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一领导在东阿县视察黄河时,意...
1951年,一领导在东阿县视察黄河时,意外发现一男孩手持一把刻有“曹子建”三字的古剑。巧合的是,不远处的鱼山脚下有一座古墓,当地一直流传说墓主人就是曹植。
传言并非空穴来风。根据《三国志》记载,曹植人生的最后十一年里,因受到曹丕父子打压,三次徙封,东阿就是他的第二站。
在东阿的这段日子里,历尽沧桑的曹植被鱼山四周黄河萦绕、沃野千里的景象深深触动,于是决定死后长眠于此。然而出乎预料的是,不久他又被迁至千里之外的陈郡,而到那里只数月,他便郁郁而终了。
那么死在陈郡的曹植,其后人到底有没有尊其遗愿,将他迁葬至东阿呢?为了探个究竟,当年六月,考古人员对这座古墓进行了清理发掘。
首先挖出的是一条青砖累砌的甬道。甬道并不长,大概只有2米多,尽头是一堵砖墙。拆掉砖墙,眼前又出现一条墓道,墓道那头就是黑漆漆一片的墓室。
就在考古人员刚要起步前行时,地上的几缕亮光吸引了大伙的注意。俯身一看,竟然是一颗红色的玛瑙珠以及三件玉璜。还没进入墓室就已经有所斩获,这让大家倍感振奋。
人们不禁想起当地流传很久的一首民谣:“破开曹子建,富了九州十府一百单八县。”曹植身份尊贵,墓中陪葬大量金银珠宝也在情理之中。
考古人员满心期待地走进主墓室,墓室并不大,边长不到五米。棺木位于正中,已经朽塌,而朽塌的棺木两侧则堆满了形形色色的陪葬品。
不过大家很快就发现,这些陪葬品全是一些陶制的明器,鸡、鸭、鹅、狗什么的,制作粗糙,价值不高,这让众人倍感失落。人们不禁开始怀疑,墓主人真的是地位尊贵的曹植吗?
清理完近百件陶器,考古人员开始着手清理棺木,这无疑是此次发掘最为关键的地方。也许关于墓主人是曹植的证据,就埋藏在这堆朽木中。
然而出师不利,通过观察棺木痕迹,考古人员很快就发现,这只是一具无椁的单棺,这与曹植东阿王的身份极不匹配。
不过朽木中似乎隐约闪烁着几缕亮光,仔细一看,原来只是几件鎏金铜扣,以及一些鎏金的环状饰品,应该是从棺木上坠落的。
不过令人惊喜的是,墓主遗骨尚存,共计28块。可奇怪的是,头骨竟然不知所踪。遗骨中散落着一些较为珍贵遗物:一枚金雕帽花、三颗坠珠、两颗玛瑙、一副玉带挂钩、一挂金质佩剑锁链,可能是王冠腐朽后散落的饰品。
在遗骸下方,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层被剪成日月星辰模样的云母片,云母下方有一层豆粒大的朱砂,在朱砂下还有一层三厘米厚的木炭灰。令人遗憾的是,关于墓主人身份的线索,丝毫没有找到。
不得不承认,整座墓葬的发掘结果让人大失所失望,原因倒不是有价值的陪葬品很少,主要还是没有确定墓主人的身份。
从随葬陶器以及墓室的形制上看,此墓确实属于曹魏时期。墓中陪葬品的确比较简朴,但这并不能说明墓主人一定不是曹植。因为在经历秦汉时期的厚葬之风后,魏晋时期的人已经开始回归薄葬的传统,贵族阶层也不例外。不过若想凭借仅有的一些线索证明墓主人就是曹植,也未免自欺欺人。
就在大家以为墓主人身份会成为一个永久的悬案时,一个极为重要的证据意外现身,不过这时距离古墓最初发掘已经过去26年之久。
那是1977年的3月,考古人员在此墓甬道顶部的墓壁中,意外发现一块28斤重的阴刻铭文砖,内容为:
太和七年三月一日壬戍朔,十五日丙午,兖州刺史候昶遣士朱周等二百人作毕陈王陵,各赐休二百日。别督中王纳主者、司徒从椽位张顺。
大意是说:公元233年3月1日,陈王陵修建完成,负责此项工程的200人全都得到了休假200天的奖励。
史书记载,曹植病逝于公元232年12月27日,可见此墓至少修建了四个月。文中所言陈王正是曹植从东阿迁至陈郡之后的封号,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个封号。毫无疑问,这块墓砖的发现,让长久以来悬而未决的曹植墓终于尘埃落定。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曹植墓虽然确定了,但墓中最珍贵的28块曹植遗骨却不翼而飞。如果遗骨尚存,并有幸取得曹氏一门的DNA,就不会有2009年发现曹操墓时,学界那场热火朝天、真伪难辨的大争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