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病多发之病因,看看这本老祖宗的书怎么说的

《诸病源候论》是隋代巢元方于公元610年奉诏主持集体编成的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病候学专著。全书共50卷,计67个门类1739个病候,涉及内、外、妇、儿各科疾病,学科齐全,内容丰富。

本书对各种目病病候的发病原因进行了详细探索。

论述眼病诸候的病因是较为广泛的,如外因中的风邪、风毒、热邪、秽汁、蝇蛆等,脏腑失调产生的停饮、痰饮、痰热等,以及产后、伤寒、时气、热病、温病病后体虚等均可导致眼病。

然纵观眼病原因,《诸病源候论》认为以风邪多主,风邪或单独致病,或与他邪结合,或中于目,或侵于睑,或袭于眦,或伤于脏。其次论述较多的是热邪,主要强调脏腑热盛,由于火热燔灼上炎,熏蒸目窍,致生诸候。

在目病51候中,其中27候的病因提到风,可见风邪是眼病最常见的病因。

风邪侵目致病,多见流泪、目痒、目涩、目肿、胞睑下垂等。

如“目为肝之外候,若被风邪伤肝,肝气不足,故令目泪出”(目风泪出候);

“若血气虚则肤腠开而受风,风客于睑肤之间,所以其皮缓纵,垂覆于目,则不能开,也呼为睢目,亦名侵风”(睢目候);

“风邪内乘其腑脏,外传于液道,亦令泣下而数欠,泣竭则目涩”(目涩候);

“人腑脏虚而风邪入于目,而瞳子被风所射,睛不正则偏视。此患亦有从小而得之者,亦有长大方病之者,皆由目之精气虚,而受风邪所射故也”(目偏视候);

“肝藏血,血气不足,则肝虚,致受风邪,风邪搏于精气,故精气聚生于白睛之上,绕于黑睛之际,精彩昏浊,黑白不明审,谓之目晕”(目晕候);

“风气客于睑眦之间,与血气津液相搏,使目眦痒而泪出,目眦恒湿,故谓之睊目”(睊目候);

“若血气虚,则肤腠开而受风,风客于睑肤之间,所以其皮缓纵,垂覆于目,则不能开,世呼为睢目,亦名侵风”(睢目候);

“风邪停饮在于脏腑,侵于肝气,上冲于眼,则生障翳、珠管、息肉。其经络有偏虚者,翳障则偏覆一瞳子,故偏不见物,谓之眇目”(眇目候)。

《诸病源候论》的这种观点,一直影响着后世历代医家。

如刘完素、张子和等人和《银海精微》《原机启微》乃至现行《中医眼科学》教材等,均将风热(火)作为眼病发生中最主要的病因。

而从《秘传眼科龙木论》的方剂药物上分析看,其较明显的特点就是从调理脏腑功能着手组方,从而为后世用调补脏腑方法治疗内障眼病开辟了道路。

(0)

相关推荐