年糕的时候才会小灶做一些。年糕年糕,也不是非要过年的时候才做,我的家乡还有一种年糕叫清明糕,这种年糕是在蒸熟的米团里加入一种蒸熟的鼠麯草嫩苗一起捣搓而成,糕体上有许多小纤维,色泽墨绿,草香浓郁。清明糕不适宜烧汤,但是油煎后撒一些盐巴却是非常诱人的。当然,清明糕也可以从集市上买来,只因为有不用鼠麯草而用芥菜叶替代的疑虑,所以清明糕还是有人做的。做年糕捣年糕,需要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族人相帮着才能完成,所以这也成了大厝的人们联系情感的纽带,尽管之前会因为一些山林田园的事吵过架甚至动了手,但都因为互相彼此不可或缺的需要而在半情半怨中化为玉帛。

请大翁,就是请客吃饭。但是请的不是亲邻,而是祖宗们。大翁,是家乡人对已经过世的前辈们的统称。五条八仙桌,在族人共用的大厝厅堂中间一字挨着排开,各家各户都会烧好几个菜送来,像极了电影里慈禧老佛爷吃饭一百零八碗的样子。首事每年都轮流做,负责请来符纸和三牲,三牲摆在头桌,插上香烛,其余的菜系均匀摆放,每一桌都有荤素,鱼肉蛋酒缺一不可,桌沿一圈摆上筷子和米饭,一切妥当后,首事向天地和高堂方向作揖朝拜,口中念念有词,多是祈求祖宗们能保佑风调雨顺儿孙平安之类的话语,最后烧下符纸便意味着仪式正式开始了。虽然不是人在吃饭,但大人们看起来每个人都喜气洋洋的,规规矩矩地站在大厅边缘看着,有的还会搓着手,像是贵客登临,自己多少有些拘谨的样子,时不时的还会去挨个酒杯添一些酒。“饭局”大约一个时辰,没有早中晚的说法,全部摆好菜品大约是早上九、十点钟的样子,时辰到,估摸着大翁们都吃饱喝足了,便由各家各户端回自己家的菜。看着满桌子的菜,作为孩子们可没有像大人那么淡定,口水早已咽了无数回。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这些菜平日里是极少吃到的,甚至很少能看到。母亲时不时拉扯着随时准备上桌的我,安慰我说,要等大翁们都吃完了,才能给我们人吃。可是我哪里懂那么多呢,何况要等大翁们吃完,吃完了不就没了嘛,所以我多不依,母亲便转身去厨房拿一些烧菜余下的“边角料”给我吃,如果还馋着桌上的某个菜,便说,大翁吃过的东西是要拿回厨房重新烧过才能吃的。大厝毁于一场夜半的大火,房子烧没了,邻里们四散寻找住处,后又都散建了房子,联系着邻里的纽带被大火烧断了,请大翁的事情就没再举办,似乎大翁们也都四散着不见了踪影,但萦绕在厅堂的那种香烛味混合着菜肴香味的场景,在我的脑海里是永远也挥不去的。

劳碌了一年,家人们都心怀喜悦的心情,早早晚晚的往家里赶。回到家,问候长辈,体恤幼小,听听父母的嗔怪和唠叨。小的时候,大人们给我压岁钱,如今我长大了,我也给他们压岁钱。给长辈递上压岁钱,是期盼着长辈们慢一点老去,给幼小递上压岁钱,是期望着孩子们能快乐的成长起来。看着家里熟悉的陈设,听着熟悉的家乡话,吃着碗里熟悉的母亲的厨艺,那颗荡游在外的心也回到了自己的温暖小窝里,安稳了许多,就连我常年失眠的毛病也似乎痊愈,睡得很踏实。吃过年夜饭,过了初一,家乡的一件事还值得我期待,那就是吃糖茶。糖茶,顾名思义,就是有糖有茶。吃糖茶,其实是祝寿,哪个家里有人过寿了,就会在初二这天,在自己家厅堂摆上一二桌,菜品主要是一年以来自己制作保存的各种菜,有酒糟姜、番薯叶、腌菊芋、萝卜条、豇豆干等,后来日子好了些,加上干虾、蛤蜊等海鲜,再加上各色糖料水果,琳琅满目的样子,丰富着客人们的视觉,也丰富着主人家的心情。摆桌要在清晨六七点就开始,客人们会自由组合为一桌人的样子,手中提着几串短鞭炮,到了寿星家门口,就点燃一串,以示祝福。主人喜气洋洋地邀请客人们落座,热情地介绍着自己的制作工艺,极力劝客人尝尝桌上的菜品,同时在杯子里下一撮茶叶,加一勺白糖,递到每位客人手中。寿星的儿子、干儿子、女婿每个人都要分发一包市面上最好的香烟。如果村子里出了一些知名官员或是富商,他们会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一家一家的过来拜寿,主人家有福,客人们显爱,两相得彰。客人们吞吐着蓝色的香烟,端着冒着热气的糖茶,口中嚼着菜嘻哈着热气,厅堂里氤氲缭绕,暖意融融,这份甜蜜和浓郁使得整个村子都洋溢在祥和的春节里。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人们的生活逐步走向富裕,新生代的村民都迁徙到城市或城镇去定居。分散在了各地的人们,不再有族人聚居时彼此不可割舍的情感,也因此,许多传统的农村习俗也就与我们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匿迹,但那份想要回到家乡的念想却是越来越浓。

插图/网络

作家简介

周双付,浙江泰顺人。温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泰顺县作家协会理事。喜好文学,曾在《今古传奇》《 温州文学》《泰顺文学》《泰顺文化》等杂志上发表小小说、散文,喜爱参与全国范围内的各类主题征文赛事,获得多个奖项。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0)

相关推荐

  • 年味的记忆/青青

    文/青青 过年的前几天,还在每天上班.下班,两点一线,竟然让我没有感觉到一丝年的味道. 昨天下了一天雨,今天来了个大晴天,气温回升,又逢周未,是个洗晒的好日子,一番忙碌之后,肚子也饿了,准备买菜做饭, ...

  • 有一个村喊你体验传统的过年乐趣啦,你去吗?

    文化建设"一乡一品"之黄坛篇 编 者 按 宁海自置县以来已有1700余年历史,人文底蕴深厚,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2017年开始,在县委宣传部的引领下,各地深挖历史人文资源,大力推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有人问我家在哪儿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有人问我家在哪儿    陕西  陈茜 几年前,有人问我家在哪儿?我会干脆地说,家在某个县城,如今谁要问我家在哪儿,我 ...

  • 【江苏】季凡稀《端午节》指导老师:孙雯

    端午节 聚亨路小学二年级 季凡稀 过端午,赛龙舟,粽香艾香满堂飘--小朋友们,除了这些,你们的家乡还有哪些习俗呢? 在我的家乡盐城,端午节人们都会吃上可口的粽子.关于粽子,还有一段悲凉的故事呢!春秋战 ...

  • 家乡的味道|美食

    故乡读书会 ◆  ◆  ◆ ◆  ◆  ◆ 余梦楼 乡情.美食 家乡的味道--东源特产 文|远山孤泉 作者简介 远山孤泉,本姓王,阳新东源人.县直机关公务员.研究阳新民俗和鄂南方言,散文.通讯常见诸报 ...

  • 第四届征文大赛 | 《家乡》

    <家乡> 作者 :张韧 世界再精彩,也抵不住对家的眷念. 家乡,这里的风没有诗句,但有着四季特别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是春日里雨后散发的泥土的芬芳, 是夏日午后山茶花的味道, 是秋日里的硕果 ...

  • 第九届征文大赛 | 《家乡的味道》

    曲折幽深的胡同,古老的大树,沉重的石磨,还有那广阔的田野,熟悉的一切,如今在我的梦里依旧是那么亲切,而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家乡的味道.

  • “年”题征文 || 李 敏:家乡的年味

    家乡的年味 陕西千阳县燕伋小学   李敏 梁实秋先生说:过年须要在家乡才有味道.这话果真不假,在外工作谋生的人一旦到了岁尾年关的时候,总会在心中不由得涌出那浓浓的乡情,想起自己家乡的年.不管行程多么遥 ...

  • 人文 | 刘映虹:海陆丰的传统年味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这样的强制命令多下几个好! 向医护人员吐口水,有可能面临死刑 原来黑人也可以这样美 解放军里怎么会有黑人 正职四不五管好副职四不五做到--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各国 ...

  • 团团圆圆过春节

    团团圆圆过春节 刘牧青 等啊,等啊!我终于等到了2020年鼠年春节的到来.但今年的春节却是一个特殊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家庭不能团圆,而我能和家人一起过年真是太幸福了. 大年三十的早上,爸爸 ...

  • 【阅读悦读丨散文】杨红伟《母亲的小菜园》

    [阅读悦读丨散文]杨红伟<母亲的唠叨> 文/杨红伟 [作者简介]杨红伟,河北阜平人.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散文.诗歌创作.作品散见于报刊网络.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我家住的是高层一楼,楼外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